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放歌》主体部分以“天山”为逻辑线索,空间上涉及东疆、
南疆和
北疆,时间上遵循历史发展脉络铺开叙事,反映新疆大地在历经变化后的时代新貌。《天山放歌》歌曲演唱节奏明快,汇聚融合了现代风格与各民族
民俗音乐技法,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文艺力量。
2024年11月18日,《天山放歌》入选第十七届“
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名单。
《天山放歌》内容由四个篇章构成,“序曲”点题立意,主体部分以“天山”为逻辑线索,空间上涉及东疆、
南疆和
北疆,与自然地理意义上的
新疆天山、南天山、北天山相对应,时间上遵循历史发展脉络铺开叙事,反映新疆大地在经历斗转星移、沧海巨变之后的时代新貌。
《天山放歌》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共同体特征。首先是对中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炼与运用。《天山放歌》在新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母体符号上发力,如运用精神观念类符号“中国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文化类符号“
孔子雕像”等;另一方面注重展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如自然地理类符号“
天山”“西域龙马”“丝绸之路”“塔里木河”、生产生活类符号“艾德莱丝绸”“巴扎”“疆绣”“疆味(馕、
新疆抓饭)”“广场麦西来甫”、艺术文化类符号“
木卡姆”“史诗《玛纳斯》”“新疆
软陶泥”、精神观念类符号“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援疆精神”等。
《天山放歌》积极宣介“大美新疆、人文新疆、魅力新疆”,大量运用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元素,为“旅游兴疆”赋能增效。“序曲”部分交叉使用推镜头与航拍镜头,天山冰峰、
雪岭云杉、
戈壁胡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伊犁杏花,这些具有高显示度的新疆自然风光元素与哈密木卡姆、毡房、地毯编织、姑娘追、叼羊、阿肯弹唱、史诗《玛纳斯》演唱等民族文化元素相得益彰。“主体”部分采用长镜头和远景镜头呈现绮丽壮观的自然风光,采取
特写镜头表现各民族的微观生活场景。从
艾捷克、
都塔尔、
弹布尔、鹰笛、
热瓦普、库姆孜等民族特色乐器中流淌出华美的乐章,合奏出一曲响彻天山南北的民族团结之歌。《天山放歌》以文艺为载体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一体”是前提、保障、目标和宗旨,“多元”是“一体”内部的丰富组成和动力要素。各民族文化万紫千红,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天山放歌》的歌曲演唱节奏明快,主唱与合声相互搭配,会聚融合了现代风格与各民族
民俗音乐技法,浑厚优美、峻爽流畅,与歌曲尝试表达的思想主题高度契合,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歌词力求韵律和谐。
2020年-2022年,在中国文联的支持下,
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新疆文联,集中组织国内词曲创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3次赴新疆各地,深入体验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风情的丰繁、民族团结的力量、乡村振兴的奋进,接连创作了一批展现新疆新时代新风貌的歌曲,《天山放歌》就是其中之一。
《天山放歌》遵循
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坚持守正创新,以绚丽缤纷的视觉画面和激越明快的音乐节奏讲述新时代新疆故事,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