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汉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
张楚汉(1933.10.11—),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78-1981在美国伯克利大学从事水利水电等专业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研究。
人物经历
1933年10月张楚汉出生于广东梅县城东镇金盘桥。
1952年省立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毕业,1957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1961年师从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院士,1965年研究生毕业;
1978年至1981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从事水利水电等专业研究;
1978年年底,首批赴美访问学者52人之一的张楚汉和他的同学们历经辗转到达美国。
1981年6月,张楚汉回中原地区后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各行各业都在大发展,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发展之中。
1983年起,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中,重点结合中国高坝建设任务对高拱坝抗震安全分析的理论、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2016主持完成由全国水利学科院士、知名学者100余人参加的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基金委联合咨询项目《水利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社会任职
张楚汉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员,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兼职客座教授,中国力学学会荣誉会员,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南华大学兼职教授,水利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审委员,国际刊物《Earthquake and Tsunami》《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等编委。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40多年来,张楚汉紧密结合中国水利水电高坝工程实践开展研究,提出了高坝-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动力损伤开裂分析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横缝几何非线性、混凝土材料损伤开裂、坝体抗震钢筋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坝动静力超载破坏的非连续全过程仿真分析模型,实现了高坝结构在动静力荷载作用下连续-断裂-非连续-破坏的全过程仿真;提出预测新建高坝安全性态的工程类比法以及三级承载评价指标,建立了科学性与工程实用性相结合的高坝安全评价体系。工程实践方面,完成了三峡、二滩水电站、小湾、溪洛渡水电站、锦屏等30多项高坝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安全评价。在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咨询活动中,参与或主持了如南水北调、西南大水电站群开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护与开发、唐家山堰塞湖整治与北川地震遗址保护等项目。
张楚汉研究不规则无限域模拟,提出无限边界单元和拱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模型,将该模型与拱坝横缝非线性结构耦合,得到了地基辐射阻尼可比传统方法降低拱坝地震响应25%~30%的重要结论,已应用于我国300米级高拱坝抗震设计中。
张楚汉运用动力边界元法与断裂力学原理,提出重力坝地震断裂与拱坝裂缝扩展模型,将这一模型发展到各向异性介质与非线性混凝土材料,进行了动力断裂试验验证,应用于多座混凝土坝抗震设计。提出时域动力边界元与离散元耦合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厂房以及三峡船闸高边坡变形稳定预报。
张楚汉所作的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水利水电高坝工程实践,完成了三峡、二滩水电站、小湾、溪落渡等20多项高坝工程结构抗震等关键技术研究。
获得荣誉
国家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2012)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清华大学2017年突出贡献奖。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术论著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撰写《Nonlinear Behavior and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f Concrete Dams》《Numerical Modeling of Concrete Dam - Foundation - Reservoir Systems》《岩石和混凝土离散-接触-断裂分析》等学术专著,主编《水工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前沿》《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等教材和学术专著。
外界评价
清华大学有句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算起来,张楚汉早已超额完成任务了。但是,他仍然在他热爱并为之奋斗多年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大坝抗震的岗位上坚守着,不断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丹江口市大坝兴建,祖籍广东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和南阳市城、南阳人有过数次交集。作为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对举国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张楚汉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对作出巨大贡献的16.5万南阳移民,张楚汉更是念念不忘。(新浪评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张楚汉:中国水利 一辈子的事业.清华校友总会.2024-11-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获得荣誉
学术论著
外界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