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琳
代表作《七政推步》
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籍定海区,后迁居上元(今江苏南京)。
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服务于军队,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钦天监监副。
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82年去世。
人物生平
清代阮元编的《畴人传》里,收录了虞喜虞耸、贝琳、黄宗羲黄百家五位宁波市籍的天文学家。这些天文学家中只有贝琳是专职钦天监。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可以用一部书来概括,那就是《 七政推步》。“巨蟹、狮子、天秤座、天蝎……”这一个个如今我们十分熟悉的西方十二星座的名词,最早在这部书中已经出现。这是一位值得书写的天文学家。
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宁波定海人,朱元璋洪武初年,其父以军籍,迁居南京,他出生在南京。在《明史》里找不出贝琳生平的只言片语,而在《镇海县志》和《上江两县志》里则有详细的记载。
贝琳从小很聪明,学习儒学,也学一点天官之学。因为他的祖上世代在军籍,贝琳想离开军籍,便到北京深入学习天文,曾拜好几个学者做老师,有太仆少卿廖义仲、钦天监五官灵台郎臧珩、司历博士何洪。主要得到司历博士何洪的指导,让他打下了天文历法的基础,得充天文生。正统景泰年间,因边防战事,贝琳被推荐到军队中服务,主要担任行军占卜方面的事情,工作受到嘉奖。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年),回到钦天监任漏刻博士之职。因天象示警,被明英宗皇帝召见,受到赏识,升为五官灵台郎,1470年升任监副。任监副后的第三年(1472年),他被派往南京任监副,定居南京。从此以后,贝氏家族子承父业,至第七代,一直到明亡为止,可谓天文学世家。
主要著作
贝琳于成化六年至十三年整理《七政推步》一书,使该书得以流传。
七政与推步
七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但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
第二种说法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第三种说法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总之是天文学的意思。推步是推算天象历法。古人谓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七政推步》介绍
《七政推步》共七卷,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回回历法(见伊斯兰历法)和阿拉伯天文学的著作。据贝琳说,这部书是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从国外传入,由历官元统“译为汉算”。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是《明史·历志》中所说的回回历,元代传入中原地区,洪武十五年由翰林李﹑吴伯宗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人翻译。
《七政推步》是研究回历和阿拉伯天文学的重要资料。《明史·历志》中有《回回历法》三卷,就是根据这部书编出的。
《七政推步》成就例举
《七政推步》的贡献可以分为几方面。
在历法上的贡献
首先贝琳重新整理编译了《回回历法》,并加入一些注释,补充了某些原稿中所没有的内容。就历法的数据和内容来说,《七政推步》与《回回历法》完全一致,仅在文字上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例如,在《回回历法》释七曜和宫日中,仅给出七曜的序名和十二宫的宫名及各宫日数,但在《七政推步》中,同时还给出七曜和十二月名的本音名号。经查对,这些名号属于波斯文。又例如《回回历法》仅介绍回历本身宫分、月分闰日的求法,而《七政推步》还介绍了中原地区闰月的求法。
《七政推步》增加了10份历算表。《回回历法》给出了29份立成表,以供计算中查找,可以免除许多重复的计算。但是,钦天监回族历官在应用中发现还要做许多重复的工作,故又增加了10份算表。
第一份中西星名对照表
其次,刊载了第一份中西星名对照表。在《七政推步》中载有《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立成》表,表中有277颗恒星的中西名称、黄经、黄纬和星等。这是有史以来人们为中西星名对译工作所作的第一次尝试,它对于中西天文学的交流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明初马哈麻等人译的明《天文书》“说杂星性情”中曾介绍了星分六等的概念,这是西方星等概念在中国的初次出现。同时还介绍了20个星座中30颗恒星的黄经、黄纬。大量地刊载恒星的星等也首先开始于《七政推步》。这些恒星都集中于黄道附近的15个星座:双鱼座、白羊座、海兽座、金牛座、人座、阴阳、巨蟹座、狮子座、双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蛇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其中人、人蛇、海兽三座是现代西方星座中所没有的。
而且,还刊载了13幅采用黄道坐标的星图。《七政推步》中所载的13幅黄道坐标星图的画法,在中国是首次出现。这些星图属于沿黄道附近的分区图,它们包括毕、井、鬼、黄帝、太微、角、亢、氐、房、心、斗、建星、牛、垒壁阵14个星官,其中房、心二宿合为一图。其画法通常是以黄经、黄纬为纵横坐标,以黄道为中轴的横线,1度1格,黄纬包括南北各10度的范围。这些星图具有阿拉伯天文学的特点,无疑是钦天监回族天文学家所作。这13幅图统称为“凌犯入宿图”,所以其为星占服务的目的是清楚的。用它可以方便地预报月亮五星与各恒星凌犯的状况。
明朝的天文世家
贝琳,字宗器,号竹溪拙臾。祖先是浙江定海人,后迁居上元(今江宁区)。生平不详。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在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他曾在军队里服务。占候有功。大约在夭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因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钦天监监副。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90年去世。从年轻时在军队服役情况来判断,贝琳大约诞生于公元1420年前后,终年七十岁左右。《开有益斋读书志》说:“琳以天文起家,次鹏、次仁、次幽、次尚质、次元祯,七世以天文与明相终始。”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对贝琳的家世巳有大致的了解。他在入伍前曾受过天文学的教育。以通天象,占候见长。但从他进入钦天监以后,不久就被提升为监副,并编修《七政推步》由此来看,他已精通历法了。因此,贝琳是一位勤奋好学,具有进取精神的天文学家。明代钦天监的天文学家大多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就这点来说,在明代的天文学家中,他可算是一位出类拨萃的人材。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彻底弄懂回回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综合整理,写出《七政推步》这本书来。
贝琳以天文起家,进入钦天监工作。以后子孙都在钦天监工作,一直到明朝灭亡,共七代,大约至清代废除大统历以后,其子孙才离开钦天监。
回回历在中国传播的经过
回回曾是对中国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钓统称。伊斯兰教民奉行伊斯兰历。因此,人们通常称伊斯兰教为回教,称伊斯兰厉为回历。元代以后,有较多的伊斯兰教民迁居中原地区,从此伊斯兰教便开始在中国流行。为了照顾到伊斯兰教民生活习俗和宗教活动的需要,元朝和明朝政府在向全国人民领布授时历和大统历的同时,也向伊斯兰教民颁布回回历。据记载,伊斯兰历法由其教主穆罕默德创立,以从麦加迁都到麦地那的那年,即公历662年7月16日为历元。恒以十二个太阴月为一年。单月为大月,每月30日,双月为小月,每月29日,有闰之年十二月也为大月。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则分别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寒衣节和十二月初一。随后不久,信仰伊斯兰救的波斯人创立了以公元632年6月。是移16日为历元的太历,它在伊斯兰地区也有很深的影响,后来这两种厉法都传入中国。据《元史历志》记载,至元四年(公元12石7年)“西域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又据《宗本记》记载: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阿里马丁上所编万年历。”《食货志》载有每年颁发大小历书以及回族历书的本数。由此可知,此处万年历黄历就是指回回历,在整个元代一直都与授时历同时颁行。据《明史·历志》记载:“洪武初,得其书(《回回历法》)于元都。”十五年秋,太祖“命翰林李羽中、吴伯宗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译其书。”此书以洪武甲子(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为截元。因此,《回回历法》大约在洪武十七年就已译成文言文。从此,我国才并始有了《回回历法》的汉文译本。明刊本《回回历法》贝琳《捻》云:讹此书上古未有也。洪武十一年,远夷归化,献土盘历法,预推六妖干犯,名日经纬度。时历官元统,去土盘译为汉算,而书始行于中国。岁久湮没。予任监副,于成化六年具奏修补。蒙准。至十三年而书始备。”
《明史·历志》和贝琳《回回历法·“瑟”》都说这种历法是明代洪武年间才译为汉算的。但在具体细节上却似乎有较大出入。《明史》说是吴伯宗、李打中与马沙亦黑翻译的,贝琳则说是元统翻译的。
但事实,二者所说的是一回事。据《畴人传·吴伯宗》记载,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大学士吴伯宗和翰林李肿,命令翻译西域天文书。组织了钦天监灵台郎海达尔·阿答兀丁,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在南京右顺门开局,共同翻译西域天文阴阳历象,次第译之。第二年,天文书首先译出,明太祖命吴伯宗作序。《回回历法》大约也是随后不久译成的。其中吴伯宗、李吞中主要是起到组织和领导的作用,而具体翻译工作则由钦天监的工作人员承担。当时,元统在钦天监任漏刻博士。看来,将回族历译为汉算的工作,主要是由元统与回回大师合作下完成的。由于当时元统的职务微不足道,因此在正史中便将翻译的成就全都算在领导这一翻译工作的吴伯宗和李种名下了。但钦天监的文献却记下了元统的翻译工作。因贝琳在钦天监工作,所以能见到这种记录。因此,《明史·历志》和《回回历法·捻》记载都是正确的,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明史》依据的是官方档案,贝琳则取自钦天监的记录。
“土盘历法”实即是伊斯兰教历法的代称。伊斯兰历法学习了印度的计算方法,用印度数码在沙盘里进行演算,人们就将这种演算方法称之为土盘算法。《七政推步·跋》中也有关于“远夷归化,献土盘历法”的记载。与《回回历法·沛》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但今本《七政推步·跋》把十一年写为十八年。从各种情况进行判断,此处的十八年应是十一年之误。成化六年,贝琳开始编修七政推步》,十三年完成。计七卷。贝琳在《七政推步·跋》中提及编修《七政推步》的原因时说,虽然在明初已将“土盘译为汉算甲,但“岁久湮没。”《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其法本以土盘布算,用本国之书。明初译汉之后,传习颇寡。故无所校雕,伪脱尤甚。”这就是说,伊斯兰历自传入中国以后,一直都是由回回大师以阿拉伯语所写的历书为依据,以土盘算法进行推算的。译为汉算的回族历未起多大作用。.所以“岁久湮没”,“传习颇寡”,“无所校锥”,“伪脱尤甚”。因此,汉译回回历书仍有失传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贝琳才决心付出七年的时何,宜新编修回回历,并将其刊刻成书,使得后世得以流传。
万年历与回回历
元代流传编制的历法共有三部,即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的庚午元历、扎马鲁丁和沙坐马丁的万年历、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等人的授时历。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从小就通晓文言文中原地区历法。他所创制的庚午元历虽然未得到颁行,但其历法仍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授时历不但历法、历议都完整地保存着,元人李谦研讨授时历的《历议》也都完整地保存在《元史·历志》中。惟独札马鲁丁和阿里马丁“撰进”的万年历,虽“稍颁行之”,但“史阉其法”。万年历黄历与庚午元历一样,都是在元上都编好之后进献给皇帝的。
为什么元建国初期进献的庚午元历得到保存,而统一以后迸献的万年历反而不到保存呢?考其原因,庚午元历、授时历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而万年历则是用阿拉伯语写的。中国人看不懂阿拉伯文的文献,所以也就日久湮没无闻了。
《元史·历志》明载扎马鲁丁是西域人。《元史·天文志》也载札马鲁了鲁造过七件西域仪象。札马鲁丁原是花剌子模的回回夫文学家,与纳绥尔丁·图西(公元1201~1274年)齐名,可能年令稍小一些。孛儿只斤·旭烈兀征服花刺子模以后,在这一带建立起伊利汗国,曾想委派札马鲁丁筹建马拉干天文台,被他拒绝了。后由纳绥尔丁·图西兼任马拉干天文台台长。著名的伊尔汗星表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大约在十三世纪五十年代末,札马鲁丁应征来到元上都,孛儿只斤·忽必烈召见了他。从此便在中国定居。扎马鲁丁到中国时曾带来一批阿拉伯语的书籍。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上都天文台建成,置回回司天台,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台长)。札马鲁丁带到中国来的阿拉伯帝国天文书也就转入司天台。司天台报告中所说的“提点官家内诸般合用文书四十七部”,可能主要就是指此而言。《明史·历志》所载“得其书于元都、可能也是以这批书为主。
中世纪,整个中亚地中海南岸等广大地区都是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当时西域的夭文学实际就是伊斯兰教天文学。而阿里马丁就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因此,他们所撰进的万年历黄历,可以肯定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
扎马鲁丁和阿里马丁进献给元朝政府的历书,尽管是阿拉伯文书写的,但也必定与庚午元历和授时历一样,同时在官方档案中保存下来。《元史·历志》所说“史网其法”,仅是说元代官方档案中缺少文言文万年历法文献。
事实上,阿拉伯语的历书是有的,《畴人传·吴伯宗》就说:“洪武初,大将军平元都,收其图籍经传于史凡若干万卷,悉上京师。”“其间西域书数百册。言殊字异,无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门,召翰林臣李肿臣吴伯宗而谕之日:‘……迩来西域阴阳家推测天象,至为精密,有验其纬度之法,又中原地区书之所未备,此其有关于天人甚大,宜译其书’。……出所藏书,择其言天文阴阳历象者,次第译之。”
我认为,这次昊伯宗等人受命翻译的西域天文阴阳历象中,被定名为《回回历法》的部分,应该类似元初扎马鲁丁和阿里马丁进献给元朝政府的万年历。仅在数据、计算步骤、历表等方面作些修改而巳。以上事实说明,中国史书中所载的《回回历法》,不能笼统地把它说成是伊斯兰历,更不能把它说成是穆罕默德所作。它是札马鲁丁等人受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征聘,依据伊斯兰历法,并结合中原地区的风俗刁惯和文化特点,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制定的。制定以后,元回回司天监的关文学家使一宜以札马鲁了的万年厉进行推算,并绷排每年的圈回历书。直到元朝灾亡。明朝洪武年间翻译的《回回历法》,与扎马鲁丁的万年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后继续一直沿用至清朝初年。
贝琳《七政推步》的贡献
从史书记载来着,贝琳在夫文学上的货献都与回族天文学有关。现介绍如下。勺‘保存和编修了《回回厉法》,褥以滋传。《回回历法》虽然在明朝洪武年间被翻译成文言文,但也仅仅是一份手稿而已,并未褥以印刷出版。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对回回历是很少关心的。即使在钦天监中,除掉回回历官以外,其他人也很少懂得回回历。而在钦天监中工作的回回天文学家,在推算天体的行度和回回历谱时,仍然依据阿拉伯语的历书,并不去过问那份汉文《回回历法》的手稿。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成化年间。贝琳进入钦天监以后,便开始注惫研究回回历法,并且注意到这份汉文《回回历法》的手稿。以梅文鼎《历算书记》的说法是,“明初译汉以后,传习颇寡,故无所校赚,伪脱尤甚”。因此,贝琳每虑“岁久湮没”,“废池而失真传”,所以于成化六年上书奏请编修《回回历法》。蒙准,至十三年而书始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著作
七政与推步
《七政推步》介绍
《七政推步》成就例举
在历法上的贡献
第一份中西星名对照表
明朝的天文世家
回回历在中国传播的经过
万年历与回回历
贝琳《七政推步》的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