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温叟(909年-971年),字永龄,
洛阳市人,
唐朝刑部尚书刘政会之后,门下侍郎
刘崇望侄孙,
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至北宋初年官员、廉吏,官至御史中丞(正二品)。
刘温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七岁时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后因祖辈功劳补任国子四门助教、
河南府文学。后唐清泰年间(934年~936年),刘温叟任左拾遗、内供奉,后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
监察御史,分府视事,当时台署废弛,刘温叟加以革新,不久召他入朝任右补阙。936年(后晋
天福元年),刘温叟任判官,加任朝
散官,入朝任主客
员外郎,后被推荐为巡官,掌管文翰,又改任广晋府巡官;942年(后晋天福七年),刘温叟出任翰林学士。刘温叟在954年(
后周显德初年)升任
礼部侍郎,主管全国科举考试。刘温叟在960年(建隆元年)被开国皇帝
赵匡胤任命为
御史中丞,971年(太祖
开宝四年),刘温叟病重,几个月后与世长辞,终年63岁。
《
宋史》评价刘温叟“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刘温叟几十年为官期间,位高权重,却清廉正直,影响后世,是廉政的学习榜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温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七岁时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后因祖辈功劳补任国子四门助教、
河南府文学。
后唐时期
后唐清泰年间(934年~936年),刘温叟任左拾遗、内供奉,后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
监察御史,分府视事,当时台署废弛,刘温叟加以革新,不久召他入朝任右补阙。
后晋时期
936年(后晋
天福元年),刘温叟被知
青州市王松权上表推荐任判官,加任朝
散官,入朝任主客
员外郎,后被时任任开封府尹的后晋少帝(
石重贵)上奏推荐为巡官,命令他掌管文翰,后又改任广晋府巡官。942年(后晋天福七年),石重贵即皇帝位后,刘温叟被授任为
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后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学士。
946年(开运三年),
辽朝军队攻入汴京(今
开封市),刘温叟畏惧;次年正月,契丹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及宗室后宫百余人北迁,刘温叟跟随契丹兵迁到北边,与承旨张允共同上表请求解除职务,契丹主大怒,打算把张允等人调出京城任县令,后因
赵延寿得以罢免职务出翰林院。
后汉时期
刘知远南下时,温叟从
洛阳市跟从到
郑州市后,称病不行,进入汴京后,刘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
后周时期
后周初期,刘温叟任左谏议大夫,一年后,改任中书舍人,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954年(显德初年),刘温叟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刘温叟被贬任为
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刘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
郭威实录。959年(显德六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刘温叟被升任为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
宋朝时期
刘温叟在宋朝初期改任
刑部侍郎;960年(建隆元年),刘温叟任
御史中丞,遭逢母亲去世,引退闲居西洛,不久恢复官职;刘温叟在962年(
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向
赵匡胤进言。
御史府以前的条例,每月赏给御史中丞一万钱,如果费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刘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去取用,担任
御史中丞十二年,多次请求取代自己,宋太祖赵匡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971年(
开宝四年),刘温叟染病,宋太祖赵匡胤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刘温叟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
社会关系
父祖
后辈
轶事典故
名字由来
刘温叟的父亲
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只是不能预知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他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于是给儿子取名为刘温叟。
与父同职
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刘温叟刚出任翰林学士,立即回家拜谢报告母亲。老夫人当场命令家人奏乐,让两个女婢抬出一个木箱,她亲自从箱中拿出一套官服和一条金腰带,老太太把官服和金带高高举起,对儿子刘温叟说:这一套官服和金腰带是你父亲在后唐
长兴年间担任翰林学士时,当时皇帝给他的御赐之物。自从你父亲英年早逝后,我总是担心我们家门第衰落。如今,我儿你在社会上无依无靠,完全靠自己个人的努力达到人生的理想高度,担任你父亲当年的这个职务,为娘我备感欣慰。现在你可以理直气壮地穿戴上你父亲留下的官服、金带了,母亲话没说完就泣不成声,用衣袖掩面哭泣。刘温叟听罢,趴在地上号啕大哭。然后,他就把自己独自一人关在一间小屋里,穿上朴素的布衣、吃着简单青菜,经过好几天对父母亲感恩、对人生的思考后,刘温叟终于穿戴上父亲遗留的官服和金带。官场和读书人都称赞刘温叟能继承父志、重振家风。
加倍还礼
刘温叟在担任主持贡举考试的官职时,有一次,一个自称是刘温叟学生的年轻人前来拜访,送来一车粮食。刘温叟百般推辞不收,可是这个年轻人表示:这是我自家耕种的,我也不求您办什么事,只是聊谢师恩而已。刘温叟见推辞不掉,于是便用一套价值远远高于一车粮食的华丽衣裳回赠。刘温叟拒绝贿赂的态度既婉转又坚决,年轻人知道自己无法勉强,便只好将粮食拉了回去。此事传出后,一些想来给他送礼的人便彻底打消了念头。
原封不动
在
北宋初期,按当时的规矩,御史府的官员工资不高,但他们可以给其他人开罚单,以充实自己的腰包。刘温叟此人清廉,而且讨厌这种做法,所以他宁可自己过得清贫,也不愿罚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有一天,清贫的刘温叟正为生活拮据而踌躇。这时,晋王府
赵光义的贴身侍从登门拜访,说:“晋王得知你生活拮据,特命小人送来五百钱。”刘温叟一听,头都大了。这事往小了说,刘温叟私收王爷的钱;往大了说,王爷和大臣搞关系,有拉帮结派,图谋不轨之嫌。但晋王是
赵匡胤的亲弟弟,如果不收,又驳了赵光义的面子,自己一个
御史中丞也得罪不起呀。刘温叟先是笑呵呵地接下这五百钱,让晋王府的仆人转达自己对晋王的谢意;同时,刘温叟当着仆人的面,立刻把这五百钱存放在厅西舍的房中,并命令府吏贴上封条,认真看管。
第二年
端午节,晋王又派人去给刘温叟表示慰问。而派的仆人,还是上次送钱的那个人。这名仆从带着
角黍、执扇,
粽子等一大堆的财物,再次送给刘温叟,并转述了晋王对刘温叟的关怀之心。刘温叟还是老规矩,先是笑呵呵地答谢,让仆人回去转述自己对晋王的谢意。同时,又当着这名仆人的面,把一大堆的财物,放到厅西舍封存起来。仆人很吃惊,回晋王府后马上将此事告诉了
赵光义。赵光义对刘温叟更加敬佩,感慨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以前他之所以接受我的馈赠,是不想当面拒绝,驳了我的面子罢了;现在过了一年,他还不启封,可见他的清廉之名不虚啊。”赵光义感慨完,就让仆人再去刘温叟家中,把之前馈赠给他的财物,一并要了回来。
当年秋天,晋王赵光义在后苑侍奉
赵匡胤大宴,在谈论当世著名的清廉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宋太祖再三叹赏。
人物评价
刘岳:“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
《
宋史》:“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