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
由苏联米特洛万诺夫创造的技术
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自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苏联欧洲等国,是一种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有企业尝试运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随着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出现,成组生产组织思想融入其中,提升了生产柔性和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
历史与发展
成组技术最初由苏联学者С.Π.米特洛凡诺夫系统研究并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专门学科。此后,该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得到推广。德国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和英国的成组生产单元进一步推动了成组技术的发展。在中国,成组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并逐渐发展。截至2010年,全球已有近百种成组技术分类系统
定义与应用
成组技术是一种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相似性的技术,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成组,采用统一的方法处理,以提高效益。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国家,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形成了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高度自动化。成组技术的应用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以及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同时也在生产作业计划生产组织方面有所应用。
核心与步骤
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即将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并通过成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以扩大批量、减少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成组工艺的实施步骤包括零件分类成组、制订成组加工工艺、设计成组工艺装备以及组织成组加工生产线。
优缺点
成组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避免重复的设计工作,促进设计特征的标准化,降低夹具成本,提高材料运输效率,缩短非加工时间和提供快捷、合理的加工方案。其不足之处可能包括对人员技能的要求较高,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灵活性限制。
分类方法
成组技术的分类方法包括视检法、生产流程分析法和编码分类法。视检法依赖个人经验,生产流程分析法适用于工艺相似的零件组,而编码分类法则常用于大规模信息存储和排序。
参考资料
成组技术(简称GT).360个人图书馆.2024-10-24
目录
概述
历史与发展
定义与应用
核心与步骤
优缺点
分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