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全名:特雷莎·玛丽·梅,英文名:Theresa Mary May),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
英国伊斯特本,英国第54任首相,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特雷莎·梅出生于
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为英国国教牧师,母亲为
保守党支持者。受父母工作及政治倾向影响,她自幼便充满社会责任感,同时对政治颇感兴趣。后于17岁时进入
牛津大学圣休学院主修地理专业,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等社团活动。1977年从
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毕业后,特雷莎·梅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工作,于1977~1983年间就职于
英格兰银行,1985~1997年间就职于支付清算服务协会。金融从业期间,特雷莎·梅于1986年代表保守党当选为大伦敦市默顿区议员,从此步入政界,后于1997年当选
梅登黑德选区议员,担任议会下院议员期间得到时任保守党
政党领袖威廉·黑格的重用,并于两年后被提拔为影子
内阁的教育及就业大臣。至2001年,她先后在影子内阁担任交通大臣、地方政府及地区事务大臣等职务。2002年,特雷莎·梅当选为
保守党历史上首位女主席,次年卸任后陆续在影子内阁担任家庭事务大臣,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等职务。2010年起,特雷莎·梅在卡梅伦政府连续六年担任内政大臣,负责治安、警察、反恐、移民等事务,成为英国自1951年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内政大臣。2016年7月13日,特雷莎·梅接替
戴维·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成为继
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
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任职期间,为了让英国“脱欧”谈判更加顺畅,特雷莎·梅于2017年提前举行大选后最大规模改组
内阁。在解决脱欧问题时,她提出的三份软脱欧方案均被否决,脱欧的政治安排未能圆满完成,同时增加了与
爱尔兰的边界划定、
苏格兰和威尔士的
权力下放等问题,后于2019年6月7日辞去执政党
保守党政党领袖一职,留任首相至7月23日。同年12月,特雷莎·梅连任了
选区下议院议员。
特雷莎·梅肩负着“带领英国‘脱欧’”的使命上台,然而在近3年的执政期内,政绩乏善可陈,先后有36名内阁大臣辞职,其中有相当比例者辞职缘由是对她的脱欧方案不满。与此同时,保守党内外也不断提出针对她的
不信任动议,被同僚贴上了“近年来最糟糕的首相”的标签。《
南方人物周刊》认为,特雷莎·梅作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第一位女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相比,显然要平庸很多。政治主张上,特雷莎·梅主张致力于回归“真正的
保守主义”,即在维护
统治阶级利益和英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基于世情民意采取实用主义主张,巩固
保守党执政地位,同时使英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对外开放形象。经济上,特雷莎·梅主张以政府力量推动
英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延续了
戴维·卡梅伦提出推动英国北部发展的《北方经济引擎》,以此扭转英国制造业在经济产值和就业方面贡献不断降低的状况。社会领域方面则推行更为严苛的移民政策,提高留学生签证门槛等。国际关系上致力于建设“全球化英国”,与包括
美国、中国、
澳大利亚在内的多国建立了经贸协定联合工作组。
人物经历
出生与教育
特雷莎·梅于1956年10月1日出生在英国
伊斯特本的
中产阶级牧师家庭,她名字中的“特雷莎”来自于
特蕾莎修女。特雷莎·梅的父亲为英国国教牧师,受父亲工作及宗教信仰影响,她自幼便为虔诚的基督徒,拥有很强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其母为
保守党支持者,所以她同样对政治感兴趣,并在12岁时表示长大后想成为保守党议员。特雷莎·梅小学就读于海斯洛普公立小学,中学则就读于专门为女孩子设立的圣朱利安那中学,入学两年后转学至另一所公立女子
文法学校——霍尔顿·帕克女子中学读书,该校于1971年与当地的一所男子中学合并为惠特利·帕克中学。1972年9月,特雷莎·梅已通过11次普通考试,因成绩优异而被允许跳级。1974年2月,特雷莎·梅参加了惠特利·帕克中学为迎接英国大选而举办的模拟选举,在该活动中作为
保守党候选人与自由党候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铩羽而归。高中毕业后,17岁的特雷莎·梅顺利进入
主修地理专业。
进入
后,特雷莎·梅对政治的兴趣愈发浓厚,梦想成为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保守党首位女
政党领袖,但撒切尔夫人的上台让她的愿望落空。在校期间,特雷莎·梅曾多次参加
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辩论社等社团活动,却因沉默寡言的性格而不被看好从政。此外,其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而结交政治圈子的好友,如
达米安·格林等,格林为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会长,于2016年担任特雷莎·梅政府大臣。
早年工作
1977年5月至1983年,特雷莎·梅以二等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
英格兰银行工作,并被分配至威尔逊委员会,负责监督伦敦
金融系统的运行。1980年左右,特雷莎·梅在获得“英格兰银行最专业的年轻分析师之一”的荣誉后被派遣至金融政策小组,研究新的保守党政府发布的
经济政策,而后凭借对政治的热爱与多年的积累,政策研究结果得到了领导
查尔斯·古德哈特的赞赏。1985~1997年间,特雷莎·梅就职于支付清算服务协会,该协会由英格兰银行等
英国的大银行联合成立。她担任金融顾问及国际事务资深建议师,并最终晋升为
欧洲事务联合会的经理,主要负责
英镑和其他欧洲货币的兑换业务。在该协会工作时,特雷莎·梅收获了与欧洲其他国家谈判的宝贵经验,并于1993年4月在英国《
卫报》的《在国外转账》一文中被首次提及。
步入政坛
1980年,特雷莎·梅加入英国温布尔顿当地的青年
保守党,并在1983年大选前后积极参加党内事务,政治事业开始起步。1986年5月,特雷莎·梅首次取得步入政坛后的胜利,代表保守党当选为大伦敦市默顿区议员,竞选时比
工党选手多出100多票,保证了保守党与工党权力的均衡。担任大伦敦市默顿区议员期间,特雷莎·梅越来越深入介入地区政治事务,曾于1987年秋带头反对政府
中非选举产生的官员所提出的“依靠抵押产权和投资股票牟取利益”计划,后在其坚持下,该计划被推迟好几周发布。同年10月,
英国爆发黑色星期一股灾,大伦敦市
默顿区纳税人因特雷莎·梅对前者计划的反对而避免至少7500万
英镑的损失。作为大伦敦市默顿区议会二把手,特雷莎·梅同时担任该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席,通过该职务获得了制定教育政策相关的政治经验。
1992年,特雷莎·梅竞选英国议会议员失败,导致她为
保守党赢得达拉谟西北地区在议会中的席位的愿望落空。1997年,特雷莎·梅当选
梅登黑德选区议员,作为保守党被吸纳进英国议会的五名女性成员之一,于同年5月担任议会下院议员。就职两个月后,特雷莎·梅利用议员的首次演讲机会阐述了教育
机会平等的理念,抨击
工党废除公助学额计划的举措,并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此演讲获得保守党同僚的刮目相看,同时引起了刚担任保守党
政党领袖的
威廉·黑格的注意。鉴于特雷莎·梅在默顿议会教育委员会的工作经验,以及长期以来对教育政策的浓厚兴趣,威廉·黑格于1998年6月提拔她进入影子
内阁教育和就业部门工作,同时兼任
保守党学校、残疾人和妇女事务发言人角色,这也是她在党内晋升的第一步。进入议会工作的第二年,特雷莎·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教育领域,主要举措有反对政府削减
文法学校的预算、扩大教育体系的选择等,她作为教育与就业部门的发言人首次登台演讲,受到了包括《
卫报》《
泰晤士报》在内的媒体夸奖,并将其看作政界的潜力股之一。
1999年,
威廉·黑格为改变保守党“老男人扎堆”的形象,以及肯定特雷莎·梅的工作,遂提拔她担任影子内阁的教育及就业大臣,她的晋升速度前所未有。同年,
保守党大会召开前夕,特雷莎·梅将其负责的部分整理好,并命名为“常识革命”。而后在10月举行的大会上,她公布了一项全新的教育政策——开办免费学校,核心理念是把学校从当地政府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校的管理权交给父母和老师,该政策被作为保守党争取选民支持的核心政策,但教师群体对它并不买单。1999年冬天至2000年伊始,特雷莎·梅一直在妇女和平等权益部门工作,她于2000年春起草了名为“选择”的文件,该文件为“常识革命”的姐妹篇,旨在阐述对女性事务、女性政治家要多关注性别、如何吸引女性进入政坛工作等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政策制定,具体政策如为抚养孩子而中断事业的女性提供资金,帮助她们重返职场;安装摄像头,为夜晚在外的妇女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等。2001年9月,特雷莎·梅被新任党魁
伊恩·邓肯·史密斯任命为影子内阁交通大臣,后改任地方政府及地区事务大臣。在此期间,前英国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工党议员史蒂芬·拜尔斯有利用美国9·11事件掩饰托尼·布莱尔政府丑闻的嫌疑,特雷莎·梅曾通过不断在议会上辩论的方式逼迫其辞职,拜尔斯于2002年5月辞职,特雷莎·梅因此得以晋升,于同年7月出任
保守党主席,成为该党史上首位女性主席。
成为内政大臣
特雷莎·梅担任保守党主席后,因彼时工党为
英国的执政党,保守党官员不占优势,且出现诸多丑闻,如婚外情、作伪证等,所以她开始着手保守党转型的问题,旨在解决保守党与英国民众沟通不畅的问题。其以演讲的方式为保守党敲响警钟,并在演讲中将民众口中的保守党总结为“下流的
政党”而引发热议与党内斗争。该演讲为特雷莎·梅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致使其于2003年11月在
迈克尔·霍华德接任
保守党政党领袖之际被罢免主席之职,并先后改任影子
内阁家庭事务大臣和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
2005年,因保守党在大选时女性候选人数量稀少而引起了特雷莎·梅的思考,使她产生了竞选党魁的想法。同年6月,特雷莎·梅在由资深女商人组成的阿德莱德团体发表演讲,这次演讲被看作她参与党魁竞选的宣言。同年10月,特雷莎·梅竞选保守党党魁失败,
戴维·卡梅伦当选党魁,并任命她出任影子内阁下院领袖。参与党魁竞选的同时,特雷莎·梅建立了帮助女性候选人参与政治选举、推动
保守党多元化的组织“Wonmen2Win”。2009年1月,特雷莎·梅改任为就业与养老金事务大臣。2010年5月,卡梅伦带领保守党赢得大选,并任命特雷莎·梅为内政大臣兼妇女与平等国务大臣。内政大臣负责治安、警察、反恐、移民等事务,被视为是
女王陛下政府中最难干的职务,但特雷莎·梅在此位置上连干6年,是英国1951年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内政大臣。任职期间,特雷莎·梅协助英国警察进行改革,并推进建立了警察学院和英国国家打击犯罪局。此外,为了打击现代奴隶制,特雷莎·梅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对现代奴隶制法》。
就任首相
2016年6月,英国以公投形式决定脱离欧盟,
戴维·卡梅伦因此辞去
保守党政党领袖及首相职务,并于7月13日由特雷莎·梅继任保守党党魁及英国首相,她也因此成为继
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
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上台之后,特雷莎·梅需要处理六方面事务,包括英国脱欧进程、大选、HS2项目、
苏格兰独立等。在组建新内阁方面,她先后任命了自己的朋友
菲利普·哈蒙德担任
财政大臣,
鲍里斯·约翰逊为外交大臣,戴维·戴维斯为脱欧事务大臣,
利亚姆·福克斯为
国际贸易大臣等。针对脱欧,特雷莎·梅强调“脱欧就是脱欧”,即英国作为前
成员处境特殊,既希望继续保持有利的贸易关系,同时还要保留对移民的控制权。上任刚一周,特雷莎·梅宣布放弃接任2017年欧盟轮值主席国,展现出决绝的脱欧立场,但她同时也表示英国不会在2016年内开启正式脱欧谈判。紧接着,特雷莎·梅在7月20日参加完“女王致辞”后,首次以英国首相的身份出访
德国、
法国等国家,就脱欧事宜与各国首脑展开探讨。同年10月,特雷莎·梅政府对外公布了英国脱欧时间表,并计划在2017年3月底前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意味着英国必须与欧盟在2年内完成谈判。与此同时,英国出现了关于脱欧主导权的“
府院之争”。2016年8月,反对脱欧的投资经理人吉娜·米勒发起“脱欧程序案”诉讼,将
女王陛下政府告上法庭。次月,
英国议会上院发布报告,要求英国政府需经议会批准才能启动脱欧谈判。最终,
英国最高法院于2017年1月终审裁定,英国政府启动脱欧程序需经议会批准。
特雷莎·梅于2017年1月在英国兰开斯特宫发表演讲,阐述了包括移民管控、
司法独立、贸易关系等12项内容在内的脱欧方案,这也是英国政府在全民公投决定脱欧后首次就脱欧安排进行表态。特雷莎·梅在阐述方案时强调
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但会努力与
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这代表了英国正在准备硬脱欧。此外,她还强调脱欧意味着英国必须重新拿回对边界的控制权,并控制进入英国的
欧洲移民人数。同年3月,英国议会上院与下院结束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最终批准
女王陛下政府提交的脱欧程序法案,在经英女王签署授权后,特雷莎·梅致函欧盟,正式触发了《里斯本条约》第50条,启动脱欧程序。按照第50条,英国不论是否与欧盟达成协议,需在2年内,即2019年3月29日完成脱欧。次月,特雷莎·梅宣布于同年6月8日提前举行议会下院选举,以便新政府更好地代表
英国与
欧盟进行脱欧谈判,此举致使
保守党失去多数席位,不得不组建少数派政府,也导致特雷莎·梅政府在脱欧谈判中的力量被削弱,该选举在事后被认为是特雷莎·梅担任首相期间最严重的失误。特雷莎·梅政府成员也在大选后发生较大变动,先后有
内阁大臣因丑闻而辞职,同年11月,国防大臣
因被指控
猥亵而辞职。在这种局面下,特雷莎·梅政府在2017年6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期间与欧盟展开关于脱欧的第一阶段谈判(共五轮),内容涉及公民权利、金融安排(即英国脱离欧盟的“分手费”)和其他有关分离的问题,如
北爱尔兰边境问题。同年12月,特雷莎·梅政府与
欧盟在“分手费”、
英国与
爱尔兰边界以及在英欧盟公民权利三大问题上达成一致,为涉及贸易关系的第二阶段谈判扫除了障碍。第一阶段谈判后,由于提前大选失利、与欧盟谈判中过于让步妥协,执政的
保守党内部40名议员要求发起对特雷莎·梅的不信任案,后因未达到“发起不信任案所需48名议员”的门槛条件而不了了之。此外,特雷莎·梅政府在与欧盟围绕脱欧讨价还价过程中,硬脱欧的立场出现松动,开始朝着软脱欧方向转变。
2018年3月,前
俄罗斯间谍
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因中了神经毒剂而在英国
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条长椅上昏迷不醒,特雷莎·梅前往案件发生地了解情况,并指责俄罗斯与此事有关,事后驱逐了23名俄罗斯外交官。同年7月,特雷莎·梅召集
内阁成员在首相乡村官邸契克斯别墅制定软脱欧方案,即“契克斯计划”,提议
英国脱欧后在境内设立货物自由贸易区,保留与
欧盟一致的贸易规则和产品标准,以确保英国与欧盟国家之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货物自由流通。该方案遭到了
保守党内同僚及欧盟反对,并认为该方案过于软弱,违背了英国脱欧后与欧盟“切割清楚”,不与欧洲单一市场、
关税同盟“藕断丝连”的原则。外交大臣
鲍里斯·约翰逊与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均通过辞职的方式来抗议,欧盟则认为该计划会破坏欧盟单一市场规则。同年11月,特雷莎·梅政府与欧盟就脱欧协议草案文本达成一致,
英国议会和欧盟分别批准即可生效。该草案约定
英国正式脱欧后设置为期21个月的过渡期,直至2020年底。过渡期延长在
保守党内部和英国国内各界造成更大分裂,
女王陛下政府有多名官员不满特雷莎·梅立场过于软弱,令英国与
欧盟过度捆绑而辞职,如英国脱欧事务大臣
多米尼克·拉布和就业与养老金大臣埃丝特·麦克维伊。随后欧盟通过了脱欧协议草案,脱欧协议草案能否生效取决于英国议会下院的立场,而英国议会下院始终未能通过该草案。同年12月,英国反对脱欧协议和要求第二次公投的声音日渐高涨,脱欧进程进入混乱。与此同时,特雷莎·梅为避免可能遭受的灾难性否决,将原定于12月11日举行的脱欧协议草案议会投票推迟至次年1月21日,此举导致
保守党内部不再相信她可以完成脱欧协议,遂对她启动不信任投票。特雷莎·梅挺过党内不信任投票后,继续担任保守党
政党领袖和首相。
2019年1月,特雷莎·梅政府主导的脱欧协议草案遭议会否决,
女王陛下政府随即遭到工党的不信任投票动议,英国议会下院以325票反对、306票赞成的投票结果,否决了由反对党工党领导人科尔宾提出的对政府
不信任动议。同月29日,英国下议院勉强通过了脱欧协议B计划,包含移除爱尔兰“边境保障措施”等。次月,特雷莎·梅政府就脱欧协议B计划陆续与
欧盟谈判,力求解决围绕英国脱欧协议“备份安排”的争议,说服欧盟领导人接受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备份安排”。英欧双方就“如何给予
英国议员进一步的保证”进行探讨,同时再次确认英欧双方避免设置爱尔兰“硬边界”的承诺。同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就特蕾莎 梅政府与欧盟协商修改后的脱欧协议进行投票表决,再次否决了该协议,同时通过了推迟脱欧的提议,并于同月27日正式确认推迟原定于29日的脱欧。为了获得更多保守党议员的支持,特蕾莎 梅承诺若脱欧协议获得议会通过,她将辞去首相职务。随后,英国下议院以344票比286票第三次否决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英国“无协议脱欧”成为大概率事件。同年5月,特雷莎·梅针对脱欧再次提出新方案,包含英国脱欧以后劳工权利不低于
欧盟水准、推进
关税同盟、议员们可以就是否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进行表决等10项修改意见。该方案引起特雷莎·梅
内阁议员们的强烈批评,并对“议员们可以就是否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进行表决”表示反对。英国下议院领袖
安德里亚·利德索姆因对该方案不满而于同月正式宣布辞职,成为退出特雷莎·梅政府的第36位大臣。6月7日,特雷莎·梅正式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并留任首相至7月23日。7月24日下午,特雷莎·梅在
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前发表辞职讲话,饱含热泪,回顾了自己担任首相这三年间的政绩,并为执政期间无法帮助
英国更好的实现脱欧而表示遗憾,同时称担任首相是自己生命中的荣幸,很感激“为所爱的国家服务”。
辞任之后
特雷莎·梅于2019年12月连任梅登黑德
选区下议院议员,获得了该选区57.7%的
选票,得票数是第二名的两倍多。次年2月,特雷莎·梅受邀参加迪拜全球女性论坛,针对“女性在职场上会遇到各种困境”话题讨论时,她分享了自己在担任首相时曾被迫在飞机驾驶舱内换
礼服,仅用一个床单与驾驶员隔开的囧事,并在演讲最后敦促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积极支持其他女性,鼓励大家分享经验。2022年4月,
俄罗斯宣布对包含特雷莎·梅在内的13名
英国政要进行制裁。同年9月,特雷莎·梅就英国女王女王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去世发表声明致敬,表示"女王陛下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政治主张
特雷莎·梅执政期间致力于回归“真正的保守主义”,即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英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基于世情民意采取实用主义主张,巩固
保守党执政地位,同时保持英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对外形象。基于此政治目标,她在内政、对外关系、军事举措的从政理念主要有三方面:维护英国国家统一与联合、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主张英国主权与利益优先。
内政方面
特雷莎·梅主张以政府力量推动英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她延续了
戴维·卡梅伦提出推动英国北部发展的《北方经济引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英国工业战略》,使“米德兰地区”成为其新政工业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此战略中,特雷莎·梅针对经济构建提出多项应对举措,如建立“大学投资基金”“未来
英国基金”等扶持创新的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建立230亿英镑的“国家生产力投资基金”,更新工业基础设施;扶持飞机、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等,与建筑、生命科学、汽车、
人工智慧四大产业签署合约联合发展,巩固英国的既有优势。财经策略方面,特雷莎·梅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摒弃
女王陛下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具体来看,她执政期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税率,并增加在交通、电信、住房等方面的国家投资,同时推动
社会保障与养老福利改革。此外,特雷莎·梅主张积极开拓全球市场,致力于让
英国做“自由贸易的全球领导者”,以此扭转英国制造业在经济产值和就业方面贡献不断降低的状况。
特雷莎·梅主张管控移民及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具体体现在其政府推行的严苛的移民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留学生入学签证门槛、提高英国公民家庭成员移民英国所投靠对象的收入要求等。针对如族群对立、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问题,以特雷莎·梅为代表的保守党政府通过加强相关立法以应对,如修订《家暴与虐待法》。社会福利方面,特雷莎·梅主张以牺牲退休者为代价保障工作人群权益,具体手段如推行“三重保障”政策,即
英国养老金于2020年后终止2.5%、通胀率及平均收入增长率三者取最高标准增长。
在国家安全方面,特雷莎·梅主张通过立法提升英国面对恐怖威胁的能力,其曾推动政府起草了《反恐与安全法》和《数据保留和调查权法》,并在欧洲大陆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后,于伦敦地标性建筑处部署更多持枪警察,以维护地区安全。此外,特雷莎·梅在担任首相后曾提出拥有
核弹对英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必要时会授权发动核打击。
对外关系
最初特雷莎·梅不是脱欧派,在卡梅伦政府脱欧公投后其接受了公投结果,并在担任首相后扛起脱欧大旗,期间访问包括
德国、
法国在内的多个
欧盟成员国,就脱欧议题与相关国家展开磋商。面对脱欧,特雷莎·梅的观点主要有四个:一是脱欧不容反悔,确认
英国会从欧盟中退出;二是英国虽退出欧盟,但不退出
欧洲;三是英国于2017年初正式开启脱欧谈判;四是坚持对欧盟成员国公民进入英国实行限制。在此基础上,特雷莎·梅通过改组
内阁设立脱欧事务部和国际贸易部甚至提前举行大选等手段,试图增强政府和议会内部的团结来提升对脱欧谈判的支持力度。同时,特雷莎·梅支持脱欧派的基本诉求,支持英国的主权和司法权力没有要价余地,且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高于英国维系与
欧盟经贸与金融服务业的便利关系,继而陆续向英国议会提出三份方案,主张英国退出欧盟关税同盟与欧洲共同市场,并建立“英国——欧盟货物自由贸易区”,均被支持硬脱欧的
保守党议员否决。
特雷莎·梅执政期间,提出“全球化英国”的理念,即将英国打造成视野开阔、秉持
国际主义、拒绝
岛国心态、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英国。针对此理念,特雷莎·梅政府通过与
美国、中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经贸协定联合工作组,积极介入欧俄关系、
叙利亚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在外交上积极展现英国全球化的重要作用等手段发挥英国的国际作用。
在对华关系上,特雷莎·梅主张总体上继续保持友好态势,但基调相对保守、谨慎,呈现出延续性、两面性等的特点。具体来看,特雷莎·梅在政治上继续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双边关系,延续了卡梅伦政府对华传统实用主义外交,上任以来增加了中英高层友好往来,如2018年特雷莎·梅率团访华,中英高层交流不断并且相互确认仍处于“黄金关系”当中,并签署了价值90亿英镑的商业合作协议。在经济上继续重视并寻求扩大与中国经贸和投资关系,但也逐步增强了对中国投资的防范与审查,如
英国开始点名批评中国企业在英国的项目及落实情况,其中就有威勒尔水域的国际贸易中心项目以及四川国栋建设与谢菲尔德市的房地产交易等投资项目;在政治上就南海问题上继续对中国进行施压。
在英美关系上,特雷莎·梅主张大国之间发展的平衡性,认为后脱欧时代的英国不能只凭借经济外交、规则输出和
多边主义规范来维持其全球影响力,唯有重拾离岸平衡角色才能保持自身实力和追求大国地位。具体来看,特雷莎·梅执政期间努力维持与
美国的关系,在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后第一时间向他表示祝贺并称“希望英美两国继续保持特殊关系”,并致力于推动两国特殊关系的修复与发展,服务于两国人民的安全与繁荣。此外,特雷莎·梅还是特朗普上任后接待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在印太关系上,特雷莎·梅同样主张大国之间发展的平衡性,执政期间在印太地区投入了更多资源和精力。具体来看,特雷莎·梅的
亚洲首访对象国为
日本,两国首相已先后会晤4次,凸显英日关系的“战略性”。2017年8月,特雷莎·梅与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在
东京发表了英日联合声明,强调两国将彼此视为本国在亚洲和
欧洲最亲密的安全合作伙伴,宣布设立英日国家安全顾问与首相辅佐官季度对话机制及防长会晤机制,致力于提升两国防务与安全合作水平。此外,为强化英印关系,特雷莎·梅上台后首次访问的欧洲以外的国家就是
印度。
人物争议
提前举行大选
特雷莎·梅上任首相后,为了加强对脱欧议程的掌控而呼吁在2017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表示此举将帮助英国成功“脱欧”,并且为英国带来长期的确定性。2017年4月,英国议会下院以552票支持、1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一动议。在竞选中,以特雷莎·梅为代表的
保守党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争取年轻选民的力度上不如
工党、“让老年人支付更多费用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得罪了保守党最得力的老年支持者等,因而在大选中丢掉13个席位,失去议会绝对多数的优势,不得不与
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组建联合政府。提前举行大选带来的不理想后果使得特雷莎·梅备受批评,各大媒体对其评价均为“这是她自找的”。
严控移民、留学生
特雷莎·梅上任首相后曾表示“新政府致力于减少移民数量,不会对外国学生网开一面”,其认为过多留学生会挤压本国人民生存空间,严重影响
英国社会发展,大量移民的涌入也会给英国房产、教育及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特雷莎·梅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收紧签证和严控移民的举措,包括停办有谋利性质的大学课程、提高国际学生的入学门槛、限制更多外国人留下工作的可能性等,这项改革方案被英国诸多媒体称为英国史上“最严移民新政”。这项举措受到了英国部分高校的反对,如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该校有48%的学生来自海外,学校靠国际化积攒口碑,同时国际学生为学校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此外,因英国政府不断收紧的移民政策,包括严格控制国际学生工作时间等,使得英国与世界其他留学目的地国家相比逐渐失去竞争力。
人物轶事
“政坛超模”
特雷莎·梅在个人形象方面有着鲜明的风格,与其他
英国政客中规中矩的穿搭风格不同,特雷莎·梅的穿搭注重时尚。其发型为灰白短发,日常穿着为充满设计感的职业套装,偏爱帅气利落的裤装,因此被称为“政坛超模”。2002年,特雷莎·梅因在
保守党大会上发表演讲时穿着豹纹高跟鞋而出名,其偏爱穿带有铆钉、豹纹元素的鞋,也爱收集鞋,会将喜爱品牌的鞋放置在塑料盒中收藏。此外,特雷莎·梅会根据参与活动的不同选择佩戴不同的配饰,遇到的困难越大,她的项链就会越重。她偏爱阿曼达·维克利品牌,曾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佩戴该品牌的银色链环项链。
热衷收集食谱
特雷莎·梅热衷于收集食谱,家中的书架上有150多本烹相关的书籍,翻阅它们成为了特雷莎·梅日常消遣、解压的方式,尤其是在她与其他政客争吵一整天之后。对于食谱的喜爱,源于特雷莎·梅少年时意识到麦子不仅可以被碾压,还可以做成美食的发现,沉迷于造型美丽的美食可以让她暂时逃避沉闷的议会内部环境及政治讨论等。
“梅机器人”
在
英国,人们为特雷莎·梅独创了一个词汇“Maybot”(梅机器人),用以“嘲笑”这位领导人在担任首相期间回答问题时语音语调、内容等“没有感情”的特点,像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永远理智而冷面,无法感受人类情感。这个绰号受众面极广,不仅群众、各大媒体使用,
保守党内部、
工党等都在使用“Maybot”代指特雷莎·梅。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特雷莎·梅与丈夫
菲利普·梅相识于
牛津大学的一次迪斯科舞会上,彼时的特雷莎·梅为牛津大学大三学生,这也是她在学校的最后一年,菲利普·梅比特雷莎·梅低两届,就读于
林肯学院的历史专业。特雷莎·梅在迪斯科舞会上对他一见钟情,后通过聊天发现二人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近,有着相同的爱好、政治理念,都出生于
中产阶级家庭等,遂成为男女朋友。1979年春,菲利普·梅向特雷莎·梅求婚成功,二人于1980年9月在英国惠特利的圣玛丽教堂举行了婚礼。不久,特雷莎·梅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因病去世,二人婚后没有子女,菲利普·梅成为其后半生唯一的亲人。
健康情况
2012年11月,特雷莎·梅因身体出现体重不正常下降等症状而就诊,后经全科医生诊断,确诊其患有1型糖尿病,需每天注射四次
胰岛素。确诊之后,特雷莎·梅成为
英国最受瞩目的
糖尿病患者之一,身体健康管理成为其重中之重,如会随身携带
坚果,以备不时之需。
人物评价
特雷莎·梅是英国的第二位女首相,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第一位女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相比,梅显然要平庸很多,脱欧这样一件偏技术层面的事情,她都没有办好。英国历史上伟人频出,每到重大历史时刻,都有人应运而生挽救危局,然而,面对脱欧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刻,英国领导人的表现却让人如此失望。在这样匮乏的领导力之下,左右为难的脱欧进程,恐怕要以最糟糕的无协议脱欧告终。(南方人物周刊评)
有趣的是,在一个迷恋于形象、外观、名望的时代,走进
唐宁街10号的是年龄最大的候选人,她是那种经验丰富、朴实无华、努力工作的人,不像某些人会训练自己在大会发言时的站姿。(
英国前
国际贸易大臣
利亚姆·福克斯评)
她这个人很难与之交涉,一旦决定了应该怎么做,她就很难改变主意。她在同事中差不多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绝不会失礼于人,但在谈判桌上很难对付,这就是为什么她有时被描述成一个难以相处的同事,在个人交往方面她并不难缠。(英国前
保守党政党领袖威廉·黑格评)
梅的能力一般,且不擅长与人沟通,是个很内向的人,她不是一个成功的“脱欧首相”。(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邱静评)
梅首相并非“无情的、盲目的、像机器人的”,她只是有很强的能力来克服这些情绪。(《特雷莎·梅:谜一般的首相》的作者罗莎·普林斯评)
个人作品与荣誉
个人作品
荣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