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地震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兰州市
安宁区十里桃乡
兰州交通大学后山脚下,兴建在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集、陈列、研究、宣传地震史料和地震知识最丰富的首家地震专业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展厅灯光迷离、神秘莫测;展馆门顶上是一条古地震断裂带,断层面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是收集、陈列、研究、宣传地震史料和地震知识的首家地震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展厅灯光迷离、神秘莫测;展馆门口是一条古地震断裂带,断层面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实物史料馆陈列有400余件实物、史料,其中有很多收藏在全国独一无二,我国第一张烈度区划原始图;第一块地震破坏程度分布图石碑;因1920年
海原县地震而制造的全国唯一的地震
地震泥塑馆是以泥塑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张衡地动仪)测出的第一个地震--公元138年兰州地震,这在地震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该分馆在1996年荣获省地震局科技进步
三等奖。
地震仪器馆,收藏展出了解放以来我国各个时期地震监测用过的二十余台地震仪器。其中有能实地操作和演示的
张衡复原地震仪、80年代的大型磁带记录仪等。
地震字画馆,展示了全国著名地震专家
顾功叙、
傅承义、
翁文波、
秦馨菱、
谢毓寿、
丁国瑜等地震科学家的笔墨,全国第一届地震书画展的精品,以及全国著名指纹画创始人张保华的专作等50余件。
截止目前,馆内已收藏了400多件珍贵文物和史料,成立展馆七个,即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字画馆、声像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勇闯无人区馆。其中地震壁画馆中绘制展出了83个真实故事和1000多个人物,生动地描绘了地震的成因、地震前兆、抗灾救灾等方面的知识和人类同大自然做斗争的历史场面。整个壁画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防震知识教材,并于1990年被国家地震局评为科普专项
二等奖。
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数近30万人次,受到国内外各界观众的认可。国家地震局前任局长陈章立在1990年题词:“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创造性劳动永远载入地震工作史册。”群众留言:“一个奇幽的地下迷宫,一个地震知识的画廊,一个科研史料的宝库”。
博物馆在积极发挥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举办中学生夏令营,举办地震科学报告、讲座、竞赛,编印出版了数本地震知识读本等,博物馆开展的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都为广泛进行科普知识教育、传播防震减灾文化、弘扬防震救灾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博物馆已获得了“中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中宣部、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先进集体”,2005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优秀集体”并记
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