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Mifepristone)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药,具有终止早孕、抗
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正常宫内
妊娠。
部分
妊娠期妇女有恶心、呕吐、眩晕、乏力和
下腹痛等不良反应。个别妇女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偶可有
皮疹。少数患者有
子宫出血,严重时需
输血和刮宫。
对米非司酮过敏者禁用;妊娠超过2个月或有可能为
输卵管妊娠及35岁以上吸烟女性避免服用。有心、肝、肾疾病及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因米非司酮必须与前列腺素序贯用药,故有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证,如
青光眼、哮喘、
过敏体质时不宜使用。带
节育环妊娠和怀疑异位妊娠者禁用。
米非司酮已纳入医保,片剂、胶囊剂为医保乙类药品。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序贯联合使用,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正常宫内
妊娠。抗早孕,近年随国际用药趋势,中国临床也将该药用于中、晚期止孕;死胎宫内引产、与米索前列醇和依沙吖定配伍终止中晚期妊娠和妇产科经宫颈手术时,术前用药。
用法与用量
停经≤49天的健康早
妊娠期妇女,于空腹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服用方案有两种:①顿服200mg。②每次25—50mg,每天2次,连续2~3天,总量150mg。服药后
禁食2小时。第3或第4天清晨于
阴道后穹窿放置
卡前列甲酯栓1mg(1枚),或使用其他同类前列腺素药物,卧床休息1小时后再起床,以免药物流出。如使用
米索前列醇口服片,则服用400~600μg(2~3片),在门诊观察6小时。注意用药后出血情况,有无胎囊排出。
制剂规格
药理机制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具有终止早孕、抗
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抗早孕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胚囊从蜕膜剥离。蜕膜坏死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子宫收缩。对
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
黄体酮高5倍。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米非司酮能明显增加
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同时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用药,可提高完全流产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
药代动力学
米非司酮吸收迅速,半合成和全合成米非司酮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5小时和50分钟,血药峰值分别为0.8μg/ml和2.34μg/ml,但有明显个体差异。米非司酮体内消除缓慢,消除半衰期约20~34小时。非
妊娠期妇女一般达峰时间较快,血药浓度较高,消除半衰期较长。在人的
生物利用度为40%。人
血清中α1-酸性糖蛋白与米非司酮有高度亲和力,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后,其剩余部分和血清白蛋白结合,导致药物动力学发生相应变化。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1)部分妊娠期妇女有恶心、呕吐、眩晕、乏力和下腹痛。
(2)个别妇女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药物过量
有文献报道,给予健康非
妊娠妇女和男性单次口服该药1.8g,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该药用量过大时,仍应注意其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和
肾上腺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
(2)服用该药8~12天避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
特殊人群用药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该药在大鼠的致畸和
胚胎毒性试验中,未见致畸作用。除终止早孕外,其他孕妇禁用。该药在乳汁中含量和对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有资料建议哺乳期妇女禁用。
(2)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禁忌
(1)对米非司酮过敏者禁用;
妊娠超过2个月或有可能为
输卵管妊娠及35岁以上吸烟女性避免服用。
(2)有心、肝、肾疾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
(3)因米非司酮必须与前列腺素序贯用药,故有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证,如青光眼、哮喘、过敏体质时不宜使用。
(4)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和怀疑异位妊娠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早孕有严重反应,恶心、呕吐频繁者不宜用该药,以免加重反应。
(2)确诊为早孕者,停经时间不应超过49天。孕期越短,效果越好。
(3)必须在具有急诊、刮宫手术和输液、输血条件下使用。
(4)用该药和前列腺素序贯用药抗早孕时,少数妇女发生不全流产,能引起大量出血,故必须在医生监护下使用,及时进行处理。
(5)服药后,一般会出现少量
阴道流血。少数妇女在用前列腺素药物前发生流产;约80%
妊娠期妇女在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后6小时内排出绒毛胎囊;约10%妊娠期妇女在服药后1周内排出胎囊。流产后一般出血时间较长,约2周左右。出血量多时,需及时就诊。
(6)服药后8~15天应就诊,确定流产效果,必要时可超声检查或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如确诊为流产失败或不全流产,应作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或清理宫腔。如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血常规异常,则需除外感染。
(7)如服药后2小时内发生呕吐,应立即补服1片。
(8)事后避孕不能作为长期避孕措施。
(9)紧急避孕服药会使下次月经提前或错后,如推后一周应检查是否
妊娠。
(10)服药后到下次月经来潮期间,如再有性生活,必须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风险提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在调查近期收到的关于米非司酮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并于7月19日发布了一则公众健康忠告,强调米非司酮和
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
药物流产导致
败血症和经血液感染的风险。在美国,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流产超出了说明书的批准范围。自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FDA共收到4例使用这两种药物流产后因感染死亡的报告。
2006年3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公共卫生忠告,通报了2例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导致死亡的新报告,并再一次重申使用米非司酮的安全性问题。这2例死亡病例是米非司酮的生产商Danco Laboratories公司口头报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目前正在调查所有与这些病例相关的情况,但还不能明确死因。
2008年3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需要提交安全风险计划(REMS)的药品和生物制品名单。首批需要递交REMS的药品包括:阿洛斯琼、波生坦、氯氮平、
多非利特、芬太尼、
异维a酸、米非司酮、那他株单抗、天花活疫苗、沙利度胺等。REMS是“风险评估与降低计划”(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y)的简称,其目的在于对药品或生物制品已知或潜在的严重风险进行管理。
历史
米非司酮是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Roussel Uclaf,后间接被
拜耳集团并购)合成的第38486个化合物,代号RU-486。化学家Georges Teutsch在1980年合成了米非司酮,是开发糖皮质激素受体(GR)
拮抗剂的正式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其也被发现是一种
黄体酮受体拮抗剂。1981年,
瑞士妇科医生Walter Herrmann开始对孕妇进行米非司酮的
临床试验。1995年,罗素优克福同意授予人口委员会米非司酮在美国的专利权。
使用情况
罗素优克福于1988年9月在
法国获得批准米非司酮用于
药物流产。米非司酮于2000年9月获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于2002年获准在
印度使用。1986年通过临床试验途径引入中国,1992年国产米非司酮作为流产药用于中国国内临床。
米非司酮于200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为孤儿药,2009年被
欧盟委员会指定为治疗
库欣综合征的孤儿药。201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用于控制内源性库欣综合征成年人的
高血糖。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
11-β[4-(N,N-
二甲氨基)-1-
苯基]-17β-
羟基17α -(1-
丙炔基)-雌甾-4,9-
二烯3-酮
化学结构式
分子量:429.61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水溶性:在
甲醇或
二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醇或
乙酸乙酯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专利
罗素优克福于1981年在
法国申请米非司酮专利(Nouveaux Derives Steroides Substitues En 11b, Leur Proc Ede De Prepara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Comme Medicament),次年获得专利,2001年专利到期。
2022年1月,深圳资福药业申请专利:一种米非司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2009年1月,湖北葛店
人福医药申请专利:米非司酮药物制剂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