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
脑炎(Autoimmune
脑炎,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AE合并相关肿瘤者,称为副肿瘤性AE。
2007年自身免疫性脑炎首次被发现,2018年5月,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AE患病比例约占脑炎病例的10%~20%,其中抗NMDAR脑炎约占AE病例的54%~80%,其次为抗LGI1脑炎和抗GABABR脑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
认知障碍、近事记忆力下降、
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
昏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对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的症状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合并肿瘤者进行切除肿瘤等抗肿瘤治疗。该病的总体预后良好,80%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越早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2010年中国报道了首例抗NMDAR
脑炎病例,2023年2月在上海发现中国首例抗SEZ6L2抗体脑炎。
分型
根据不同的抗
神经元抗体和相应的临床综合征,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抗NMDAR脑炎、边缘性脑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脑炎综合征。
抗NMDAR脑炎
抗NMDAR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最主要类型,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符合弥漫性脑炎,不同于经典的边缘性脑炎。
边缘性脑炎
边缘性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
颞叶癫痫和近记忆力障碍为主要症状,脑电图与影像学符合边缘系统受累。常见的边缘性
脑炎有抗GAD抗体、抗LGI1抗体、抗GABABR抗体与抗AMPAR抗体相关的脑炎。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的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包括莫旺综合征、抗GABAAR抗体相关脑炎、伴有强直与肌阵挛的进行性脑
脊髓炎、抗DPPX抗体相关脑炎、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等。
病因
自身免疫性
脑炎主要通过
体液或者
细胞免疫反应介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中抗细胞表面蛋白抗体通常具有明确的致病性。抗NMDAR抗体不会引起
神经元坏死,但会导致神经元表面的NMDAR可逆性的减少。肿瘤和前驱感染事件常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诱因。
流行病学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的患病比例占脑炎病例的10%-20%,其中多为抗NMDAR脑炎,约占该病例的54%~80%,其次为抗富含
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相关脑炎与抗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相关脑炎等。儿童、成人、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均会发病。
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
脑炎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与其抗体亚型相关,不同抗体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可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与前驱事件
抗NMDAR
脑炎常见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偶尔可发生于单纯疱疹病毒(HSV‑1)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之后。
主要症状
其主要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
认知障碍、近事记忆力下降、
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
昏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口面部的不自主运动、
肢体震颤、舞蹈样动作,甚至角弓反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泌涎增多、
窦性心动过缓、
低血压、中枢性发热、体温过低和中枢性低通气等;这两种症状在抗NMDAR
脑炎中比较常见。
其他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1)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异常、日间过度睡眠、
嗜睡、睡眠觉醒周期紊乱;(2)CNS局灶性损害,该症状相对少见,抗NMDAR脑炎可合并CNS炎性
脱髓鞘事件,表现为肢体瘫痪、复视,可以出现
小脑性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
神经性肌强直等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见于抗CASPR2抗体相关莫旺综合征。抗GABABR抗体相关边缘性
脑炎可以合并
肌无力综合征。抗DPPX抗体相关
脑炎常伴有
腹泻。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异常表现:脑脊液
白细胞增多(>5×106/L);或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者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
神经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
异常表现:MRI边缘系统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单侧或双侧,或者其他区域的T2或者FLAIR的异常信号(除外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和卒中);或者PET边缘系统高代谢改变,或者多发的皮质和(或)基底节的高代谢。脑电图异常,表现为
局灶性癫痫或者癫痫样放电(位于叶或者颞叶以外),或者弥漫或者多灶分布的慢波节律。
肿瘤筛查
与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相关的特定类型的肿瘤筛查,例如边缘性脑炎合并
小细胞癌,抗NMDAR脑炎合并
卵巢畸胎瘤等。
确诊实验
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其中,抗
神经元表面抗原抗体和部分抗神经突触胞内抗原抗体(如GAD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疫
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
诊断流程与标准
诊断流程
自身免疫性
脑炎的诊断需要先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等结果,确定其患有脑炎后,再选择相关的抗体检测予以诊断。
诊断条件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的诊断条件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实验与排除其他病因4个方面。具体为:
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的确诊条件:1、亚急性(3个月内迅速进展)起病的工作记忆缺陷(短期记忆丧失)、
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提示边缘系统受累。2、MRI的FLAIR序列示双侧颞叶内侧异常信号影。3、至少符合以下1项:a.脑脊液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
计数\u003e5×106/L);b.脑电图提示源自颞叶的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4、合理排除其他病因。
若上述条件中的前3项中某1条未能符合,则需抗
神经元抗体阳性才能确诊。
各型AE的特点
抗NMDAR脑炎
临床特点:(1)儿童、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急性起病,一般在2周至数周内达高峰。(3)可有发热和头痛等前驱症状。(4)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
癫痫发作、近事记忆力下降、言语障碍/缄默、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
昏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泌涎增多、中枢性低通气、
低血压和中枢性发热等。(5)其他CNS局灶性损害的症状,例如复视、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或者升高。脑脊液
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100×106/L,脑脊液细胞学多呈淋巴细胞性炎症,可见浆细胞,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特异性寡
克隆区带可呈阳性,抗NMDAR抗体阳性。(2)头颅MRI可无明显异常,或者仅有散在的皮质、皮质下点片状FLAIR高信号;部分病例可见边缘系统FLAIR和T2高信号,病灶分布可超出边缘系统的范围,少数病例兼有CNS炎性
脱髓鞘病的影像学特点。(3)头颅PET可见双侧
枕叶代谢明显减低,伴额叶与基底节代谢升高。(4)脑电图:呈弥漫或者多灶的慢波,偶尔可见癫痫波,异常δ刷是该病较特异性的脑电图改变,多见于成人重症患者。(5)
肿瘤学:
卵巢畸胎瘤在青年女性患者中较常见,中国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4.3%~47.8%,在重症患者中比例较高,卵巢超声和盆腔CT/MRI有助于发现卵巢畸胎瘤,卵巢微小畸胎瘤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为阴性。男性患者合并肿瘤者罕见。(6)神经
病理学检查:脑实质内小胶质
细胞增生、血管周围间隙及沿脑表面少量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T淋巴细胞罕见。
诊断标准:根据Graus与Dalmau标准(2016年),确诊的抗NMDAR
脑炎需要符合以下A、B与
C3个条件:A.6项主要症状中的1项或者多项:(1)精神行为异常或者
认知障碍;(2)言语障碍;(3)
癫痫发作;(4)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5)意识水平下降;(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者中枢性低通气。B.抗NMDAR抗体阳性:建议以脑脊液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法抗体阳性为准。若仅有血清标本可供检测,除了CBA结果阳性,还需要采用
tba与培养
神经元进行IIF予以最终确认,且低滴度的血清阳性(1∶10)不具有确诊意义。C.合理排除其他病因。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
临床特点:(1)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2)多数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3)主要症状包括:
癫痫发作、近事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4)癫痫发作:以各种形式的
颞叶癫痫常见,先兆以竖毛发作(“起鸡皮疙瘩”感)多见;面‑臂
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癫痫发作,FBDS)是该病特征性发作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FBDS,表现为单侧手臂及面部乃至下肢的频繁、短暂的肌张力障碍样不自主动作,其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仅数秒,发作频繁者可达每日数十次;可伴有双侧肌张力障碍样发作、感觉异常先兆、愣神、意识改变等。(5)部分患者合并语言障碍、睡眠障碍、
小脑性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和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顽固性低钠血症)等。
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多数腰椎穿刺压力正常,脑脊液
白细胞数正常或者轻度升高,特异性寡
克隆区带可呈阳性。(2)头颅MRI:多数可见单侧或者双侧颞叶内侧(杏仁体与海马)异常信号,部分可见杏仁体肥大,以FLAIR相敏感,部分患者可见基底节区异常信号。(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见内侧颞叶与基底节区呈高代谢。(4)脑电图:FBDS发作期脑电图异常比例仅为21%~30%,FBDS发作间期可表现为轻度弥漫性慢波或双侧额颞叶慢波,也可完全正常。
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
临床特点:(1)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2)急性起病,多在数天至数周内达高峰。(3)主要症状包括
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4)严重且难治的癫痫发作是该病主要的特点,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抗癫痫药物通常无效,可迅速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5)少数患者可以合并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和
小脑性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多数腰椎穿刺压力正常,少数压力升高。脑脊液
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脑脊液寡
克隆区带可呈阳性。(2)多数患者头颅MRI可见双侧或者单侧的颞叶内侧(海马、杏仁体)病灶。(3)脑电图:可见颞叶起源的癫痫放电,以及弥漫或者散在分布的慢波。(4)
肿瘤学检查:约1/3患者合并
小细胞癌,这部分患者可有抗Hu抗体阳性,胸部CT与PET可提示肺部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包括
病毒性脑膜炎、
神经梅毒、细菌等所致的CNS感染、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等;以及
免疫抑制剂或者抗肿瘤药物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性
脑炎急性期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阴性,对抗
神经元抗体阴性的边缘性脑炎,可试用
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少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恢复期重新出现脑炎症状,此时脑脊液病毒
核酸转阴而抗NMDAR抗体呈阳性,属于感染后AE,病毒感染可能是AE的诱因之一。
代谢性与中毒性脑病
比如韦尼克脑病(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肝性脑病和
肺性脑病,青霉素类或者
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化疗药物或者
免疫抑制剂等引起的
中毒性脑病、放射性脑病等。
桥本脑病
如果其同时存在抗
神经元表面蛋白抗体,则可视为确诊的AE;如果其抗神经元抗体阴性,则可视为可能的AE。
CNS肿瘤
尤其是弥漫性或者多灶性的脑肿瘤,例如
大脑胶质瘤病、原发CNS
淋巴瘤、多发转移癌等。
遗传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如
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
多系统萎缩和遗传性
小脑变性等。
治疗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对
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的症状治疗、支持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及对合并肿瘤者进行切除肿瘤等抗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分为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长程(维持)免疫治疗、升级免疫治疗和添加免疫治疗等。所有AE复发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并及时(在一线免疫治疗后2周内)启动二线免疫治疗和(或)长程(维持)免疫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免疫治疗反应、复发次数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个体情况,复发患者的长程(维持)免疫治疗疗程应达到12~24个月。
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IVIg)和
血浆置换。所有首次发病的AE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此治疗方法在AE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二线免疫治疗:包括利妥昔单抗等抗CD20单抗与静脉注射
环磷酰胺,主要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若使用两种或以上一线免疫治疗2周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启动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在改善长期预后方面,二线免疫治疗优于强化(重复)一线免疫治疗。
长程(维持)免疫治疗:治疗方案包括
吗替麦考酚酯、
硫唑嘌呤和重复利妥昔单抗等,用于强化一线免疫治疗后,或者二线免疫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的患者。主要用于复发病例,也可以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和肿瘤阴性的抗NMDAR
脑炎患者。
升级免疫治疗:主要为静脉注射托珠单抗,仅对难治性重症AE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升级至静脉注射托珠单抗治疗。
添加免疫治疗:包括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硼替佐米和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仅对难治性重症AE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经过严格筛选后,可考虑添加免疫治疗。
肿瘤治疗
抗NMDAR
脑炎患者一经发现
卵巢畸胎瘤应尽快予以切除。如果合并恶性肿瘤,应由相关专科进行手术、化疗与放疗等综合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维持对AE的免疫治疗,以一线免疫治疗为主。
控制癫痫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的
癫痫发作一般对于抗癫痫药物反应较差,可选用广谱抗癫痫药物,例如苯二氮类、
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和
托吡酯等,卡马西平、拉考沙胺等钠离子通道
拮抗剂可能对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更有效。恢复期AE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抗癫痫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情况包括:
奥卡西平可能诱发或者加重低钠血症;抗LGI1抗体相关
脑炎患者的特异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如果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
控制精神症状
可以选用药物包括
奥氮平、氯硝西泮、丙戊酸、
氟哌啶醇和硫平等。需要注意药物对意识水平的影响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等;免疫治疗起效后应及时减停抗精神病药物。
预后
自体免疫性疾病脑炎总体预后良好,80%左右的抗NMDAR脑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早期接受免疫治疗和非重症患者的预后较好。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平均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周期为1~2个月,病死率在2.3%~9.5%,少数患者完全康复需要2年以上。抗LGI1抗体相关
脑炎患者的病死率为6%。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合并
小细胞癌者预后较差。
AE患者在症状好转或者稳定2个月以上而重新出现症状,或者症状加重(mRS评分增加1分及以上)则视为复发。抗NMDAR
脑炎患者复发率为12.0%~31.4%,可以单次复发或者多次复发,复发的间隔平均为5个月,通常复发时的病情较首次发病时轻;肿瘤阴性患者和未应用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高。
发现史
Brierley于1960年报道的边缘系统受累患者2例是人们最早认识到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脑炎,AE),1968年Corsellis等人对
小细胞癌患者合并边缘叶受累3例进行描述,并首次提出“边缘性脑炎(limbic
脑炎,LE)”的概念,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肿瘤相关的疾病,因此又称为副肿瘤性边缘性
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2007年Dalmau等在患者海马、前额叶
神经元细胞膜表面检测出了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N-
甲基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首次提出了抗NMDAR脑炎概念,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抗体被发现,人们认识到患者的病变部位不止局限于边缘叶,故将此病统称为AE。AE被认为约占所有成人
脑炎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