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斋
中国哲学史专家、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
陈修斋,磐安县人,著名哲学史专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1945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外交系。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尤长于莱布尼茨哲学。合著《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欧洲哲学史稿》、《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译有(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个人履历
陈修斋,著名哲学史专家、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1921年3月陈先生出生于浙江省磐安,1993年逝世。他生前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西方哲学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社联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等职。
人物生平
陈修斋于1921年3月7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其祖籍磐安县尚湖镇,祖上历代务农。1922年,他随母亲回磐安尚湖老家(时属东阳市玉山区)。1926年,他开始在当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28年,入当地尚湖乡村小学、志成小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全省会考,获第一名。在志诚小学读书时,有一位叫陈茂勋的老师非常喜欢他,专门给他起了一个“字”叫“哲民”。陈修斋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朦胧地觉得有这么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而“莫名其妙地对它有一种深深的向往”。后来,他虽然从未曾正式用过“哲民”这个“字”,但心中却始终记得他姓“陈”名“修斋”字“哲民”,仿佛他与哲学应该就有“某种联系”似的。
1941年秋,陈修斋于稽山中学高中部毕业后,曾先后参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校联合招生考试,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与厦门大学联合招生考试以及中央政治学校招生考试,由于成绩优秀,均被录取。但由于当时唯有位于重庆市的中央政治学校实行全部公费,且毕业后由学校分配工作,为父亲所劝,他最后入外交系学习。
刚入校时,陈修斋对学校的军事管理和训导制度很反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怎么感兴趣。但第二学期,贺麟先生开设的“哲学概论”课深深吸引了他,并最终将他引上了哲学道路。陈修斋后来曾深情地回忆当时的场景:“听了贺先生的课,我不知怎么就着了迷,并从此迷上了哲学。”“从听贺先生讲课中,我领悟到哲学主要不只是为学到一些知识,而是要懂得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以求得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所。”一门哲学课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由此足见贺麟的哲学功力,也足见陈修斋当时是心有灵犀。也许正是在这种合力作用下,陈修斋得以逐渐完成从“哲民”向“哲学大家”的华丽转身。
毕业后,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的研究编译员。在此期间,他译出了《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并旁听了诸多哲学课程。
主要著作
1949年10月,他应聘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任讲师,后因“院系调整”到北大,在此期间,他与人合著的《哲学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撰写的哲学史著作和教材。他参加编译的多卷本《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读》是我国第一套西方哲学史原著资料。1957年应李达校长的聘请重返武大,并重建哲学史教研室。60年代,他负责编写的《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是我国解放后第一套大型现代西方哲学代表著作译丛。文革期间完成了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的翻译工作。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成为西方哲学的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0年代,陈先生成果颇丰,他与杨祖陶教授合著的《欧洲哲学史稿》被视为经典教材。
陈先生的学术重心放在莱布尼茨哲学、近代唯理论和经验派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史方面。他认为没有科学的哲学史方法论、哲学观、哲学史观,就不能建立科学的哲学史体系。因此,陈先生十分注重从近代哲学同现当代哲学的关联中来理解近代西方哲学。他还曾呼吁重新考虑“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
陈先生勤奋、严谨、谦逊。他曾说:“我越是研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就越是不敢写有关莱布尼茨的著作。”陈先生认为做人与为学的态度应是一致的,不应把哲学当作〝谋利〞的手段,而应视之为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陈修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22-01-24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主要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