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1907—1967),中国文艺理论家、诗人。诗名阿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陈守梅自幼家境贫寒,学徒出身,饱尝过失业失学之苦。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投笔从戎,他早年就读于
上海大学专科大学,为
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期步兵队毕业生。“
七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贡献的文艺理论家;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1955年因“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捕并于1967年含冤死于狱中,1980年获得平反;著有长篇小说《南京》(《
南京血祭》),诗集《无弦琴》,文艺论集《人和诗》《诗与现实》《作家的性格和人物的创造》等。
陈守梅(1907—1967)参加过
淞沪会战并负伤,写有《闸北打了起来》等报告文学;1939年到
延安市,在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在重庆
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战术教官。其间,做过不少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6年在成都主编《呼吸》。次年曾遭
中国国民党当局通缉。
新中国成立后陈守梅任
天津市文协编辑部主任。1955年因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捕,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1967年冤死于狱中,1980年获平反。
其所著的长篇小说《南京》后改名为《
南京血祭》,作品以一幕幕血与火的场景,组接成宏伟的全景式巨幅战争画卷:南京城被罪恶的空袭战火吞噬,一时成了人间地狱;高射炮兵们严惩了
日本空中强盗,炮兵们战死的躯体与市区五台山防空阵地融为雕塑般的一体;在郊区汤山附近,我军一连步兵抗击了敌军11辆坦克和数倍之敌,最后全连阵亡;我军与日军数番争夺
淳化街道,
白刃战的刀光血影使日色惨淡;敌军轰破了光华门城墙,两勇士身缚
手榴弹束与闯入的敌坦克同归于尽……《南京血祭》也如实暴露了
中国国民党最高当局和南京卫戍司令决策与指挥的失误。
该小说曾获得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征文奖,但当时未能出版;直到南京沦50周年的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才据遗稿出版。
1939年,由其任周恩来秘书的朋友安排,阿垄到了
延安市。后赴
西安市治疗眼疾,因交通封锁,他进了
重庆市的陆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数年间,他为中共获取过不少军事情报,通过
胡风——宋庆龄——
廖梦醒(
中国国民党元老
廖仲恺之女,共产党员)的渠道送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