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锦
张水锦
张水锦(1891-1949年),女,原名张锦,别称锦娘、张锦娘,出生于福建省海澄县角美镇石美村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她在解放前遭受剥削和欺压,生活极为艰苦。1949年9月,随着家乡解放,张水锦积极参与支前活动。同年10月15日晚,她与家人共同驾驶两条虎网船,运送解放军271团士兵参与解放厦门鼓浪屿的战斗。不幸的是,他们的船只在距离海岸线约100米的地方被国民党军队的炮火击中,导致船毁人亡。张水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奋力高呼“冲上去”,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精神。厦门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授予张水锦支前特等功臣称号,并在她的“厦门战役船工功劳证”上赞扬她热心支前、勇敢积极的精神。张水锦及其家人的英勇事迹被铭记,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角美烈士纪念陵园,并均获得支前特等功勋。2009年10月,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群雕《永志铭心》中,女船工的塑像就是以张水锦为原型创作的。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张水锦自小生活在渔船上,家中共有五位成员,全靠捕鱼维持生计。父亲因过度劳累而早逝,弟弟在陆地上售卖鱼类的过程中失踪。18岁时,张水锦嫁给了同为渔民的黄进川,两人育有四男四女,其中一个儿子早年去世。
社会背景
在旧中国时期,渔民们受到多重剥削,包括政府、渔霸、海匪、水警队、保甲长、鱼商和牙贩等多方势力的压迫。渔民每次捕捞归来都要缴纳多种税费,如向政府缴纳捐税、向渔霸缴纳渔税以及向海匪支付月费。此外,渔民出售鱼虾时还要经过水警队的敲诈、保甲长的勒索以及鱼商牙贩的盘剥。
抗战经历
抗日战争期间,张水锦一家曾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在鼓浪屿内厝澳,每日只能得到少量的食物。一天深夜,他们趁敌人不备逃离,但在逃跑过程中,张水锦的公公黄文田和长子黄驴等人被捕,后来被送到厦门虎头山,黄文田遭受了残酷的殴打。张水锦驾驶的船只未能及时起航,因此她和其他家人被日本人囚禁了一个月之久。
解放前夕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角美镇,当时仍有十多名中国国民党残兵试图胁迫张水锦用渔船帮助他们逃往浒茂洲。幸运的是,解放军及时出现,保护了张水锦一家不受侵害。此后,石码、海澄县等地相继解放,国民党军队退守厦门市,并频繁对解放区实施空中轰炸。张水锦的外孙张龙兴在这一时期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九龙江口的渔民无法正常作业,生活陷入困境。在此期间,解放军不仅向渔民提供粮食援助,还派遣医疗队为渔民治疗疾病。张水锦的小孙子黄亚国突发重病,正是在解放军医疗队的帮助下得以康复。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社会背景
抗战经历
解放前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