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纵目面具,又称商青铜兽面具,为中国商代中晚期青铜器,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是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形体最大的两件面具之一,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现藏于四川广汉
三星堆博物馆。
该面具长138厘米,宽85厘米,高66厘米,方阔大面;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两耳阔大而尖凸,上饰卷云纹;前额及两侧共有五个长方形的穿孔。该类纵目面具是
三星堆遗址青铜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仅发现于三星堆遗址。
学者普遍认为,
青铜纵目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
蚕丛“纵目”的记载,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
造像。亦有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即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二郎神额中的眼睛。或联系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出土过程
1929年,一位四川广汉农民在修水渠的时候发现地下有一个埋藏坑。坑中器物被发掘出土后,流传到市面。1931年春,在
广汉市传教的
英国传教士董笃宜(V·H·Donnithorne)敏锐地发现这些器物的不同寻常,并将此事告知了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DavidC·Graham)。1934年春,葛维汉组建考古队,在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的主持下,开展了对
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此后,抗战爆发,三星堆考古工作长期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三星堆考古工作重启。1986年8月下旬,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候,清理二号“祭祀坑”的考古人员在坑的南边发现了一件巨大的青铜器,这个青铜面具也就是青铜纵目面具。
出土环境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
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
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形象特征
在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1986年出土的纵目面具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共3件,分大小两型。2021年,8号坑发现了一件迷你版青铜纵目面具,高约5厘米。
迷你版青铜纵目面具
继青铜顶尊人像、铜顶坛人像等“奇奇怪怪的文物”相继出土以后,8号坑发现了一件迷你版青铜纵目面具,高约5厘米,它宽耳凸目、咧嘴的造型,和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纵目面具十分相似。这件面具下端有脖子,似乎还有连接其他东西的痕迹,再加上面具过于迷你,考古人员认为它可能是神树或者某种器物上用于装饰的器物,并且极可能和3号神树上的人首鸟身像类似。
小型青铜纵目面具
其中有A型(即较小的青铜纵目面具)2件,
B型(即较大的青铜纵目面具)1件。两型纵目面具造型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之处有三点:一是A型面具额部铸有数十厘米高的精美额饰,而B型面具额部正中则为一方孔。二是两型面具的耳部大小与取势不同,B型面具的桃尖状双耳甚大,向两边充分伸展并向上耸起,有飞扬之势;A型面具的耳朵构型与前者基本相似,但没有那么夸张,双耳取势基本平直。
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B型面具就是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
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
这尊面具的超现实风格使其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目前主流看法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是古蜀人的祖先神
造像。
文物鉴赏
1986年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通宽138厘米,高66厘米。面具呈方型,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角尺状的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耳尖部呈桃尖状;
鹰钩鼻,鼻翼呈旋涡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角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下颌前伸;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面具线条流畅优美,轮廓清晰明快,体现出灵动的美感,其超现实的造型又透露出神秘肃穆,威严大气,给人以强烈的震憾感。
馆藏信息
所属年代:中国
历史学年代,商(前1600~前1046)
藏品级别:一级
材料技术:铜器
外形尺寸:长138,宽85,高66厘米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这件有“
千里眼”“
顺风耳”之誉的青铜面具,不仅承载了三星堆文化辉煌的青铜文明,而且揭示了其与中原夏商文明的内在关联。通过考察巴蜀古史和
古蜀国族群的神话,结合三星堆发现的眼球外凸的青铜人面像,直目人形象应该为一个种族的
图腾,其实质是对“纵目”神的崇拜。
青铜纵目人像本身与上古蜀族的烛龙、
杜宇蚕丛,以及与蜀有密切族源的有关民族如
彝族有着必然联系,因此,纵目的青铜人面像包含了关于蜀国始祖的若千个神话,也表现了对“蜀”的崇拜。而且商代中原铜器与古蜀国铜器在
纹饰题材和装饰风格上的许多相通之处,表明
中原地区古老的民族文化自其诞生之日便相融在一起。
文化研究
这三件青铜纵目面具展现了
古蜀国王国的精神理念与古蜀先民的造型语言。在这三件青铜造型中,展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三星堆遗址青铜造型中的头像造型、面具造型、薄型面具造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能形成青铜纵目面具造型的关键因素;2、是古蜀王国精神世界的呈现,古蜀先民将他们崇拜的神灵象征一一鸟崇拜的
图腾元素巧妙的运用到该造型之中;3、是古蜀王国“神”形的象征,是古蜀先民对于他们的祖先之神、信仰之神的理想化再现。古蜀王国是信仰神灵的王国,其政权系统是以宗教神权的方式实现的,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成了王国神权的象征。4、三星堆
青铜视觉造型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宗教神权系统,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衍生文创
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陆续公布,带动
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销售热潮,一些文创产品取材于发掘出土的
金面罩、青铜器等文物,例如以青铜纵目面具文创冰箱贴、金面罩文创冰箱贴,青铜神树书签,以及
盲盒系列。
2021年5月,以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等国宝级文物为原型设计的
冰淇淋也先后加入到三星堆面具冰淇淋“
花脸雪糕”大家族中,共同为三星堆“代言”。其中号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冰激凌,号称“黄金味”,达到了85克。
文物展览
2014年6月21日,中国希腊两国总理共同出席
伊拉克利翁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李克强总理向博物馆赠送了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复制品,其中包含有“千里眼顺风耳”之称的
青铜纵目面具。
2018年9月30日-11月18日,由
广东省文化厅、
四川省文化厅、
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
古蜀国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在
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展出。本次展览汇聚
四川博物院、
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四川省内多家文博单位的210件
珍贵文物,其中包含青铜纵目面具、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爬龙柱形器、小金面具等。
意大利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4日,“神与人的世界——
四川省古蜀文明特展”在意大利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持续到2019年3月11日。这也是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
绵阳博物馆等七家重量级博物馆130件/套珍品历史上首次登陆意大利,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人头像、太阳轮等40多件有代表性的文物参展。
2019年5月18日,
腾讯控股首款AR探索手游《
一起来捉妖》就宣布将联动五大博物馆镇馆藏品开展“万物有灵·文物超活计划”,首期合作将选用重庆中国三峡
博物馆虎钮錞于、
湖北省博物馆鹿角立鹤、
山东博物馆亚丑钺、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青铜纵目面具、
云南省博物馆宋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五件国家宝藏进行超
活化设计。
2021年7月,“壮丽史诗 伟大飞跃”——
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中,青铜纵目面具“出坑”照片被展出,纪念三星堆遗址历史性发现。
2024年2月2日,
上海博物馆在东馆启用首日,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
古蜀文明展”。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阐释古蜀文明独特的古史传承体系与信仰体系。
文物争议
代表的形象争议
与神灵相关
在面具两侧靠近耳朵的地方上下都各有一个方孔,一共四个方孔,这些方孔应该就是用来辅助固定面具的。古人很可能是把
青铜纵目面具挂在宗庙或者神殿的高处,或者绑在柱子上,他们用绳索穿过这些方孔,把巨大的面具固定在某处。在青铜纵目面具的额头中间也有一个方孔,这里原本或许插着某种独特的装饰品。因此,专家们推测这件面具可能是
古蜀国崇拜的某个神灵的形象。
古蜀人希望自己获得超能力的表现
李白曾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3000多年前的
古蜀国道路交通很不发达,生活在
四川盆地的古蜀人非常渴望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铸造出这样有着大大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的面具神像,渴望通过它与天神沟通,获得神力,从而听得更远,看得更广,得到更多盆地外部的信息。
其他意见
对这尊
造像的研究除普遍认为它表现的是蜀族始祖
蚕丛外,尚有几种不同意见:或为它应是兽面具,或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
杜鹃科的翅膀,其形象应是古史传说中死后魂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
王建杜宇之偶像,或认为它是
太阳神形象等等。也有说法倾向于认为这件面具既非单纯的"人面像”,也不是纯粹的“兽面具”,而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
意象造型,巨大的体量、极为夸张的眼与耳都是为强化其神性,它应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
原型争议
天神烛龙
在中国上古神话《
山海经》里就记载了一个名叫烛龙的天神,他身长千里,长着一对长长的大眼睛,他的眼睛掌控着人间的光明和黑暗,眼睛张开时是白昼,闭上时就是黑夜。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
青铜纵目面具上长长的眼睛正好符合天神烛龙的眼睛特征。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
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
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
蜀族始祖蚕丛
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
华阳国志》里描述
古蜀国的第一代王蚕丛的长相时,说“其目纵”,“纵”有“从后往前”的意思,也就是说蚕丛长着一双往前探出的眼睛。青铜纵目面具是对蚕丛的眼睛进行了夸张和神化。可能在古人心中,蚕丛就是一位拥有
超能力的神人。正因为蚕丛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所以当时的人们才铸造了这样一件巨大而夸张的面具作为他的神像来供奉他。这也是这件文物的名字里有“纵目”两个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