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
甘肃省庆阳市特产
庆阳香包是庆阳市的著名饰品、文化名片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庆阳香包,据传最早是中医鼻祖岐伯做成的药囊,囊中所装就是中草药,用来祛邪除秽。后逐渐演变成佩戴于身上的护身符和男女传情达意的信物。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大体有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和脚蹬型五种类型。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絮全为五颜六色的彩线。祛邪祈福,是其永久主题。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借呀呀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龙眼、莲子,寓早(枣)生贵(桂)子等。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香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同时,庆阳香包还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按照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庆阳香包(绌绌)构型简单质朴,但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市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品种分类
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
头戴型
主要供孩子们头上佩戴,常用彩色布和彩线做成虎头、猫头、兔头及各种动物头型帽,端午节戴上以祛邪护身。
肩卧型
一般以猛虎雄狮为图样,绣成头大身小、有爪无腿的老虎、狮子,缝在孩子们肩上,以祛邪恶。
胸挂型
胸挂型样式繁多,内容庞杂。一般用双股彩线把香包连起来,挂在胸前衣扣上,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内容常为吉祥如意的动植物,表达妇女们盼福求安,五谷丰登的心愿。
背负型
主要为“五毒背心”。刺绣具有毒汁的蛇、蝎、蜥蜴、蜘蛛、唇足纲五种小动物的图样,缝在孩子们上衣的衣背上。这些小动物本是有毒的,端午这天却要穿在身上,表达了古人“以毒攻毒”的哲学观念和护身心愿。
脚蹬型
多为飞禽走兽头型的图样,如虎头鞋、猫头鞋、凤蝶总科鞋等,这种香包左右鞋双双对称,古以左为阳右为阴,寓古哲学阴阳平衡之理,取避邪护身、成双成对、并蹄腾飞之义。
香包图样
传统庆阳香包图样大致分为:
天地阴阳图样———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如古代官服上绣海水朝阳图案,象征百姓企盼国君清明节,官员清廉。富贵吉祥图——一生吉祥富贵是人们朴素的愿望。如香包中的大吉图,只绣一只大公鸡,寓意大吉,还有香包由四个在心形状的包上面绣上四季花,中间一个贯钱,寓四季发财之意。多福多寿图样。如“福禄寿”香包,绣蝙蝠代表福、鹿寓意禄、再绣寿字,象征富贵长寿之意。又如庆阳香包中,绣一龟上站一只羊或一龟上站一匹马,名曰“羊千岁”“马千岁”,既有富贵之意,又有长寿之意。
爱情繁衍图样———“鱼儿钻莲”“凤凰戏牡丹”等香包中龙凤、牡丹、莲花、鱼儿等寓意爱情。绣一只喜鹊站梅花枝头,象征喜上眉梢。又如香包“老鼠啃葡萄”等中绣鼠、葡萄、呀呀葫芦都寓意多子。
庆阳香包的用料简单,一布一针一线加一珠而已。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絮全为五颜六色的彩线。香包不仅具有外表的美,还有其内在的香。根据不同的装饰需要,香包里装填的香料亦不同,香型有具有催眠作用的幽香、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沁人心脾的玫瑰香等。不同香型的香包可以做成香包枕头、汽车挂件,及各种式样的情人信物等。
工艺特色
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
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
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
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其制作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及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方法。
艺术特色
庆阳香包以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其显著特点有:
原始生态文化味浓
庆阳市位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民间工艺刺绣中,大量蕴藏着人类童年期的多神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痕迹,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个梅花,便是龙的化身。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地方民间刺绣中的遗存。
表现手法奇异多样
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以常规透视,比例,形象来要求,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如肩头狮虎,一般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又不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庆阳市妇女对生活、对环境,观察相当熟。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素材,比如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比如楼台亭、几何图案,以及人物,都作为自己绣制的范畴。
托物言志,祛邪祈福
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呀呀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龙眼、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
审美观点独特
它不从物质生活着眼,而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与专业美术有天壤之别。很多专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庆阳市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比如香包“猫吃老鼠”,在猫肚上绣几个家鼠,在他们意念中,猫吃掉老鼠后,老鼠还活在猫肚里。香包“两面人”头上前后都长鼻子、眼睛、嘴。这是他们对人体五官功能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产地环境
香包的源远流长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农耕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前提下,妇女们在织布缝衣之余,还做些手工艺品来增添生活的乐趣。她们通过细心的观察,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素材,如花鸟鱼虫等描出来、画出来、绣出来,香包也就由此产生并流传下来。
历史渊源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市当地俗称“绌绌”“绌儿”“耍活”。庆阳地方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中原地区最古老的香包是在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出土的,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仍图案如新,色泽艳丽,所以被称为“千岁香包”。
据记载庆阳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中医鼻祖岐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这种方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草药被称为“香草”,而药袋变成为“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香包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
汉代,《礼记》里说道:“男女未冠者,衿缨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又演化为香囊和荷包两种,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香包则为男士专用。当时的香囊和荷包与现代香包又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已发展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清代,香包已发展成为爱情的信物了。
香包发展到近代,多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的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玉貔貅的。近二十几年来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生产情况
2015年,庆阳市香包刺绣公司从45家增加到200多家。
产品荣誉
2006年5月20日,庆阳香包绣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被文化部评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香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庆阳香包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肖金镇彭原镇什社乡显胜乡温泉镇后官寨镇庆城县驿马镇庆城镇玄马镇熊家庙乡、赤城乡、白马铺镇桐川镇、太白粱乡、土桥乡蔡口集乡高楼乡,宁县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新庄镇、米桥镇良平镇中村镇太昌镇、焦村乡、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春荣镇正宁县山河镇榆林子镇宫河镇永和镇、月明乡、西坡镇永正镇、周家乡、罗川乡湫头镇五顷塬回族乡三嘉乡合水县西华池镇、老城镇、吉岘镇何家畔镇、定祥乡、板桥乡、柳沟乡、杨坪乡、蒿嘴铺乡、太白乡、店子乡,环县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天池乡、演武乡合道镇樊家川镇、四合原旅游办、秦团庄乡,华池县悦乐镇柔远镇、元城镇、温台乡城壕镇、定汉乡,镇原县城关镇、屯字镇、孟坝镇、三岔镇、平泉镇开边镇、太平镇、临泾镇、南川乡、上肖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面料:多用丝绸或彩布,以红、黄、绿、蓝、白、黑、粉等色丝绸为主,应整洁美观,经纬紧密,色彩鲜艳。
2.绣线:多以蚕丝线、冰丝线为主,也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毛线,线絮为彩线,线色艳丽,锈线应与面料相配合。
3.填充物:选择符合国家相关卫生要求的棉花、丝绵、荞麦皮桑叶、艾草等。
4.配饰物:与所表现的主体物相吻合,突出艺术特色。
5.香料:选用产自保护区范围内的五香、当归、铃铃香青野艾蒿雄黄、丁香、茴香藿香苍术、防风、砂仁湘蕾金银花甘松等中草药。
二、工艺要求
以纯手工传统工艺构思花样、抿背子、剪片、粘贴、绣花、做配里子、填充、撒药香、锁边、吊带打穗10道工艺程序进行加工制作。
三、针法及绣法要求
1.常用针法:有齐针、辩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缠针、藏针、织针等40多种。
(1)藏针类:是一种将针线藏起来、使整个香包看不见针线的绣法。
(2)绣平面类:以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等针法来绣平面的绣法。
(3)掺色和色类:是指在一个颜色的绣面里掺入另一个颜色以形成颜色过渡的绣法。
(4)绣点和线条类:以很细的线迹形成点子,常用于点缀花蕊等纹样的绣法。
(5)缠绕针类:是一种针线相绕、结环成绣的绣法。
(6)锦纹针类:是指模仿织锦的纹样和纱线肌理来表现花型的一种绣法。
(7)拴针类:是用来固结绣线的针法。
(8)钉线类:是指使用较粗的绣线在布面上盘出图案,再另外用细线使用短平针将其垂直固定的绣法。
2.常用绣法:有铺绣、箔绣、堆绣、雕绣、织绣、缀绣、贴绣、挑花、盘金、钉绣等10大类。
(1)鳞甲绣法类:是绣鳞、羽类的针法。
(2)拴针类:是用来固结绣线的针法。
(3)补绣类:是把已绣好的绣片缝缀在底布上的一种绣法。
(4)锦纹针类:是指模仿织锦的纹样和纱线肌理来表现花型的一种绣法。
各种针法要根据画面要求应物施针,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专用标志使用
庆阳香包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庆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庆阳香包的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庆阳香包绣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7
庆阳香包绣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5
庆阳香包.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27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品种分类
香包图样
工艺特色
艺术特色
产地环境
历史渊源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