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畴
唐朝官吏
王福畤(615—694),原籍太原祁县,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人,隋朝思想家王通之子,天宝诗人王勃之父。在唐朝历任太常博士、武威郡司户参军、交趾县令、六合县令等职,后被授予齐州长史泽州长史。武则天长寿三年(694)逝世,享年79岁。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王福畴原任雍州司功参军,后因王勃私杀官奴一案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出狱后,决定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在途中路过南昌市时,参加了阎伯屿举办的滕王阁笔会,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在笔会中,王勃毫不推辞地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写下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阎伯屿惊叹不已,拍案称奇,称赞王勃为“天才”。王勃探望父亲后,在返程途中不幸溺水身亡。王福畴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撰写著作
王福畴博通六经,善于文词,以才学著称。贞观二十三年(649),他将父亲王通的《中说》编为十篇,分为十卷,又将其门人弟子姓氏本末,列于外传,并作《王氏家书杂录》以为序。
亲属成员
父亲
王通,隋朝教育家、思想家。
儿子
王勔,福畤长子,仕唐,累官至泾州刺史,生子鹤年。
王勮,福畤次子,弱冠进士登第,累除太子典膳丞,开元中任中书舍人。长寿中,擢为凤阁舍人。官至天官侍郎。
王勃,字子安(公元650年-公元676年),福畤三子。唐代诗人。据《辞海》载:“麟德初,应举及弟,曾任虢州参军。”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亦称“初唐四杰”。
王助,字子功,福畤四子,仕唐,第进士,御史,文学家。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唐监察御史里行。
王劭,福畤五子。少年颖悟,善属文,唐垂拱初年(武则天的年号,为公元685年)拜博士官,后因武氏乱政,遂退居田里,老病即终。配徐氏,生子茂叔。
王劼(jié),福畤六子,以文显名,英年早逝。生子椿年,其后裔略。
王劝,福畤七子,亦有文名,并见唐史。
参考资料
王勃.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3
中说.国学导航.2024-06-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撰写著作
亲属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