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国家AAAA级景区
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因山上有塔,故称作宝塔山,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为一的国家5A级景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其中宝塔山为国家4A级景区)。
宝塔山在隋朝称为丰林山,宋代改称嘉岭山,193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后,改称宝塔山。宝塔山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 ,四周沟谷深切,为黄土梁地形,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4℃~11.0℃。山顶宝塔始建于唐朝,经宋、金、明历代重建,1956年成为陕西省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也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此外,宝塔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1961年,宝塔山景区归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之中。1984年,延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宝塔山文物管理所”。2005年,宝塔山景区被归入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系列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第一批)。2017年6月,延安市委市政府实施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2019年5月,该项工程交付试运营。
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市的标志和象征,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12月,宝塔山所在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宝塔山景区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宝塔山在隋朝称为丰林山,宋代改称嘉岭山。山顶的佛塔,原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朝大历年间(约公元766年至779年),北宋庆历年间(约公元1041至1048年)恢复重建。金大定九年(1169年)以塔为标志建寺庙。朱翊钧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在原塔倒后重建。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后,改称宝塔山,千年古塔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吸引大批向往革命的青年和知识分子来到延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军轰炸延安时,因宝塔的地标作用,没有轰炸山上的宝塔,宝塔得以完好保存。
1956年,宝塔山开始绿化,栽下第一批共青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在山上营造纪念林,并设立纪念标志;同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宝塔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延安县人民政府对宝塔进行较全面的维修。1961年,宝塔山景区归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之中。
1984年6月,延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宝塔山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保护、管理和维修宝塔及其附近的几处古遗址
2005年,宝塔山景区被归入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系列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第一批)。
2014年,延安地方政府第三次对宝塔进行维修。随着接待量持续上升,宝塔山成为延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锤炼的首要阵地。而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宝塔山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017年6月,延安市委市政府实施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2019年5月,该项工程基本竣工,交付试运营。
2019年12月,宝塔山所属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0年5月,宝塔山景区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宝塔山位于延安市区中心,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
气候
宝塔山景区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8.4℃~11.0℃,夏季平均气温较市内低3~4摄氏度,年均日照数2318~2579小时,年均降水量520毫米左右。
地形地貌
宝塔山景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 ,海拔1135.5米,四周沟谷深切,为一黄土梁地形,黄土覆盖于起伏不平的基岩顶面之上。梁自然纵坡上缓下陡,平均坡度 35% ~ 55%,宝塔山坡体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组成,上更新统黄土分布在斜坡顶部,结构疏松,中更新统黄土分布于斜坡中下部,结构致密, 厚度较大, 构成斜坡主体。整个宝塔山山体的西坡、南坡和东坡较陡,北坡较缓。
重要景点
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风景名胜区,又称“嘉岭山”。位于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宝塔外,宝塔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延安宝塔
岭山寺塔,明代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古称嘉岭山塔,俗称延安宝塔。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顶(原嘉岭山顶)。清雍正本《陕西通志》卷十引《府志》记载:嘉岭山“山顶古塔九级,唐建”;同书卷二十八:岭山寺“在府南一里嘉岭山上,金大定九年(1169)建,有塔”,“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修”。可知唐至宋金时期,嘉岭山已有寺院和古塔,明代曾重修。今寺已不存,塔为明代建筑风格,通高44米,底边长4.6米。塔身底层特高,南、北两面辟券门,门高2.35米;南门额题“高超碧落”,北门额题“俯视红尘”,南北门额上均装饰有纤小的砖雕斗。塔旁有明崇祯元年(1628)铁钟1口,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故宝塔亦为现代史上延安的象征。1959年、1984年两次维修,相继加固塔基,安装木梯和避雷针,设置地面排水设施等。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延安宝塔”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1996年11月,国务院以“岭山寺塔”称谓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延安革命遗址”范畴。
摩崖石刻
在宝塔山西麓的一面崖壁上,有一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北宋石刻,其上镌有“嘉岭山”“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高山仰止”“云生幽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一韩一范,泰山北斗”“嘉岭胜境称第一”等字迹,气势磅礴,遒劲有力。其中的“嘉岭山”摩崖石刻题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隶体阴刻,为宋代名臣范仲淹戍延时手书。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不清,明初年,又在原有字形的基础上,向深凿刻,才得以使其得以存留,依然保持着宏大、磅礴之气势。其余文字,或隶或篆,或行楷或魏碑,尽为北宋晚期及明清时期文人雅士仰慕范仲淹戍边御敌、平定西夏区的军功政绩所镌。
范公井遗址
范公井位于宝塔山麓,延河与南川河汇合之处,也是范仲淹镇守小行星2693时修建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范仲淹守延时,在嘉岭山安营扎寨,为防止敌人围困时切断山上的水源,便命士兵在嘉岭山畔一向前突出的石崖上凿洞,洞下正对延河,人站在悬崖上把桶从洞口放下去,就可汲到延河水。井筒呈椭圆形状,长轴1.4米,短轴0.75米,上面用块石围砌成圈,往下凿石直通延河,总长约24米。此井存世近千年,井筒保存仍较完好,因其为范仲淹镇延时主持凿造,故被后人命名为“范公井”,以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塔区(市)人民政府曾先后拨款,对此井进行维修。
烽火台遗址
烽火台遗址位于宝塔山东北部一平台上,为土质夯筑而成的四棱台,夯层清晰可辨,层层水平,10~15厘米不等,现存遗址底边周长11米,高约15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遗址。登临台巅,居高临下,能眺望到小行星2693东、北、南三条大川的尽头,且城周五城尽收眼底,视野颇为开阔,故一旦在其上点火报警,狼烟升起,不仅邻台可一眼望到,更重要的是三川五城军民均仰首可见,迅速得知敌情,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宝塔山烽火台,为北宋名将范仲淹戍延时所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上现有土台阶,可供人以登临其顶,眺望三川及延城景色。
望寇台遗址
在宝塔山峰顶,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管延州时(1040~1041)修筑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当年建筑已毁坏无存,其结构、式样亦不可考,今仅存一夯筑而成的圆形土台基,其夯层清楚可辨。另在土台基上还见一些砖瓦和碎石等遗物,台基下建筑的拱形石洞犹存。台基方圆约40平方米,南接盔帽山,东临黄蒿沟,西近南寨砭城墙,北靠东岳庙台下。因该台基所处位置最高,站在台基上,东、南、北三川形势尽收眼底,周围群山,亦均在视野之内,颇利于瞭望形势,观察敌情和指挥作战,据传范仲淹经常登临此台,眼眺形势,观察敌寇,故名望寇台。同时,由于台基上的瞭望设施(即瞭望楼)位处周围群山之最高峰处,势若高悬,星辰逼临,故又有“摘星楼”之称。这组建筑约至明弘治年间被废弃,清时又利用该台基另建有魁星楼,今亦悉毁无存。1989年重新仿古修“摘星楼”一幢立于山顶。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施行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为此,1940年,在延安宝塔山上开始筹建延安日本工农学校,1941年5月建成后正式开学,先后接收900多名日军战俘学员,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停办。
嘉岭书院遗址
嘉岭书院坐落在宝塔山东半山腰间,因其最初为范仲淹戍延时所创建,故又名范公书院,后毁。明弘治十七年(1504),延安市知府王彦奇“因追范公芳躅,乃于是山遗址修建嘉岭山书院”。嘉岭书院有正堂三间,内塑范仲淹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讲经教学之用。另有宿号、厨舍若干间,“延集明经之士,与诸生讲究,公严立教条,日省月试,以励勤惰,极行藻”。并于书院内“植诸品树木千余株,郁郁环匝,翠绿森森,矗然突出,山川顿觉改观”。当时这里确是一个清幽雅静,读书讲学的好处所。明万历时,“邑人进士张廷玉,复建舍于旁,以资士之肄业”。明万历后不久,书院再次被毁。清乾隆十六年(1751),在原址上又重建嘉岭书院。时隔无几,书院再度荒废。从此再未修。
1979年,从宝塔山嘉岭书院遗址旁土中挖掘出“重修嘉岭书院记碑”一块,石材为沙石。碑半圆首,碑身呈长方形,长1.82米,宽0.70米,下有长方形基座。基座高0.55米,宽0.75米,长1.60米。碑周边饰流云纹,座正面饰一朵宝相花,碑额镌“重修碑记”四字,碑阳刻楷书碑文。碑首、座及碑身均保存较好,唯碑阳文字有部分已风化脱落。碑文记述宋范仲淹创修的嘉岭书院的规模及以后被破坏的情况和清乾隆十六年重修的情况等。碑现立于嘉岭书院遗址旁。
明代大铁钟
明代大铁钟铸造于明代崇祯元年,位于延安宝塔旁边。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钟的上部是佛教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八卦纹饰,声音可传方圆五公里,故有“宝塔钟声三川闻”之句。这口钟原在太和山道观中,边区保安处把它移置于此,作为防空报警之用。1938年,日本大分工业高等专门学校飞机轰炸小行星2693时,曾多次被敲响,为保卫延安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保护与开发
1956年,宝塔山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被国务院归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之中。改革开放后,中央陕西省延安市多次专项投资,先后实施山体滑坡治理、塔基保护、宝塔维护保养、上山道路建设、防雷电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
1959年、1984年和2014年,延安地方政府先后三次拨付专款对宝塔进行维修,替换塔体的风蚀残砖,填补弹洞,整修塔内楼梯等。随着接待量持续高位攀升,宝塔山成为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锤炼的首要阵地。
2017年6月,延安市委市政府本着修复生态、延续文脉、服务大众的设计理念,梳理宝塔、山体、延河、城市界面与居民五者之间的关系,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强化地质灾害治理,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实施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先后动迁4700户2.3万人,征收土地193.705亩(其中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山体南麓原宝塔区政府和棚户区居民整体搬迁。
2019年5月,工程基本竣工,交付试运营。工程总投资10.9亿元,完成建筑面积约57276平方米,绿地面积31363平方米。新建的游客中心建筑面积23250平方米。完成全面改造提升的宝塔山景区规模增加2.38倍,改造工程获得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巴库召开的2019第四届国际会议建筑大奖,也是中国建筑作品首次获得该奖项。
相关文化
传说故事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于道左。大历中(公元776-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黑木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佛塔,这就是教化的力量。这一传说也印证了我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
而在民间,宝塔的传说则来源于口口相传,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宝塔区居民苏世胜和曹淑珍传承父辈讲述、整理而来的“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一说认为唐朝天宝,肤施县(延安市旧称)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伤食人畜,乡民叫苦连天。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镇邪塔”,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朝像,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被“金人”所缚,也逐渐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另一说则大致是讲有只红毛键牛下凡后滥伤无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有兄妹两人修塔镇魔。塔盖成后将牛头压住,被塔压住的红毛键牛变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上远望,卧牛山的牛头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像张拉弯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颈,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弯沟里。
宝塔诗词
明代延安市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
陈毅元帅在《延安宝塔歌》写道:“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犹如树战旗,敌军胆气丧。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
中国当代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被广泛流传。
宝塔邮票
延安宝塔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邮票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山,延安宝塔是中国邮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宝塔。早在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过面值分别1、5、10、50、100元的一套5枚延安宝塔山邮票,面值不同而图案相同;1947年1月1日,发行一套6枚加盖“暂作”的改值邮票;1948年6月1日,发行一套6枚第二版延安宝塔山普通邮票;1949年1月1日,发行“暂作新币”一套2枚;1949年1月15日发行1、2、5、10、20元面值一套5枚延安宝塔山邮票;1961年7月21日,发行的普11革命圣地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中的第7、8、9枚(面值8、10、20分)延安宝塔山;1962年1月20日,发行普12革命圣地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中的第6、8枚(面值8、10、20分)延安宝塔山;1967年10月1日,发行“普无号”(“文革”中发行的普通邮票)第2枚延安宝塔山(8分);1961年7月1日,发行纪88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邮票第4枚(20分)延安宝塔山;1976年7月1日,发行特65革命圣地小行星2693特种邮票中的第6枚(52分)延安宝塔山。
宝塔其他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贰元卷主题图案是宝塔山。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为红五星和宝塔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区人民政府.2024-03-20
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2024-03-19
自然状况.延安市人民政府.2024-03-20
景区介绍.延安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2024-03-20
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延安市招商局.2024-03-20
风雨宝塔山.延安宝塔山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0
延安市宝塔山景区.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03-19
宝塔山.延安市人民政府.2024-03-20
延安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展现红色文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03-20
延安宝塔山,一座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地标.延安宣传-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光明日报-百家号.2024-03-20
走进延安.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24-03-20
我市三景区获得“陕西省平安景区”称号.延安日报-中国知网.2024-03-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地形地貌
重要景点
延安宝塔
摩崖石刻
范公井遗址
烽火台遗址
望寇台遗址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
嘉岭书院遗址
明代大铁钟
保护与开发
相关文化
传说故事
宝塔诗词
宝塔邮票
宝塔其他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