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11(英文:Lavochkin La-11),是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研发的一款单座活塞式远程护航轰炸机,La-11主要用于为轰炸机护航。La-11于1947年研发,1947年5月完成首飞,直至1951年停产前,共生产1,182架,除苏联外,中国和
朝鲜也装备了这种飞机。
La-11是基于La-9系列改进而来,是一款经典设计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La-11的设计特点包括坚固的
发动机外壳、大型
螺旋桨轮毂、下单翼布局和中置驾驶舱。La-11长度8.62米,
翼展9.80米,高度3.47米,空重2,770
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995千克。动力方面:装备1台Shvetsov ASh-82FNV风冷径向活塞发动机,最高速度可达690公里/小时;武器方面:配备3挺23毫米NS-23
航空机炮。La-11专为
战略轰炸机远程护航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而设计,配备了除冰系统。
La-11虽然高空作战能力有限,但在
朝鲜战争期间展现了其作为特定角色的有效性,成为苏联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是
苏联最后一代活塞发动机战斗机之一。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La-11战斗机的研发是苏联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La-11战斗机的研发背景和作战需求与其前型La-9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航空技术发展和战术需求的变化。在La-11的研发前,世界正处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至
美苏冷战初期这一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航空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
喷气式飞机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活塞式
发动机战斗机构成了挑战。然而,在那个时代,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仍然是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力。
La-11的主要作战需求是作为
战略轰炸机护航战斗机。这种需求源自于战争中
轰炸机长距离作战的特点,需要有能力陪伴轰炸机在更长距离上进行作战的战斗机。这一需求在二战中尤为显著,也延续到了冷战初期。
研制历程
La-9作为La-11的前型,虽然在当时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战斗机,但它在一些关键方面无法满足新的作战需求。主要是在航程和高空性能方面,La-9的性能受到了限制。La-9是一款标准的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其设计重点在于近距离空战和一定的多用途性,而不是长距离的作战或高空作战。
在La-11的研发过程中,设计团队保留了La-9系列的主要特点,如坚固的
发动机外壳、大型
螺旋桨轮毂、下单翼组合和中置驾驶舱,并衍生出了La-123和La-134D两种
原型机。La-134D特别增强了燃油容量和添加了机翼下油箱,这些改进直接继承到了La-11的设计中,从而显著扩展了飞机的作战航程,增强了其作为远程护航战斗机的能力。La-11的研发不仅体现在航程增加上,还包括提升了驾驶舱的舒适性和高空作战性能。这些优化包括改良座椅设计,增加了飞行员的生物需求处理系统,以及头部和手臂的支撑设施,同时也升级了通讯和导航装备以适应长时间的飞行任务。
虽然La-11在一些方面,如高空作战能力,仍然存在限制,但它在远程护航的角色上表现出色。La-11装备了3门诺德尔曼-苏鲁宁纳 23mm(Nudelman-Suranov NS-23)系列机炮,并由单个Shvetsov ASh-82 FNV径向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最高速度接近674公里/小时。这些改进使La-11成为适应新战术需求的战斗机,尽管它仍然是一款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而且在喷气时代的曙光初现时期就已经开始服役。
1947年La-11正式投入服役,成为
苏联空军最后一批专用活塞发动机战斗机之一。
生产历程
苏联的
拉沃契金设计局(Lavochkin OKB)作为主要的设计和制造机构,在La-11的研发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该设计局以其创始人和主要设计师
谢明·阿列克塞耶维奇·拉沃契金(Semyon Alekseyevich Lavochkin)的名字命名,他也是La-11的主要设计师之一。1947年,拉沃契金设计局开始了La-11战斗机的生产工作,并在当年成功制造出了100架La-11战斗机并正式投入服务。
随后的1948年,生产数量达到最高峰,共生产了650架。尽管1948年生产了大量飞机,但在随后的1949年,生产数量有所下降,仅生产了150架。1950年,又交付了150架飞机,而在1951年,生产了最后的182架La-11。直到生产结束,
拉沃契金设计局共生产了大约1,182架La-11战斗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La-11战斗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升级。这些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其运行特性方面。仅在1948年,就对La-11的设计进行了210项修改,这些修改有助于提高飞机的操作特性。La-11不仅被供应给战斗部队,也被用于空军和海军飞行学校。
总体设计
机体结构
布局
La-11机身是椭圆形的铆接半整体式结构,在技术上分为前部和尾部,通过四个节点用
螺栓连接在一起。前部框架采用
桁架结构,由七根主梁和四根附加梁组成,这些梁由铝板
冲压而成,还有四根撑杆
和弦杆。前部连接着由钢管焊接而成的桁架。尾部为半
单体结构,有9个中梁和4个半框架,由
硬铝冲压而成,还有4根支柱和弦杆。机身包层由1.2至2毫米厚的薄板制成,具有承重能力。左侧有一个大舱门。
龙骨与机身尾部连为一体,其框架由机身上部的撑杆、肋条和龙骨撑杆组成。表皮厚度为0.8-1毫米。
机身材料
La-11是一款经典设计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
机翼
La-11机翼是可拆卸的层状型材制成,由一个中心部分和两个控制台组成。机翼的动力结构包括:一根翼梁、扭转蒙皮和后壁上的着陆襟翼。机身由单根翼梁、后壁、12根分肋和后支柱组成,后支柱的杆件之间相互连接。撑杆为工字形截面,带有钢制翼缘和
杜拉铝壁。十根肋条的趾部在滑槽下有开孔,用于铺设底盘支柱。在与控制台交接处的神经穹隆中嵌入了管道,在转动底盘支柱时用作轴线。在翼梁和后壁之间的底部中间有一个用于安装油箱的舱口。
控制台的结构与中翼类似。每个悬臂的框架由支柱、后壁和18根肋骨组成。整个机翼由1.2-1.5毫米厚的杜拉铝板包覆。中翼与控制台的连接处顶部和底部覆盖有铝条。翼尖--可拆卸,圆形,有一组
冲压隔膜,外覆1.2毫米厚的薄板。右侧控制台上安装有加热翼管,左侧控制台趾部安装有着陆灯。
机翼后缘安装有全金属结构的着陆襟翼,偏转角度可达60°,它们通过液压驱动装置释放和收回。
副翼为"Fries"型,具有25%的
空气动力学轴向补偿,金属框架和布套都安装在控制台上。右副翼上铆接着薄调节板("刀"),在地面上弯曲。左副翼上安装了一个电动微调器。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由上下整流罩封闭。它们由硬铝板制成,并由
冲压隔膜加固。与La-9相比,每个操纵台的第18号鼻梁上都安装了额外的燃料箱安装组件,左侧操纵台的第3和第4节之间的鼻梁上安装了FS-155降落大灯。
机身
La-11机身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飞机的
发动机支架和武器固定在焊接
桁架上,中间半硬壳式部件和尾部硬壳式部件,由纵梁、框架和蒙皮组成。
尾部
La-11的尾部是全金属的,
云台由安装在机身后部的两个单翼梁控制台组成。
尾翼与机身是一体的。
升降舵和
方向舵也有金属框架和织物覆盖物。
尾翼是普通的单翼型,水平翼面由相对厚度为11%的
气动型材"B"翼面组成,由稳定器和方向舵组成。稳定器的安装角为1.5°。稳定器采用单翼梁设计,有1毫米厚的
硬铝护套,由对接单元连接的两半部分组成。与La-9相比,其安装节点得到了加强,方向舵采用金属框架和织物覆盖物。
垂直尾翼,包括
龙骨和方向舵,也由相对厚度为9%的“B”型材制成。尾翼是与机身后部一起制造的,方向舵安装在机身的三个节点上。
尾翼框架为全金属,表面覆盖织物,所有
方向舵都配有微调装置。
飞机由混合控制装置控制:高度和
副翼方向舵由刚性杆控制,方向舵由缆绳控制。飞行员有一个飞机控制旋钮和踏板,方向舵微调器由驾驶舱左侧的
手轮操作,左侧副翼微调器为电动操作。
起落架
La-11有一个悬臂起落架,带有侧支柱和
液压升降机,可缩回飞机的中心部分。在释放位置,液压支柱被球和液压锁锁定。车轮制动器是
气动的。起落架和着陆襟翼通过液压系统进行伸展和缩回。
La-11起落架可伸缩,带尾轮。主支架配有油气减震器。尺寸为660x200毫米的高压轮配有双面气动蹄式制动器(La-9有腔式制动器)。支柱通过液压系统向飞机轴线方向缩进机翼,在缩回位置,它们完全被护板覆盖。在缩回和松开位置,
气弹簧都被液压锁锁定。
缩回机身的
尾翼支柱配有一个300x125毫米的轮子。减震装置为油气式,轮子可以自动对准,着陆时带有锁定装置。在缩回位置,它完全进入机身尾部的一个凹槽内,并用襟翼关闭。紧急起落架释放装置由机载气缸提供
压缩空气,机轮位置的信号是通过仪表板上的指示灯发出的电动信号,主支柱的信号也是通过机翼上向上突出的销钉发出的机械信号。
涂装
La-11要么完全涂成浅灰色,要么顶部涂成保护性绿色,下面涂成蓝色。
动力系统
La-11由单个什维佐夫ASh-82FNV空冷径向活塞
发动机提供动力,该发动机可产生1870马力,带动机鼻处的三叶
螺旋桨。这种配置使得La-11的最大速度可达429英里/小时(约690公里/小时),爬升率为758米/分钟。
武器系统
La-11的武器包括三门口径为23毫米的诺德尔曼-苏鲁宁纳NS-23S同步机炮。它们从上方不对称地安装在机身前部--两门在左,一门在右。弹药总量为225发。发射时,
弹壳和
弹带链接被收集到弹盒中。装弹采用
气动方式,火控采用电-气动方式。ASP-1N准直瞄准镜位于驾驶舱内的灯笼遮光板前方。为了控制射击结果和训练目标,C-13冲锋枪安装在驾驶舱灯罩遮阳板上(整流罩下)。
航电系统
La-11的
无线电设备包括:无线电站RSI-6(
发射机RSI-6K和
无线电接收机RSI-6M1)、无线电罗盘ARK-5、无线电高度计RV-2、盲降系统OSP-48和一套飞机雷达
应答器SROSCh-3M。接收器和发射器安装在驾驶舱后面。
收音机天线是一个双波束天线,伸展在木
桅杆和龙骨之间,SROSCh-3M天线伸展在机身和
云台之间。无线电
罗盘架安装在驾驶舱地板下。RV-2T型天线位于机翼控制台下方,在后来的系列战斗机上安装了标记接收机MRP-48,其天线从下方伸展到机身后部右舷。驾驶舱内有一整套驾驶和导航设备,包括电动水平仪和
发动机监测仪器。
座舱设计
La-11飞行员驾驶室位于机身前部。顶部覆盖着一个透明的防护罩,框架由钢管制成。它由一个带有60毫米装甲玻璃的遮阳板、一个可向后滑动的中间部分和一个固定的后部组成,中间部分在紧急情况下可拆卸。在左侧的固定部分有一个接舱口,用于连接
无线电设备和一个装有液压
混合物的油箱。
La-11的飞行员座椅由硬铝板
冲压而成,配有降落伞杯,高度可调,座椅靠背和扶手上有软垫。飞行员后方有装甲靠背和73毫米厚的装甲玻璃保护,装在头部后方的框架内。驾驶舱的通风是通过灯笼遮阳板前右侧露出的通风口进行的,
气流由一个
阀门调节,空气也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通道从油散热器通道中供给;通道上装有一个调节挡板,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个小便池。
除冰系统
La-11的除冰系统包括用于加热控制台和
云台前缘的装置,以及用于
螺旋桨叶片和驾驶舱灯笼前装甲玻璃的垫圈。每个控制台安装了两个BO-20加热器(汽油加热器)。用于BO-20加热器的冷空气从前缘中间的窗户吸入。来自
加热器的暖空气被送入机翼前端的导管,穿过导管后通过翼根和翼尖的开口喷出。机翼中部的前缘不加热。稳定器机头覆盖有
导电橡胶,电流通过时会对其加热。螺旋桨叶片和前装甲玻璃由
电动泵从一个15.3升的
水箱中提供的
乙醇混合物清洗,水箱安装在
发动机变速器壳体内,所有这些装置都由飞行员在点亮结冰信号灯后开启。
氧气设备
La-11的氧气设备包括KP-14仪器、KM-14面罩和两个
氧气瓶:一个容量为8升,放置在中央平面右侧的脚趾处,另一个容量为4升,垂直放置在
无线电舱内。氧气瓶有一个相应的接口。为了从高空紧急逃生,允许安装额外的KP-15降落伞氧气装置。
其他特色
La-11飞机机身后部可安装计划
照相机AFA-IM。
摄影舱门襟翼通过
电缆装置打开。La-11配备了电动
火箭发射器。机身驾驶舱右侧尾部有一个装有四枚
照明弹的盒式装置和一个急救包。
La-11是
苏联最后一代活塞式战斗机,其设计中包括了大量针对长距离飞行的改进,如扩大的油箱和增加的
副油箱。在实际运用中,La-11在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方面表现出色,尽管它的性能在面对
喷气式战斗机时受到了限制。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La-11在
朝鲜战争期间及之前的几年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燃油消耗自然减轻飞机负载时。它在长距离飞行和高空作战能力方面相比前型La-9有显著改进。尽管La-11是在喷气时代的曙光初现时期开始服役的,但它仍然是一种能够满足当时特定战术需求的能力型飞机。这些飞机不仅被
苏联使用,还被中国和
朝鲜等国使用。
在1951年,La-11战斗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历史上扮演了显著角色。这些飞机不仅服务于
苏联空军,还被出口到中国和朝鲜等国家。La-11在
朝鲜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之后的几年里继续为
苏联及其盟国提供服务。尽管La-11是在活塞发动机战斗机的末期阶段生产的,但它在设计和功能上都体现出了那个时代航空技术的高水平。
195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La-11(拉-11)型战斗机在轰炸
大和岛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次行动中,第2师的16架La-11型战斗机担任了
图-2轰炸机的直接护航任务,而第3师的米格-15型歼击机则提供了空中掩护。志愿军空军的
战略轰炸机群成功地攻击了大和岛上的侦听和后勤设施,造成了敌方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我方飞机无一损伤,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执行和飞行技术。
接着,在11月30日的一次空战中,La-11型战斗机再次证明了其战斗力。在这次战斗中,第2师的3大队16架La-11负责护航图-2轰炸机,而第3师的米格-15型歼击机则担任间接护航。由于轰炸机比预定时间提前到达会合点,导致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未能及时与轰炸机编队会合,直到接近安东时才赶上。在龙岩浦上空,志愿军的轰炸机群遭遇了30多架
美国军队F-86
喷气式战斗机。尽管敌机在数量和性能上均占有优势,但La-11型战斗机以其出色的机动性和盘旋性能,在激烈的空战中表现卓越。团长徐兆文在
战略轰炸机编队周围灵活机动,有效地保护了轰炸机。
徐怀堂大队长成功击落1架
F-86战斗机敌机,而副大队长
王天保则利用La-11的优势,击落1架并击伤3架敌机。中队长刘卓生和副中队长王勇也各自击伤1架F-86敌机,这成为了中国空战史上活塞式战斗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在随后的几年中,La-11主要执行照相侦察和掩护轰炸任务,特别是在
浙东地区沿海和
一江山岛的作战中表现突出。1953年至1958年,La-11还被海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装备。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批装备喷气飞机,La-11逐渐被用于装备新组建的部队,部分用作
侦察机。1958年3月至10月,La-11还参与了
甘肃省、
青海省地区的平叛作战。
到了1959年,仍有136架La-11在服役,但随着
喷气式飞机的普及,La-11的地位逐渐降低。1960年底,空军基本停用了La-11,直至1966年,最后18架La-11退役,标志着活塞式战斗机时代的终结。La-11作为
苏联末代活塞式战斗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存几架。
参考资料
La-11.Aviation of World War II.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