贾雨村
《红楼梦》中的提纲式人物
贾雨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贾雨村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他本是湖州人士,出身书香门第,后因家境败落,只余他一人,遂决定进京考取功名,但因盘缠不够,不得已寄居于寺庙,每日以卖字作文为生。后得甄士隐相助,才有钱上路,一举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他因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被革职罢官。又在外出游历之时,被林如海聘为西宾,后借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府。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复任后,贾雨村为官不正、徇私枉法,乱判葫芦案使冯家蒙冤,为了讨好贾赦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贾家失势以后,贾雨村怕受牵连,狠狠回踩贾家,以至贾家彻底被抄。官场起伏几载后,贾雨村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虽然作者在书中对贾雨村着墨不多,但他在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贾雨村是全书的穿线人物,书中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演说,将江南甄家与都中贾家联系起来,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中心人物会合起来。《红楼梦》便是借“假语村言”讲述了一段故事。
以出任应天府乱判葫芦案为节点,贾雨村前后的性格、品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雨村初入官场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不辱文人的清高;补任应天府后,他变得圆滑世故,为了攀附权贵不惜徇私枉法,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贾雨村是由正直读书人中举入仕而逐渐演化为丑恶封建官僚的典型人物,作者通过塑造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吏治的腐败,突显了封建官僚体制对读书人灵魂的害。
人物设定
出身
贾雨村本是湖州市人士,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后因家境败落,孤身一人,无依无靠,遂决定进京考取功名,但因盘缠不够,不得已寄居于寺庙,每日以卖字作文为生。
外貌
贾雨村相貌端正,仪表堂堂。文中借娇杏之眼对贾雨村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才华
贾雨村才干优长,文采出众,甄士隐正因赏识他的才学,才慷慨解囊,助其上京赶考。贾雨村在科试中“会了进士,选入外班,进而升为县令”,从其一考即中,便可知其才识过人。在为大观园题咏时,贾政言“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足见贾政非常认可贾雨村的诗才。后贾雨村被罢官,正是因为他“恃才侮上”,才招致上级同僚的弹劾。
性格
以出任应天府乱判葫芦案为节点,贾雨村前后的性格、品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身为穷儒时,贾雨村心怀抱负,渴求功名,从他在中秋之夜吟诵的两诗一联可见其志存高远。甄士隐赠其盘缠,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甄士隐为其则定出行的黄道吉日,雨村又言“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说明他豁达洒脱,不拘小节。
升任知县后,贾雨村得知甄家情形,立即派人送去“两封银子、四匹绸缎”以做接济,并应允甄夫人一定替她找到女儿香菱,又因念及甄府丫鬟娇杏“巨眼识英雄”,将她娶作二房,不久后将她扶正,足可证明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后贾雨村因恃才侮上被弹劾免官后,虽心中有怨,但面上仍不以为意,此时他虽有些贪酷之弊,但还保持着文人的气节。
贾政的帮助下,贾雨村复职,起任应天知府,这时他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贾雨村刚上任便遇到薛冯之案,他本欲秉公处理,但在听完门子讲述案件背后的关系利害后,贾雨村便草草了断此案,放走真凶薛蟠,并向贾、王两家邀功,甚至连昔日恩人之女香菱也弃之不顾,此时贾雨村已经变得圆滑世故,为了攀附权贵,不惜徇私枉法,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而后,贾雨村更是坏事做尽,为了抢夺石呆子的扇子以讨好贾政,竟逼得他家毁人亡;看到恩人甄士隐所居的寺庙起火,也置之不顾,丝毫没有救人之意;贾家出事以后,贾雨村恐受牵连,竟然反踩一脚;这时的贾雨村已经彻底泯灭良知,成为阴险狠辣之辈。
主要经历
初登场,显身世
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借甄士隐之眼讲述了贾雨村的身份来历:“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红颜知己
甄士隐因赏识贾雨村的才学,常常亲近于他,这天又邀他至书房小叙。此时忽有客人到访,甄士隐前去见客,雨村翻弄书籍之时,听见窗外有女子咳嗽,遂起身探去,原来是甄府的丫鬟娇杏。娇杏采完花正欲离去,猛然看见窗内有人,因觉雨村相貌不俗,便多看了两眼。雨村见她两次回望,以为这女子属意于他,从而喜不自禁,并将其引为“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
对月抒怀
一日,正值中秋节佳节,士隐家宴已毕,思及雨村孤苦一人,便在书房另备宴席,自己步至庙内宴请雨村。雨村想到娇杏,又思及平生抱负,不免对月有怀,因而连作两诗一联。士隐听了,对雨村赞不绝口,认为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雨村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苦于没有路费上京。士隐连唤小童取来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言十九日是黄道之期,可买舟西行。雨村收了财物,只略谢过,并不多言。三更时分,两人方散。次日,甄士隐欲写两封荐书让雨村带至京城,以便有寄足之地,却被告知雨村已经进京去了。
出任知府,求娶娇杏
这日,娇杏在门前买线,正逢新太爷上任,她隐在门内看去,自思这官面善,却没再细想。至晚间,有公差前来传唤,甄士隐的老丈人封肃心中忐忑,连忙跟着去了。约二更时,封肃方回来,面上一片欣喜。众人询问何故,封肃乃说新太爷贾雨村与甄士隐为旧交,只因白日见到娇杏,便以为士隐也在此处。封肃向雨村禀明原委,原来雨村进京后不久,甄士隐家中着火,女儿香菱也被人拐走,甄士隐夫妻两人只得投靠岳家,不出两年,甄士隐出世去了。雨村感伤叹息了一回,并送了封肃二两银子。次日,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不自禁,连将娇杏送去。雨村又封百金赠封肃,并应允甄夫人替她寻访女儿下落。娇杏进门之后,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过了半年,雨村正妻病逝,娇杏被扶作正室夫人。
因故免官
且说贾雨村升任知府后,虽才干优长,但有些贪酷之弊,又因恃才侮上,招致其他官员不满。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皇帝得知,龙颜大怒,当即将他革职。雨村心中虽然有怨,面上丝毫不显。交代过公事,将家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当后,雨村便袖手游览山河去了。
教授黛玉
某日,雨村游至淮扬地界,偶感风寒,近一月光景方才渐愈。此时雨村身体劳倦,盘费不继,恰扬州市巡盐御史林如海欲为爱女林黛玉聘一西宾,雨村蒙旧友相助,谋了进去。黛玉年纪小且身体怯弱,功课不限多寡,故雨村十分省力。一载光阴渐逝,黛玉之母贾夫人因病而逝,黛玉守丧尽哀,雨村便欲辞馆别图。林如海想要黛玉守制读书,又将雨村留下。黛玉哀伤过度,触犯旧疾,一连数日不曾上学。雨村闲来无事,每当风和日丽,便来闲步。
智通寺奇遇
这日,雨村信步竹林深处,隐隐见到一所庙宇,门前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有所感悟,猜测庙中有出世的大师,便想着进去讨教一番。进入庙内,只有一位年迈的老僧,雨村向他问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雨村觉得不耐,便走了出来,欲到村肆小酌,以助野趣。
此处的对联是关于世情和人生的经验总结,贾雨村看到之后思绪有所触动,故才进入寺中想要寻找一个“翻过筋斗来的”,与之交谈一番。当目睹了老僧的龙钟昏聩之态后,贾雨村兴致全消,很快从庙中退出。这里的细节变化显示了贾雨村未能勘破世情,失去了回头的机会。而从庙中出来不久后,贾雨村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出路。
偶遇冷子兴
将入肆门,雨村便看到了旧日相识冷子兴。这冷子兴是做古董行买卖的,两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二人同席而坐,聊起了京中局势。天色渐晚,两人方欲走时,却听见有人呼喊,雨村忙回头看,来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张如圭打听到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便四下寻找门路,今偶遇雨村,便将此信告诉雨村。冷子兴听完,连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再请林如海央烦贾政。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机缘复职
次日,雨村面谋林如海。恰逢贾母念及林黛玉年幼丧母,遣家中奴仆及船只前来接黛玉,林如海想托雨村护送黛玉进京,遂答应帮他写一封荐书给贾政。而路上一切费用,林如海业已打点妥当。雨村一面感谢,一面又问贾政之官职。听林如海一一道来,雨村心中才算踏实。
到了京中,雨村整了衣冠,带着小童到荣国府投了名帖。此时贾政已经看了妹丈林如海的书信,急忙请雨村相会。贾政最喜读书人,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况又系如海致意,因此格外优待雨村,内外协助下,“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到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雨村便谋补了此缺。
葫芦案
雨村刚补授应天府,就遇到了一起人命官司。冯薛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那原告说,他的主人冯渊从拐子处买来一个丫头,又算定第三日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谁料这拐子又将丫头卖给薛家,冯渊知道后,前去理论,只因这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竟将冯渊打死。而他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
雨村听完大怒,便想发签捉拿凶犯。这时案边立的一个门子对他使眼色,雨村心中疑惑,即令退堂,至密室,只留门子服侍。这时门子连忙上前请安,又道与雨村为旧相识。雨村只觉得他面善,但却想不起来。门子提及当年葫芦庙之事,雨村方才想起。原来这门子本是姑苏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后葫芦庙着火,他无处安身,便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
雨村忙请他坐下,又问刚刚不令发签是何意。这门子便向雨村拿出了“护官符”,雨村看罢,才知杀人者乃薛家之薛蟠,而这贾王史薛四家连络有亲,俱有照应。门子又道,他已知晓这凶犯躲藏的方向,且这拐卖的丫头正是甄士隐走丢的女儿香菱。雨村听了,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又忙问门子应如何了结案件,门子说雨村补任这官至全系贾府王府之力,薛蟠也是贾府之亲,应三思而为之。
次日坐堂,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银子,也就不再追究。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书信两封,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雨村又恐门子对他人说出自己当日贫贱之事来,后来寻了个不是,将门子远远充发了。
古扇事件
一日,平儿薛宝钗寻丸药,宝钗询问何故。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原来贾赦开春突然到处搜求古扇,谁知恰有一人混号石呆子者,虽然家境贫困,但家中就有二十把旧扇子。贾琏几经周折才见到石呆子,又细细瞧了扇子,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听后,便想买下,可石呆子却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雨村得知此事,便设了个法子,冤枉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拿到衙门,又使他变卖家产,将扇子抄了下来,送给贾赦。而石呆子如今还不知死活。贾琏得知此事后,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赦听了大为恼怒,认为贾琏在拿话堵自己,再加上之前的各种事凑在一起,就打了起来。薛宝钗听罢,忙命人取来一丸与平儿,平儿答应着去了。
知机县逢故人
贾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某日出城查看开垦地亩,路过知机县,正欲渡河,因待人夫,暂且停轿。雨村见村旁有一所小庙,便闲步进庙,行至后殿,只见树下有所茅庐,庐中有个道士打坐。雨村走近细看,觉得面貌相熟,一时再想不出来。雨村上前询问老道来历,那道人言:“呀呀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庙名久隐,断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岂似那‘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内待时飞’之辈耶!”雨村听见“葫芦”“玉钗”,忽想起甄士隐的事来,又将那老道端详一遍,屏退随从,问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么?”那老道却言他不解雨村其意,雨村又欲追问,随从进来督促雨村过河,雨村无奈,只得辞了道人出庙。雨村正欲渡河,只见有人飞奔而来,禀报刚刚的寺庙起火。雨村回首看时,只见烈炎烧天。雨村到底是关心名利之人,恐误了行程,不肯回去看视,只留了一人等火灭后探老道生死。
回踩贾家
贾元春死后,贾府失势。贾雨村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别人说他回护贾府,便狠狠回踩了贾府,所以两府才到底被抄了。贾府新来的仆役包勇听闻此事,心下暗想:“天下有这样负恩的人!但不知是我老爷的什么人。我若见了他,便打他一个死,闹出事来我承当去。”包勇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然听到旁边有声音,来的人正是雨村。包勇心中不忿,趁着酒劲,大声骂道:“没良心的男女!怎么忘了我们贾家的恩了。”雨村在轿内听到,心中惊惧,又见是一个醉汉,便不再理会。
贬为平民,再遇甄士隐
贾雨村善投机钻营,连连高升,却因贪财,被人家参了个婪索属员的几款。皇帝爱惜百姓,下旨将他拿问。贾雨村被押解到三法司衙门,本已审明定罪,恰遇大赦,籍为民。
雨村叫家眷先行,自己带着一个小厮,一车行李,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只见一个道者从渡头的草棚走出,执手相迎。雨村认出是甄士隐,连忙回礼,又问那日知机县寺庙中缘何不相认。甄士隐道:“前者老大人高官显爵,贫道怎敢相认!原因故交,敢赠片言,不意老大人相弃之深。然而富贵穷通,亦非偶然,今日复得相逢,也是一桩奇事。这里离草庵不远,暂请膝谈,未知可否?”雨村欣然领命,两人携手到了一座茅庵。士隐向雨村讲了太虚幻境中的奇事,又说了宝玉的前尘往事。雨村还要询问自己的终身,士隐不答,只说自己还有一段尘缘未了,要在草庵暂歇,正当今日完结。雨村听了大为讶异,便追问是何事。士隐道不过儿女私情,小女香菱尘劫已尽,只好接引。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惚,竟在这草庵中睡着了。
人物诗作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分析:这首五言一律是中秋之夜,雨村想到频频对他回眸的娇杏所做,全诗大意为“不知是否能与娇杏喜结连理,这段愁绪时时萦绕在心头。由于苦闷皱起了眉头。于风前自顾身影,有谁能赏识我,成为我的伴侣?月光要真实有情义,希望先照到心上人的妆楼。”
全诗流露出贾雨村对娇杏真挚的爱恋,抒发了他内心的苦闷。该诗是全书的第一首诗,一方面显露了贾雨村的诗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分析:此联上句意谓美玉藏在匣子里希望卖得好价钱,下句意谓玉钗放在镜盒中,等待时机而飞腾。这里贾雨村自比玉、钗,企图得到赏识,以求飞黄腾达。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分析:据说赵匡胤未登极时,曾拿《咏月》诗给徐铉看,徐读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时,认为帝王之兆已显。见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贾诗后两句所抒胸臆类此,故甄士隐说他“飞腾之兆已见”。
相关人物
娇杏
甄士隐家中的丫鬟,贾雨村的夫人。娇杏生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她在某日花儿的时候,因见贾雨村相貌不俗,便回望了一两次,雨村因此误会她有意于自己,把她当做“风尘中的知己”。贾雨村升任知府后,在路上偶遇娇杏,念及昔日情义,便将她娶作二房。后雨村正妻病故,娇杏被扶作正室夫人。娇杏的一生正应了赞诗“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甄士隐
贾雨村的好友兼恩人。甄士隐是姑苏城的一个乡宦,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贾雨村寄居葫芦庙时,两人比邻而居。甄士是位性情中人,他因隐欣赏贾雨村的才华,常常与之交接,当得知雨村上京赶考没有盘缠时,即命小童封上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又为其则定黄道吉日,助其进京。后甄士隐家中遭逢变故,女儿香菱也被拐走,他深受打击,没过几年,在一个疯道人的引导下,他勘破世事,出世去了。
门子
门子原是姑苏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贾雨村曾在葫芦庙寄居,两人是旧相识。后葫芦庙着火,门子无处安身,便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门子深谙官场之道,为人圆滑世故,贾雨村出任应天府判葫芦案时,本欲秉公处理,但在门子的一番说辞下才改变了想法。后贾雨村恐门子泄露自己昔日落魄之事,寻了个缘由将门子远远充发了。
林如海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任扬州市巡盐御史时,聘请贾雨村教授爱女林黛玉读书识字。后贾雨村得知都中“起复旧原”的消息,前去找林如海讨主意,林如海想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遂答应帮他复职作为酬谢。林如海心思缜密,行事周全,不但替他写好了推荐信,还将打点关系所需费用一并安排好,贾雨村因此攀附上了贾政
林黛玉
林如海之女,贾雨村的学生。贾雨村当过林黛玉四年的授业恩师,两人师徒情谊深厚。在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再次从姑苏返回京城时,贾雨村也“进京陛见”,因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黛玉聪慧好学,贾雨村对她十分欣赏,曾言“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今日女子相同”。
贾政
荣国府二老爷,林黛玉的舅舅。贾雨村正是凭借贾政的关系,才能起任应天府。贾政十分钦佩贾雨村的诗才,在为大观园题咏时,贾政曾言“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
形象分析
穿线作用
贾雨村是全书的穿线人物,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红楼梦》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演说,将江南甄家与都中贾家联系起来,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中心人物会合起来。而贾雨村与甄士隐两个人物,也揭示了本书的主旨,即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
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
贾雨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典型。贾雨村第一次入仕为官主要是因“贪酷之弊”“恃才悔上”而被革职,后文中提到他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可以看出“贪污”之言不虚。而后,贾雨村攀附上贾家,找到了政治上的靠山,并依靠贾家节节高升。为了讨好贾赦,他设计使石呆子下狱,害的石呆子家破人亡;在贾家失势以后,他又反咬一口,将贾家彻底推向深渊;最后又因贪污被下狱;通过这些事件,作者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了贾雨村这个贪婪狡诈、残忍暴虐、忘恩负义的典型封建官僚形象。
对封建吏治的批判
贾雨村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官僚们尔虞我诈,封建官场一片黑暗。贾雨村初入官场时,有情有义,身上还带有读书人的清高,但他也因恃才侮上被弹劾免官。再次起任应天府时,他起初也想做一个公正廉明的好官,因此听到冯家下人的控诉后大为不忿,想要发签捉拿凶犯。但在门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改变了主意,胡乱了结了案件。封建末世官场的风气使贾雨村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事准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由恪守儒家伦理的正直读书人转变为了丑恶的封建官僚。通过塑造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吏治的腐败,突显了封建官僚体制对读书人灵魂的戕害。
人物评价
红楼梦》最早评论者脂砚斋评价贾雨村:“是莽操遗容。”
红学家夏麟书、关四平评价贾雨村:“综其一生概括言之,他既是一个目标高远、孜孜以求的有志者、奋斗者,又是一个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投机者、钻营者,他既是一个平步青云的胜利者,又是一个披枷戴锁的失败者。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封建官场的穷通怪圈中,饱受封建官僚体制的扭曲与摧残,最后以悲剧而告终。”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田崇雪评价:“贾雨村既是《红楼梦》中的实体人物,又是一个观念人物,有着极强的隐喻、符号和象征功能。其作为实体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说明着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善与恶的伦理交织;其作为虚拟人物的隐喻、符号和象征都说明着艺术哲学与人生哲理的相辅相成——真与假的哲理辩证。”
影视形象
电影
电视剧
参考资料
红楼梦.豆瓣.2023-08-23
红楼梦.豆瓣.2023-08-23
红楼梦.豆瓣.2023-08-23
红楼梦.豆瓣.2023-08-23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出身
外貌
才华
性格
主要经历
初登场,显身世
红颜知己
对月抒怀
出任知府,求娶娇杏
因故免官
教授黛玉
智通寺奇遇
偶遇冷子兴
机缘复职
葫芦案
古扇事件
知机县逢故人
回踩贾家
贬为平民,再遇甄士隐
人物诗作
相关人物
娇杏
甄士隐
门子
林如海
林黛玉
贾政
形象分析
穿线作用
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
对封建吏治的批判
人物评价
影视形象
电影
电视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