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兵团的基础原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第4、第9
纵队,向上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的
八路军三八六旅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1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辖37、38、39师,军长为周希汉;14军的前身是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后成为中原野战军4纵一部,又加入了
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辖40、41、42师,军长为李成芳;15军原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
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辖43、44、45师,军长为秦基伟。
1949年整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为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下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和15军,共10万余人。
简介
陈赓兵团13军原是陈赓的起家部队中原野战军4纵,向上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86旅和红四方面军31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辖37、38、39师,军长为周希汉;14军的前身是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后成为中原野战军4纵一部,又加入了
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辖40、41、42师,军长为李成芳;15军原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
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辖43、44、45师,军长为秦基伟。
经历
1949年4月21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开始横渡
长江。陈赓兵团隶属刘伯承率领的渡江西集团,渡江地点为安徽华阳镇。秦基伟的15军44师130团和131团第1营为抢渡部队,30分钟横越长江,又30分钟抢占滩头阵地,其后向纵深发展。在两天时间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和15军全部渡过长江,击溃当面之敌刘汝明兵团,一路穷追。陈赓率兵团部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也相继过江。
接下来,4兵团面临了一个光荣的任务:解放
南昌市。陈赓是参加过
南昌起义的老战士,22年回故地,心中自是思潮万千。他命令13军37师渡过
抚河,抢占南昌。
此战并不顺利。聚集在南昌周围的是桂系
白崇禧的夏威兵团,战斗力较强。5月21日上午,37师刚过河一个团,即遭到
桂军的围攻。
夏威集中了两个师兵力,分三路发动攻击,企图一举将解放军压回抚河对岸,以掩护南昌守军撤退。37师过河部队与桂军反复厮杀,许多地段上都进行了逐街逐屋地争夺,战斗非常激烈。关键时刻,37师的另两个团冒着密集的炮火渡过抚河,加入战场,改变了双方的态势。陈赓更是通过报话机直接进行战场指挥,并调动38师和43师迅速赶赴战场支援。激战到傍晚,桂军终于支持不住,退回到了
南昌市城内。此战解放军歼敌1000余人,自己伤亡500余人。
5月22日拂晓,南昌国民党军弃城南逃。次日凌晨,以13军37师为先导,陈赓兵团浩浩荡荡进入南昌。对于人民军队来说,南昌城实在是牵绊了太深的历史情怀。人民军队的建军第一枪是在这里打响的,
中国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
方志敏是在这里牺牲的。对于陈赓本人来说,也是四过南昌。第一次是1927年,
蒋介石叛变革命,南昌也陷入白色恐怖,陈赓当时险遭不测;第二次是
南昌起义,陈赓是当时的
起义军营长;第三次是1931年,身为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的陈赓在战斗中负伤,返回上海医治,不幸被捕,被押到
南昌市与蒋介石相见;第四次就是解放南昌,这次陈赓则是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南方水土的整训后,4兵团向南进军。经一路急行,克服了道路崎岖、天气炎热的困难后,10月12日,4兵团攻克
韶关市,粤北门户洞开。10月14日,4兵团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15军和邓华的四野15兵团抵达
广州市城下,流亡到广州的
中国国民党高层
蒋介石、
李宗仁、
白崇禧、
阎锡山等人一哄而散。10月15日,广州解放。陈赓部马不停蹄,除留小股部队进行地方清剿外,主力向西卷击,经一周急赶,终于在
阳江市、
阳春市地区追上了
广东省逃敌,一举歼灭了余汉谋部4个军6万余人。
陈赓下令,4兵团部队发挥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追入十万大山,直取中越边界重镇
东兴市和镇南关,封闭白匪逃入
越南和
海南岛的道路。在少数民族向导的带领下,解放军官兵轻装疾赶,餐风宿露,跋山涉水,一路击溃小股敌军和土匪的骚扰,于12月9日赶到了中越界河北仑河口的东兴,封闭了敌军从海上南逃的道路。当日午夜,13军37师攻克了龙门港,俘敌2000余人,缴获了白崇禧残部用来南逃的大
木船15艘及许多贵重物资。12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解放了镇南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和15军部队穿插到位,其后拉开大网搜剿残敌。至12月中旬,桂军残部除10000余人逃入
越南外,其余全部被歼。4兵团独立歼敌70000余人。
2月20日,陈赓率部队进入
昆明市。至2月25日,解放军攻克滇缅重镇
打洛镇,
云南省全境解放。在
滇南战役中,4兵团战斗55天,以伤亡700余人的代价,歼敌27000余人。
至此,陈赓兵团的南征结束。在10个月时间里,陈赓兵团长驱8000余里,穿插
江西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5省,歼敌21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陈赓兵团序列
第37师(抗战时番号为第
三八六旅,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10旅)
第109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28团,抗战时番号为第772团)
第110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29团,抗战时番号第20团,原属冀南军区,1943年9月奉调
太岳军区)
第111团(解放战争初的番号为士敏独立团,
上党战役后改编为第21团,解放战争时番号第30团)
第38师(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13旅)
第112团(
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7团,抗战中后期番号为第17团,前期为
三八六旅补充团)
第113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8团,抗战时番号为决1纵第57团)
第114团(1949年由南阳独立团、宜阳独立团合编)
第39师
第115团(豫西6分区第39团,原为太岳4分区基干2团)
第116团(豫西6分区第40团)
第117团(豫西3分区第164团)
第40师(抗战时番号为决死1
纵队、决1旅,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11旅)
第118团(
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1团,抗战时番号为第25团)
第119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2团,抗战时番号为第38团)
第120团(由叶城、方县游击部队组成)
第41师(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22旅)
第121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原第22旅第65团,原为太岳2分区警备5团)
第122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原第22旅第66团,原为太岳4分区独立1、2团合编)
第123团(原新安独立团)
第42师
第124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11旅第33团,抗战刚结束时的为屯留、襄漳两个游击大队升级组建)
第125团(
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22旅第64团,原为太岳1分区新编7团)
第126团(随廖运周起义的第110师等部组成)
第15军
第25旅(独立1旅)
第73团(34团,昔和独立团)
第74团(38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10旅28团)
第75团(39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10旅29团)
第26旅(独立2旅)
第76团(43团,抗战时的番号为新1旅2团,为晋豫游击支队改编)
第77团(45团,沁和独立团)
第78团(48团,辉县独立团)
第27旅
第79团(1分区36团,邢台独立团)
第80团(4分区部队)
第81团(5分区部队)
第19军
第163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4团,抗战时番号为决2纵第6支队)
第164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5团)
第165团(解放战争时番号第17军第51团)
第57师
第169团(解放战争时番号为第36团,抗战时番号为决1纵第54团)
第170团(解放战争时番号第17师第50团)
第171团(陕南勋白独立团)
第6军
第17师(解放战争、抗战时番号皆为新编第4旅)
第49团(解放战争和抗战的番号皆为第771团,抗战初原属第
三八六旅,1938年5月属青纵,1940年6月属新编第4旅)
第50团(解放战争和抗战的番号皆为第16团,抗战时属第386旅,1943年10月奉调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