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冰(1899—1927) ,男,又名孟冰、冰冰,出生于1897年,
江西省省
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今划归
泰和县老营盘镇管辖)人,是江西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
赣州市第一位
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三杰”之一。(当年与方志敏、
赵醒侬被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袁玉冰,1899年生,
谱名袁光鉴(鉴),字玉冰,别号孟冰、冰冰,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上村(今划归泰和县老营盘镇管辖)人。袁玉冰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赣南第一位中共党员。“江西三杰”之一。(当年与方志敏、赵醒侬被并称为“
江西省革命三杰”)
11岁入私垫。15岁入
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在校期间,发起成立学生自治会。1918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青年学生时代,目睹在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
中原地区寻求出路。在校期间,他发起成立学生自治会,敢于抨击封建礼教的陈规陋习和繁文节,在社会交往中主张“十不”(不用字和号;不说客套话;不
宴会;不敬茶;不递烟;不回拜;不贺年拜节;不留客送客;不送无谓礼;不做应酬文),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简朴节俭的新风尚。1919年夏,与
黄道等8人组织“
鄱阳湖社”。1920年12月,“鄱阳湖社”更名“
江西省改造社”,为主要负责人,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是“五四”运动后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并主编社刊《新江西》(季刊)。1922年考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在
南昌市发起并主持召开纪念“
国际劳动节”、追悼
黄爱、
庞人铨两烈士大会。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发起成立南昌文化书社。翌年二、三月间,在南昌与赵醒依、方志敏等发起成立“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3月下旬,携带南昌地方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民权运动大同盟给中央的报告,动身回北京,不幸被军阀政府逮捕,关押在军法处监狱,经
赵醒侬、
刘和珍等各界人士的多方活动,积极营救,于11月交保释放。出狱后即转赴
上海市。
1924年3月,中共中央调袁玉冰到上海工作,同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袁玉冰赴苏联
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8月按党的指示提前回国。1926年10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年底,奉调回
江西省工作,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并主编团的刊物《红灯》周刊,后任中国共产党江西区委宣传部长、区党委书记等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袁玉冰于5月16日写下《蒋介石政府的危机》一文,深刻揭露蒋介石“清党”的实质,痛斥其镇压工农运动和叛变国民革命的种种罪行。不久,袁玉冰被任命为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他不惧危险,出生入死,积极组织赣北秋收暴动。11月,袁玉冰调任赣西特委书记,在
吉安市准备组织暴动。12月13日,袁玉冰化装进入
南昌市向省委汇报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用尽各种
醢刑,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2月27日,袁玉冰在南昌下沙窝刑场英勇就义,高喊“中国共产党
皇帝!”“工农革命成功万岁!”等口号声。时年28岁。
青年学生时代的袁玉冰目睹了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
中原地区寻求出路。1919年,当“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
南昌市后,马列主义思想开始传播,
兴国县人袁玉冰便是其中的一位“宣传员”,袁玉冰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并成为南昌学联的重要成员。1920年夏,他和黄道等8名进步青年在南昌发起组织
江西省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后更名为“江西改造社”。
虽然《新江西》共出三期,但袁玉冰先后发表文章31篇,他在《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中,大声疾呼:“我们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有阻碍前途的荆棘,一刀斩去,尽力寻出一线光明的道路来,一步一步向前进行”。袁玉冰成为江西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驱。
1922年,袁玉冰考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刻苦研读
马克思主义著作,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并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赣南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袁玉冰在1923年春受党组织之命,从
北京大学回到
南昌市工作,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南昌,他与
赵醒侬、方志敏等一起参与组织了“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两个公开的群众团体,并担任民权运动大同盟交际部主任,领导
江西省民众开展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
1923年春,袁玉冰因宣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遭到
北洋军阀督军
蔡成勋逮捕,《新江西》刊物也被查封。1923年11月,他被赵醒侬、
刘和珍等人
保释出狱。
针对有人提出今后要“言行谨慎、免遭毒手”的议论,袁玉冰乃慷慨陈词:“人生难免一死,若碌碌一生,专为衣食着想,苟且偷生,虽生犹死;能为广大民众谋利,为社会造幸福,即使死于明日,我也甘心情愿!”他出狱后继续坚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活动。不久,《新江西》季刊改为月刊,恢复出版发行,在江西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广泛影响。
1924年3月,中共中央调袁玉冰到
上海市工作,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委员会秘书、上海团地委宣传部主任。8月,袁玉冰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
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他按党的指示提前回国。
1926年10月,袁玉冰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年底,他奉调回
江西省工作,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并主编团的刊物《红灯》周刊,这一刊物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理论、反击
中国国民党新右派进攻的重要舆论阵地。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军阀
朱培德在江西搞“礼送”共产党人出境,袁玉冰首当其冲。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袁玉冰仍临危不惧,转入地下秘密活动。1927年12月13日,袁玉冰赴
南昌市向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汇报工作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入狱。
他在狱中备受
醢刑,坚贞不屈。敌人绞尽脑汁,软硬兼施,诱其脱离革命,都丝毫未动摇袁玉冰坚定的革命信念。12月27日,他在南昌下沙窝从容就义,时年28岁。
袁玉冰牺牲后,《布尔什维克》曾发表悼念文章,称颂“他那勇敢的精神、灵敏的思想印到许多同志和工农学生的脑子里,永远不会磨灭。如今他牺牲了,可是他的赤血将从地下喷发,洗干净黑暗陈腐不堪的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