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的墓地在今四川
广元市昭化镇西门外,历代屡有增建。明代已规模宏伟,有围墙、牌坊、碑亭、
敬侯祠、草堂等。现仅存高约三米的封土,另有清光绪时立的墓碑,写着“
蜀汉大将军
录尚书事成乡侯费之墓”。
简介
费祎墓位于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的路边一农舍旁,现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块供人凭吊。
费祎死后葬于昭化西门外,其墓历代有培修,自明代以来规模更加宏大,墓地四周有围墙、神道、牌坊、碑亭、费公祠、草堂等,
清代雍正十三年,
和硕果亲王送
仓央嘉措返回
西藏自治区时路过昭化曾费祎墓时题宣“深谋卓识”匾。
可惜,现在的
费祎墓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
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
蜀汉大将军
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旁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费大将军。
地位
广元
昭化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8月25日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
费墓由青石砌成,长约二点五米,宽约一点五米,高约一米的长方形古墓。墓周绿树林立、金掩竹掩映,阳光从树竹中透射墓上,更显得茂林葱茏无限生机。墓台中立一石碑,上书”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敬侯费墓”。墓碑旁书云:光绪三年
昭化镇知县吴光耀立。长女吴正敬书。其字是孩儿体,字迹娟秀伶俐,一派女儿之气,该字是别于中国其他书法的一新字体,确实使人羡慕;但对其坟墓整修不好,又令人感到歉然。
按《
昭化县志》上说,原墓规模宏大,是一四周石砌围墙
两周王陵,南一大门,有过楼三楹墙上,墓前原有一大石碑,上书:汉尚忆令费伊公敬侯之墓。雍正十三年
和硕果亲王人蜀经昭化,往谒敬仰,亲书“深谋卓识”四字,该县令刻碑立在墓前。
乾隆七年,县人又修一墓亭。
道光十九年,县令毛土骥又建“对奕草堂”三楹于碑亭后,并撰书《对奕草堂记》于堂中。可见陵园是有相当的规模,也有一定的气派。
当地县人在紧靠陵园处又修一
武侯祠,把
蜀汉名相、名臣集于一地,以资旌表,教化后人。也正说明
昭化镇人民对费忠于蜀汉,因“欢庆沉醉”不幸为降将所害,死于昭化,这些都表达了百姓沉与惋惜和敬仰之意。千年沧桑,随时代的变化,古人遗迹存在的已经不多,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遐想。
费祎其人
费祎字文伟,江夏黾县(今河南信阳东)人氏。好学熟读,博览群书,是当时
益州的杰出人才。
刘备取成都,为奠定蜀汉,思贤如渴,费祎在蜀,为刘备重用,任太子
舍人,伴侍
东宫,由于学识过人,受职绩丰,为诸葛所器重。在诸葛平定南方,凯旋回
成都市,费祎随朝中大臣郊迎
武侯区,当时费祎职位不高,诸葛见之特邀同车而行,得此殊荣、在迎同僚无不羡慕。后费祎奉差出使
孙吴,他出色地完成所差之任务。得东吴
孙权称赞;费将来必为蜀之股肱也。
诸葛见
费祎“雅性谦素,家不积才,识悟过人,读书省记”,从而认为是将来蜀中的重臣,已之继任。在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命之随军参与帷幄,更得诸葛武侯之信任。诸葛在《出师表》中荐云:……侍中费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先帝简拨,以遗
皇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北伐战争中,劳心过重,在
五丈原病危中,后主
刘禅命
李福前往省侍。福宣圣旨后,诸葛与李福曰:“近日虽语,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死后继者,公琰(蒋菀)其宜也。李福又问曰:
蒋琬之后,谁可任之?诸葛曰:文伟(
费祎)其宜也。李福继又问其次者,诸葛不再答之。诸葛死后,事实上蒋琬、费祎为
蜀汉武侯区事业之继承人。
蒋琬死后,费祎官至大将军,录
尚书令。实为蜀汉文武两辖,掌握着军政大权。
陈寿评曰:蒋琬是“方整有威”、费祎是“宽济而博”。虽赞扬了费祎的才华,但又认为毕竟才小,不能担当武侯之大业也。
“汉贼不两间,
王业不偏安”、“计伐
曹魏、匡复汉业”,为诸葛一贯之政治目标。他一生在为实现这一政治目标而奋斗。费祎在对待曹魏上,则不如诸葛的进取精神。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不变其功业,等待时机,有其消极的一面。
正因为
费祎是以防为主,偏安待时,不求进取,在朝中大臣和后主的催促下,费祎始于延熙十四年(公元二五二年)方开府汉寿,率兵十万进驻汉寿(
昭化镇),时隔两年,延熙十六年(公元二五四年)春首,欢庆新春,慰赏
三军,大摆筵席于府中而“欢饮沉醉”,被
曹魏降将离循,乘他迷醉,用利刃杀死于汉寿府中(昭化),而葬于昭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