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营保国农场位于
海南岛乐东黎族自治县与
三亚市交界处,创建于1960年,是以
天然橡胶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国有
中型企业。农场现有人口14873人(2010年),土地面积10.7万亩。经过38年的艰苦奋斗,已在昔日的荒山峻岭种植橡胶4.5万亩,造林及其它
热带作物1.5万亩,建场四十多年来,累计上缴国家利润6084万元,投资回收率已达178%;同时还支援了地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为国家建设和海南开发作出了贡献。
概况
四十多年来,保国人坚持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拓荒牛”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旧的经营模式,改变了单一经营的经济格局,尤其在
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由计划产品经济向市场
商品经济的转变。橡胶稳步发展;热带作物和养殖业初具规模。职工的文化、物质生活逐年改善提高。
保国农场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史,它倾注着大批南下干部、退伍军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知识分子及城镇
知青的艰辛和热血,也凝聚着保国人的指挥和创造精神。
时值中国加入WTO,
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调整日趋深化的今天,保国人将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新的建设事业中来,它将张开双臂迎接各方友人与之共同发展。
土地资源
地形、地势本场地处乐东立足自治县东南部的山地
丘陵区,四周有海拔600-800米的低山屏护。场区地势北高南低,场部
平均海拔210米,最高的是北部的保卡山,海拔高度834.1米。场部地形属盆地平原,盆底开阔。场部西南部地形起伏较大,
坡度在15°~30°之间,东北部较平缓,坡度多在10°以下。场区河流
水系,水流均自西向东南汇集。境内有8条小河,汇集成南文河后,注入东南场界上的
宁远河。南文河在旱季仍保持一定的流量。1985年2月农场在其上游建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260千瓦,年发电量135万千瓦/小时。宁远河虽然流量较大,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差,地势较低,不便利用。土壤、
植被农场
土壤类型,据
海南省农垦总局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多为
花岗石发育的砖红壤,
表土为壤质土,
土层深100厘米左右。打什一带有砂
页岩风化发育成的砖红壤。在砖红壤中,花岗岩砖红壤面积占33.8%,砂页岩红壤占11.5%。建场时,原生植被主要是次生杂木林地。
乔木主要树种有
麻栎、
乌墨厚皮、
桲椤叶等,树高达7米。农场所有土地经40年的垦荒耕耘,约45.83%的面积已被胶园所代替,一些屡遭破坏的地方,几乎被人工造林、热作及农田种植所覆盖,占有极少数的
植被已经演变成稀树灌木或高草落群。稀树灌木主要有
山黄麻、
角果木等;高草则以
飞机草居多。
自然气候
气候特点
保国农场地处琼西高温静风气候区,干、温季差大和静风是本场的主要特点。据本场气候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候23.8℃,最高平均气温29℃,最低平均气温19℃,极端高温气候35.9℃(5月),极低气温1.8℃(1963年1月)、平均降雨量173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73毫米,稍大于降雨量。年降雨量日数136天。年平均
相对湿度83%。干湿季差别大,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
台风
本场处于
海南岛西南部,是受西北部
太平洋及
南海上的台风活动影响区域,特别是三亚海面登陆的台风,本场屡屡首当其冲,风害较为严重。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场40多年来,台风登陆袭击本场每年均有1-2次。次数最为频繁的是1989年10月,一个月内连续遭受2次12级以上台风袭击,使农场的生产和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1996年8月22日的12号台风,风力大、速度快、来势猛,
旋风夹带着暴雨,又是黑夜起风,仅10多个小时时间,橡胶开割树损失三级以上41。1万株,损失率高达82.3%,中小苗几乎全军倒伏,房屋倒塌,高压线路中断,桥涵被毁,交通中断,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家业,几乎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惊动了上到国家农业部,下至各级政府。台风一般在7月至10月的雨季。台风虽利弊兼有,但对本场而言,还是弊大于利。40年来,屡遭台风的袭击,几度沉浮,几度艰辛,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场的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橡胶是农场的主业生产。通过四十年的艰苦创业,农场已拥有橡胶面积4.93万亩,其中已投产开割面积3.68万亩,中小苗1.25万亩,建成了一个以橡胶为主业生产的
中型企业。
规划与开垦
1960年2月,145名屯垦战士风尘仆仆来到保国农场安营扎寨,为农场橡胶事业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在场长王美庆的带领下,当年开垦胶园3326亩,种植胶树11.8万株。但是由于开垦规模迅速扩大,只讲求速度,规划管理工作跟不上,在垦植上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垦植工作质量差,存苗率低。1961年,停止垦植,全力巩固已植面积。
1961-1965年,吸取教训,开始重视规划工作。场组成3-5人规划小组,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按照国家胶园四化(良种化、
梯田化、覆盖化、林网化)要求,首先去实地考察,搞好地形设计,选择适宜植胶地段,规划胶园。这一阶段,由于重视规划管理,量力而行,稳步发展,开垦胶园3792亩,在质量上有了保证,苗木长势与保苗率都达到了要求。
1966-1974年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和领导体制的变革,只抓革命,不抓生产,胶园规划工作被严重忽视,没人管没人抓,橡胶垦植出现了先停滞后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畸形现象。
1975年后恢复农垦领导体制,从这一年起至1980年6年内,主要着眼于核定面积、加强管理,恢复丢荒林段补植工作,这一时期,农场橡胶生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从1983年开始,按照第二代胶园的标准,规划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场组成了专业规划队伍,对新垦胶园按“山、林、水、路、胶”综合规划原则进行,用
水准仪定标,胶园质量了严格的保证。至1991年,共垦植标准胶园13414亩,占总面积的31.5%,保苗率达81.5%,是农场橡胶生产的重要后劲力量。
从1960年-1999年四十年间,全场累计开垦胶园49305亩,累计定植159万株,至1999年底,实际橡胶总面积达到49305亩,总株数达到85万株。
企业文化
保国农场在抓经济精神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农场四十年的开拓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胜利的时候,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在风云变幻之际,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务实求真、振兴保国”的企业精神始终鼓励着六千八百多万保国儿女,与时俱进,迎接保国更美好的明天。
景观与传说
神奇的“
狼山”。顾名思义,众人很难想到,保国“
宝塔山”为什么能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宝塔山同名?而保国的“宝塔山”
平均海拔为什么与中央警卫部队的编号相同,这其中定有奥妙之处,让人们去思考。保国“”海拔高度米(这一高度是
国家遥感中心测定的,在
地形图上可以找到),与毛泽东组建的第一支中央警卫部队编号8341相同,似毛泽东主席去世后,这支部队要永远保卫他老人家。
说来“
毛公山”与四周地名极为巧合,真是妙趣天成,使人称奇。“毛公山”后面有东方村,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北面有解放村,意为:人民翻身得解放;前面有保国村,南面有从共村和抗美村,意为:跟从共产党
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山下还有宝塔村,意为:人民向往革命。而且“
毛公山”旁的
宝塔山,海拔高为834.1米,与中央警卫部队编号“8341”巧合。一九九四年,
国家遥感中心专程从北京带解放初期地图前来查对,其地名(村名)相符。
1995年6月11日(毛公山敬拜堂内
熏炉、烛架搬走以后不久),2000多只黑色体形一样大的
凤蝶总科成群结队地涌进毛公山敬拜堂,在堂里炉台上方来回转,时而低飞,时而高上,时而在
玻璃上停留,并且连续七天夜以继日在堂里恋恋不舍得离去。这一奇观实属罕见。引来众说纷纭,自然学家说:“天气反常”。游客说“蝶恋
毛亨”。巫婆说:“天降神兵”。到底是怎么回事,正确的答案还在寻找之中。
1993年12月26日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0月29日(农历九月十五日),中央老艺术家阮若珊、
田华、
刘秉义等20多人从北京专程来到
毛公山下——保国农场义演。
保国的秋末,应是初冬的寒意,可义演那天,天气与往常不同,
太阳火辣辣地从早上一直持续至下午四时,把寒气洗涤得一干二净。强烈的阳光把早到的几万名观众烤得个个汗流浃背。四时十五分演出开始后,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乌云,把太阳久久遮住,时间长达一个钟头40分。广场里,没有一丝阳光,但相距1000米外的“
毛公山”却是一番色彩,阳光明亮,满山遍野金黄。数万名观众在这独特、难逢的天气下一边观看演出,一边观赏“毛公山”,心情感到极其
舒畅。当义演到最后一个节目“毛泽东主席”(赵广彬饰)出现在舞台上向观众招手致意并喊了声“同志们好”之时,场下掌声雷动,此间,天气突变,雨,一点点,一滴滴,慢慢地从天上撒落,轻轻地洒在人们身上,但雨不大,待到闭幕后时隔几分钟观众基本散离后,场内大雨倾盆而下,场外却无雨。目睹此景,对主席感情至深的人都说:“这不是雨,是毛主席老人家看见万人集会纪念激动流下的泪水。”
古树趣事
“
毛公山”山脚下有一棵千年
榕树,1996年12月,三亚
南山寺到我们保国农场以2000元的价钱购买这棵榕树,并租来了25吨的
汽车起重机装运。奇怪的是,榕树装车后车还未开轮胎就爆了,换胎后开至24队桥头上坡时以忽然
爆胎龙骨水车,幸免未出现伤亡。对此,运载榕树的司机说,即使给一万元运费,他也不敢拉这棵榕树了。所以这棵榕树便丢在24队桥头上坡处。
为了改造成毛公山瞻望区环境,农场领导忍心不下就派人把这棵榕树拉回毛公山瞻望区,轻轻松松地种了下来,不久,这棵榕树便发出新芽。
榕树拉不走,给人们留下了古树之迷。
走近毛公山
毛公山座落于
海南省乐东保国农场场部东侧,距
天涯海角旅游点40公里,其山型酷似毛泽东主席,形神兼备,雄伟壮观,是一处罕见的自然景观。
1989年,这一特殊景观被发现后,当地群众将保国山称为“毛公山”。
毛公山为坚硬的岩石组成,形似毛泽东的山峰“头部”长185米,宽56米,“面部”为草皮覆盖,“头发”为1米多高的
灌木丛,“眼”、“眉”、“下巴”为露出地面的岩石。神奇的山更有奇妙的巧合,在毛公山的东面有一黎寨名“东方红”村,西北面有“解放”村,东南面有“从共”村,南面有“抗美”村。毛公山连着
宝塔山,
平均海拔为834.1米,似保卫毛主席的
卫戍区的番号。
1991年,
毛公山经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海南不止环境资源厅和
海南省旅游局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始建“保国毛公山旅游景区”。现景区内建起瞻望台、敬
拜堂、纪念碑、毛泽东
雕像、毛泽东史记红墙壁画、园林绿化小区,集山体、石景、瀑布、
溶洞、野生动植物、湖光山色、登山观海及黎村苗寨等为一体,形成一个融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度假购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区。毛泽东主席的亲属多次亲临视察敬瞻;国际友人和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毛公山已成为海南旅游的一个特殊景点而享誉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