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鹿溪村位于
安吉县中部偏西、南溪下游洛溪段,距县城11公里。原名下洛溪。隔溪铁钯山,原有古松合抱,高耸挺拔,常有野鹤(白鹭)落聚山林,涉水觅食,因土语下(念喔)、鹤近音,村人遂谓鹤落溪;又云地形似鹿,取
鹤鹿同春吉祥之意,雅化为鹤鹿溪。村因溪而得名。面积8.5平方公里。辖鹤鹿溪、五山、夏庄、罗家头、铺前、栗子墩、
龙口市、山边、店边街、范家园、毛竹墩、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鹤鹿溪。属塘埔乡。1992年有879户、3000人。
基本简介
综述
鹤鹿溪村中,以鹤鹿溪、夏庄、铺前3个自然村为最大;全村有50
多姓,其中以诸、王、胡3姓为最多。
鹤鹿溪为诸氏聚居地。据《诸氏宗谱》载:宋
靖康间(1126~1127),诸尚子诸三六(又名秀)为避难,自
淮安市南徙
安吉县,先卜居广顺乡黄荆村,不久与甥吴瑾同居诸吴村(今
鄣吴村),直至诸尚九世孙能一,才移至鹤落溪。子孙繁衍,形成200多户的大村庄。1949年前,鹤鹿溪有诸氏宗祠3座,时有"
诸姓鹤鹿溪"之说。1949年后,众多诸姓外迁,现尚有87户居于本村。
全村村庄环境优美,古树名木,小桥流水,整洁清静,集经营休闲,观光为一体,生态旅游资源生机盎然。在上级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全村群众的切实支持和参与创建热情鼓舞下,以创建
湖州市市级绿化示范村为抓手,使鹤鹿溪村真正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夏庄
原名下庄,为王氏聚居地。明清时,孝丰以缫舍
王姓最盛,有分支16庄,缫舍、寨岳等为上八庄,东山、山边、下庄等为下八庄。王姓迁入下庄,人丁兴旺,后建有
王氏大宗祠。铺前,曾名豹雾、雾前,原为
胡姓聚居,于清
光绪年间由镇海迁入。鹤鹿溪村从五山、夏庄、罗家头、鹤鹿溪、铺前、栗子墩、木竹蓬、
龙口市至山边,再与五山相接,形成一个大圈圈,把3000多亩农田包围其中,俨似一个大庄园。
五峰山
村南
五峰山,海拔261米,亦称弈山。山自董岭蜿蜒至此,顿起五峰。相传
唐朝村人姚珍入山砍樵,遇仙对弈于此,后珍亦化鹤仙去。
五峰山北麓,唐龙纪元年(889)建德山院,后改为五峰兴国院、德山教院、
五峰禅院。寺庙三进,深百余米,山门外古木参天,民国前香火鼎盛(现已毁)。
抗日战争期间,
浙江省浙西第二临时师范学校曾设于此。
经济状况
全村有水田3918亩、旱地371亩、茶山566亩、山林5073亩。向以农为本,是
安吉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50年代以来,不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丰产方,使农田达到自流灌溉。60年代,将五山、周家潭、鹤鹿溪、双港口一带近10里河滩,以愚公移山精神,搬石填土,垦造耕地近百亩,种上
桑树、水稻等,从此荒滩变成良田。为支援县重点水利建设,熄在五峰山脚,兴建永久性溢流坝,然后开通自五山经山边、
龙口市直至递铺上郎全长15.2公里的头坝渠道,连鹤鹿溪在内,有15个行政村受益,灌田1.45万亩。1989年,鹤鹿溪村又集资10万元,在溪东岸建517米长、3米高的石砌护岸,防止洪水侵蚀耕地。由于水利条件改善,粮食产量递增,1992年粮食总产2174吨,亩产555公斤,比50年代初增长3倍多。除上交公粮、出售余粮外,人均口粮500公斤。是年产茶58吨、产茧32吨。人均纯收入为900余元。
鹤鹿溪村旧时陆运不畅,全赖人畜驮挑运输;而水路有
南溪区经村境直通梅溪,孝丰南乡山货水运经此。60年代后,县内公路迅猛发展,竹木等货物由筏放水运改为陆路车载。原去赤坞、皈山等地,跨南溪仅有
木桥1座,桥高窄长,行人望而生畏。1983年,村筹资近10万元,架起3孔、钢骨水泥结构的鹤鹿溪大桥,书画家
诸乐三为之题字。大桥长65米、高5米、宽6.5米,可通行10吨载重卡车,由此与孝(丰)泗(安)公路相接。现村民有货车2辆、拖拉机57辆、三轮和四轮机动车10辆,从事运输业务。
1916年,鹤鹿溪村曾设厂生产桑皮纸,后因原料不足而停产。1949年前,利用水力资源,有水碓5处,进行粮食、饲养加工。70年代,兴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75千瓦,年发电量50多万千瓦时。1980年在龙口建茶厂,采用新式机械加工名茶。1989年曾在五山创办竹制品
加工厂,后停办。
教育事业
鹤鹿溪村重视教育,旧时在较大的村落均办有私塾,诸、王两姓聚居地更具规模。1937年合并私塾,改办短期小学,后又改为六年制国民中心小学。学校教育质量颇高,盛时有学生300余人,教师10余人。学生除本村、本乡外,还有的来自缫舍、西圩、赤坞、西亩、鄣吴等地。1949年后,除鹤鹿溪中心小学外,并在五山、夏庄创办初级小学各1所。50年代曾办速成中学1所,学生70余人;公社化时,创办初级中学,3个班,学生近200人;70年代,中心小学附设初中2个班;1974年,把旧校舍拆建成10个教室、6个寝室,再加厨房的新校舍,占地1万余平方米。四周筑围墙,植树种竹栽茶,建成一个清 静幽雅的学习环境。1983年,夏庄小学建成二层教育楼。1992年,全村在校学生241人,学前班儿童72人,教师12名;基本上已经普及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
鹤鹿溪村的教育事业,为本村培养了许多名人。民国一级上将
胡宗南,出生于镇海县陈家铺,7岁时随父来鹤鹿溪村,8岁入当地私塾,自读《
三字经》至四书、五经,13岁时就读于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后于吴兴中学求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考入第一期
黄埔军校,从此进入军界。
精神文明
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使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物质基础。1985年,村里办起“青年之家”,投资万元建造了电视室、乒乓室、图书报刊阅览室、广播室。是年起全村小学生实行免费上学,规定村民考上大学奖150元,中专奖100元,高中奖75元,并办起幼儿园。 1985年,村民开始造楼房,至1992年,80%的户造了新楼房。对独生子女每年补贴30元,医药费报销,连续多年被评为
安吉县计划生育先进村。 1991年,全村文明户8家、五好家庭户74家、爱国守法户249家。村里投资30万元改造低压线路和建设用电合格村,社员家庭财产和集体经济全部由村负责保险。五保户每月补助30元零用,其他一切费用由村包;60岁以上村民每年补助60元,支部委员退休每月60元退休金。1992年,为改善投资环境,投入20万元建造了办公大楼、车库、招待所和餐厅。村里自办总机,安装30门电话。
自1984年以来连续被评为
安吉县、
湖州市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古今名人
诸闻韵(文)、诸文艺、
诸乐三(文萱)等一家6兄弟,幼年均在当地接受启蒙教育。艺术大师
吴昌硕曾来鹤鹿溪村为诸家墙门题写"耕读传家"四字,现历历可见。闻韵以画名,为吴昌硕弟子,曾任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教授等职,与
潘天寿等人共创白社,被推为社长;文艺以诗名,
抗日战争时誉为"
杭嘉湖平原诗人";乐三以书画名,曾任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其后裔、权、涵、鼎、天觉、定寿、昌祥、
连芳、、铸刚等均系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分布在
浙江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江苏省等省市。
夏庄王正平,幼年亦曾在本村读书。现任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政协五届常委,省民革第六、七、八届常委和省民革
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著作甚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