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男,1968年1月出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内科ICU主任,中国重症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此外杜斌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九三学社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主委。
杜斌于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任住院医师,2005年创建内科ICU专科并担任专科主任职务。作为中国重症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杜斌参与了包括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感染、
5·12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
禽流感病毒、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临汾市山体滑坡等国内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2020年1月18日,作为国家卫健委派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杜斌连续奋战在武汉前线,此后又分别转战
哈尔滨市、北京、新疆等地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为提高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斌先后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的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防治非典型
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国家卫生
计划生育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94年7月,杜斌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完成了八年制的学习,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
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任住院医师,一直从事重症医学工作。
创建科室
2005年6月,杜斌在协和医院创建了内科ICU。在内科ICU建科之初,仅有两张床,并且病房没有转运
呼吸机,
呼吸困难的患者外出检查时,必须依靠医生用简易呼吸器手动通气才能维持生命,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捏皮球”。因此患者进入CT室拍片时,手动通气支持也不能停,每当这个时候杜斌总是挺身而出,陪同患者接受
射线的辐射。此后,因迫切需求,内科ICU迅速扩大为9张床,大量收治了急诊室的“疑难重症”患者。创建至今,内科ICU在危重病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改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危重患者评估、院内获得性感染、液体复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抗击疫情
抗击非典
2003年春天,一种未知
正冠状病毒亚科引发的“非典型肺炎”(英文缩写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在中国蔓延, 作为北京市非典治疗组专家成员,杜斌被北京市借调做全市调度指挥,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重症非典病例的会诊及治疗指导工作。
抗击新冠
2020年1月18日,新冠疫情在
武汉市爆发,杜斌第一时间前往武汉。1月19日,杜斌加入由
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6人高级别专家组,成为了组中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1月20日杜斌与高级别专家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向国务院汇报情况,21日中午又抵达武汉进入了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来到武汉后,杜斌被任命为临时科主任。在他的倡导下,病人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医疗组负责制,每一位患者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这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落实,也实现了医护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 2020年3月17日,首批完成救助任务的医疗队陆续返程。但杜斌作为重症医生依旧坚守在
武汉市,4月15日最后一支国家医疗队离鄂,被誉为“
重症八仙”之一的杜斌与其他7位专家继续留守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
武汉的疫情好转之后,杜斌又来到
哈尔滨市,2020年6月底由于北京疫情出现反弹,他又与专家组进驻
北京地坛医院。7月底,他又到新疆参加抗疫工作。9月他又奔赴昆明,救治一名从印尼回国的患者。从2020年1月18日前往武汉,到2021年1月29日任务结束返京,杜斌一年多没有回家。2022年春天,杜斌又前往上海参与奥密克戎疫情的救治工作。
主要成就
建立中国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
针对国内临床研究底子薄弱的短板,杜斌率先建立中国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CCCCTG)这个中国唯一的符合国际
临床试验规范的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平台。为提升中国重症医学界的临床研究水平,杜斌带领中国20余家
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并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截至2022年7月,中国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的成员包括25家三甲医院ICU,1838张ICU床位,年收治重症患者超过70000名。
首次系统报告中国脓毒症流行病学现状
杜斌以脓毒症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报告了中国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对二代测序技术用于
病原学诊断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为首位中国专家参与制定了2021年国际脓毒症临床指南。近10余年来,杜斌将脓毒症的重症诊疗经验和成果用于国内20多次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和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救治。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尚缺乏系统的脓毒症
流行病学数据,尤其缺乏基于社区人群和中国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杜斌的牵头下,协和医院内科ICU成为了唯一符合国际
临床试验规范的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内科ICU团队建立了中国综合性ICU多中心队列、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队列、普通社区人口队列、多城市人口队列与全国人口队列,从不同维度研究脓毒症
疾病负担,同时就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中国脓毒症的疾病负担现状,极大丰富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脓毒症
流行病学资料。
人才培养
杜斌还兼任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在工作之一致力推广重症医学继续教育课程,2007年以来推广针对ICU年轻医生的BASIC培训课程。该课程由
香港中文大学麻醉与深切治疗系建立,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授课,已经得到了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WFSICCM)、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以及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APACCM)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认证。截至2023年9月,中国接受BASIC课程培训的学员已逾千人,学员来自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及心脏内科等多个临床专科的医务人员。
主要论著
杜斌作为主要成员全程参加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至第九版的制定,主持并参与制定了5部新冠肺炎国际指南。杜斌还代表中国重症医学界,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应邀为国际学术期刊撰写述评,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重症医学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杜斌先后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内容:
获得荣誉
2020年3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8月19日,荣获第十二届“
中国医师奖”。
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2年9月,入选2022年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公示名单。
担任职务
2014年2月,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APACCM)在印度
斋浦尔召开了第二十届APACCM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新一届理事会的改选,杜斌当选APACCM新任主席。这是中国专家首次担任国际危重病医学学术组织的主席职务。
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名单发布,杜斌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成员。
2023年6月27日,
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发布,杜斌担任医药卫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社会活动
2020年11月,“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央电视台、
央视频等陆续刊播,杜斌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
2022年2月2日,杜斌作为火炬手参加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在
首钢文化产业园的传递。
2022年9月,杜斌作为演讲嘉宾之一录制的《中国UP!》奋斗季节目,在
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
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等媒体播出,分享他的奋斗故事。
人物评价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杜斌从不会缺席,几乎所有国内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感染、
5·12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
禽流感病毒、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临汾市山体滑坡……每次接到任务,他从不犹豫,即刻启程,深入一线,来到危重伤员和病患的床旁,积极参与救治,多次作为医疗专家组组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高水 平完成降低事故病死率的艰巨任务。——《
澎湃新闻》
杜斌不喜欢被描述成一种传统意义上甘于奉献的苦情形象。因为对他来说,这一切是作为医生的本职工作,也是直面挑战的过程——这位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对挑战的旺盛好奇心,他甚至一直渴望有机会做高致死率的
埃博拉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国青年报》
杜斌在抗疫一线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各方高度称赞,国家卫健委专门发来感谢信,称:他“把湖北人民当做自己的亲人和战友,切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面对别人的赞誉,杜斌只是简短地说:“这事没什么高尚的,我会做,就应该先做。”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刘正印教授评价杜斌说:“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