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望(838年-899年),字希徒,
唐朝官员,
李晔年间为宰相。生于
唐文宗开成三年,卒于昭宗
光化二年,享年六十二岁。刘崇望的先祖为匈奴族,最初居住在
代郡,后迁至
洛阳市,成为河南人。
咸通十五年(874年),他考中进士科,后被
户部侍郎裴坦征用为参佐。在主管南曹期间,他处理科举事务清廉得力。出使
王重荣回来后,升任翰林学士。唐昭宗李即位后,升任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玉山都将杨守信造反被平定后,升任尚书左仆射。后
朱温上表请求派大臣代替
时溥,于是授任刘崇望为武宁军节度使。时溥抗命,刘崇望回京任太常卿。后来
李茂贞、
王行瑜入朝诛杀宰相,因此获罪,贬为
昭州司马。王行瑜被杀后,
李克用为他伸冤,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后改任
兵部尚书。
光化二年(899年)去世。
简介
刘崇望崇望字希徒,河南人,邢国公政会七世孙。
咸通十五年登第,累迁司勋、吏部二
员外郎。
李儇时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承旨,转兵部。
李晔即位,进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顺初为门下侍郎,加尚书左仆射,代时溥为武宁军节度使。溥拒命,还为太常卿。王行瑜入诛执政,贬昭州司马。行瑜诛,召为吏部尚书,徙兵部。光化二年卒,赠
司空。这当然是
时溥不可能接受的,遂几次遣使通融,
朱温绝不让步,要不就走,要不就接着打。最后时溥万般无奈,只得假意同意了朱温的请求。朱温这才停止了烧杀,并向朝廷上奏,请朝廷调时溥移居他镇,另派大臣接替。昭宗便命宰相刘崇望代时溥为感化军节度使,命时溥回京任太子太师。这样,朱温也命汴军相继撤回本镇。哪知道汴军刚撤,时溥便反悔了,声称如离境后恐遭朱温袭杀,所以接诏后拒不受命。中使无奈只好返回,在
华阴市境内碰见了准备上任的刘崇望,说
时溥不来了,你老人家也回去吧!刘崇望无奈,只好又返回
长安。时溥又派使臣去朝中上表称:“
安国军数万将士,固留不允离去。”
李晔无奈,只得又下诏书,复任时溥为感化军节度使兼侍中。
生平事迹
咸通十五年,(公元八七四年)登进士第。以
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
李儇幸山南,
王重荣不肯率职,崇望以
谏议大夫持节往。既至,陈君臣
大义动之。重荣顺服。昭宗时,为门下侍郎,判
度支。杨守信反,帝列兵延喜门,命崇望守度支库。禁卒将大掠,崇望驻马劳曰:“公等不帝前杀贼取功,而反欲剽掠成恶名乎”?士皆唯唯。至长乐门,贼望兵至,乃遁去。仕终
兵部尚书。
刘温叟,字永龄,
洛阳市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唐武德功臣政会之后。叔祖崇望,相昭宗。父岳,
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以荫补国子四门助教,
河南府文学。清泰中,为左拾遗、内供奉。以母老乞归就养,改
监察御史,分司。时台署废弛,温叟作新之。未几,召为右补阙。
晋初,王松权知青州,表为判官,加朝散阶。入为主客
员外郎。少帝领
开封市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又改广晋府巡官。少帝即位,拜
刑部郎中,赐金紫。改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初,岳仕
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兼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母感怆累日,不忍见温叟。岁满,加知制诰。
辽朝入汴,温叟惧,随契丹北迁,与承旨
张允共上表求解职。契丹主怒,欲出允等为县令。
赵延寿曰:“若学士才不称职求解者,守本官可也,不可加贬出。”遂得罢职出院。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
郑州市,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
周初,拜左
谏议大夫,逾年,改
中书舍人,加
史馆修撰,判馆事。显德初,迁
礼部侍郎、知贡举,得
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
张昭同修
刘承祐及周祖实录,
宋恭帝即位,迁
工部侍郎兼判国子
祭酒事。
宋初,改刑部。
建隆九年,拜
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因上言曰:“伏见两京百司,渐乏旧人,多故事。虽检阅具存于往册,而举行须在于司。盖因年限得官,归司者例与减选;冬集赴调,授任者寻又出京。兼有裁满初官,不还旧局,但称前资,用图免役。又有尝因停任,切欲归司,而元敕不该,无由复职。遂使在司者失于教习,历事者难于追还。伏望自今诸司职掌,除官勒留及归司者,如理减外欠三选以下,仍须在司执行公事,及三十月即许赴集;如理选外欠三选以上,及在官不成资考者,即准元敕处分。若在任停官及在司停职者,经恩后于刑部出给雪牒,却勒归司,如无阙员,即令守阙,余依敕格处分。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
皇帝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五代十国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立朝有德望,精赏鉴,门生中尤器
杨徽之、
赵邻几,后皆为名士。
范杲幼时,尝以文贽温叟,大加称奖,以女妻之。
李世民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
端午节,又送
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照罢
徐州市观察
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照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照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照太子右
赞善大夫,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江南转运司,入朝为司封郎中。炳、烨并
进士及第。
烨字耀卿,进士及第。积官秘书省著作郎。知龙门县,群盗杀人,烨捕得之,将械送府,恐道亡去,皆斩之。众服其果。通判
益州,召还,时王曙治蜀,或言其政苛暴。
赵恒问:“曙治状与
凌策孰愈?”烨曰:“策在蜀,岁丰事简,故得以宽假民。比岁小歉,盗贼窃发,非诛杀不能禁。然曙所行,亦未尝出
皇帝法外。”帝善之。
天禧元年,始置监官。帝谓宰相曰:“谏官
御史,当识朝廷大体。”于是以烨为右正言。会岁荐饥,河决
滑州,大兴力役,饥相望。烨请策免宰相,以应天变。
首都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皆不报。
表请补外,帝以烨屡言事,乃以判三司户部勾院,出安抚京西。还,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迁右司谏。以尚书
工部员外郎兼
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吏部
流内铨。请京朝官遭父母忧,官司毋得奏留,故事当起复者如旧。因诏益、梓、利、路长吏,仍旧奏裁,余乞免持服者论其罪。改三司户部副使,擢龙图阁待制,提举诸司库务,权发遣
东京汴梁事。累迁
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
河南府,徙河中府,卒。
初,
王曙坐
寇凖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烨叹曰:“友朋之义,独不行于今?”往饯之,经宿而还。尝善河中处士
李渎,渎死,为陈其高行,诏以著作郎赠之。
唐末
五代十国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惟
刘姓自十二代祖
北齐中书侍郎环俊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子几。
几字伯寿,以烨任为将作监
主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
进士。
从
范仲淹辟,通判
邠州。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此州,苟外水可酾,何待今日?
无为虚费劳人也!”几不答。未几,水果至,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如京使、知
宁州。俗喜巫,军校仗妖法结其徒,乱有日。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夜半尽禽之。加本路兵马辖、知邠州。
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
广东省、西捉杀。道闻
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
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
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
进皇城使、知
泾州。陛见,辞以母老,丐覆文阶归养。仁宗谕之曰:“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命特赐冠帔。领循州刺史,迁西上阁门使,再归郎中班。
曾公亮荐之,复以嘉州团练使为
太原市、泾原路总管。
夏人寇周家堡,
转运使陈述古摄渭帅,几
移文索援兵,不听,率诸将偕请,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述古怒,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朝廷以总管非转运使所得徙置,遣
御史出按,述古黜,几亦改
敷州。召判三班院。边吏告夏人趋
大顺,
朱祁镇问几。几曰:“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正恐与赵明为仇尔。”帝曰:“明之子奔马入城,几为所掩,卿料敌一何神也。”以为秦凤总管。
赵顼即位,转四方馆使、知
保州,治状为
河北省第一。逾六年,即请老,还为
秘书监致仕。
元丰三年,祀明堂,大臣言几知音,诏诣
太常定雅乐。几曰:“古乐备四清声,沿五季乱离废,请增之。”乐成,予一子官。
几得谢二十年,放旷嵩、少间,遇唐末异人靖长官者得养生诀,故益老不衰。间与人语边事,谓
张耒曰:“比见诏书禁边吏夜饮。此曹一旦有急,将使输其肝脑,此平日禁其为乐,为今役者不亦难乎?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耒敬识其语。再加
通议大夫,卒,年八十一。
几笃于风义,推父遗恩官从兄,已得任子,必先兄弟子之孤者。其议乐律最善,以为:“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古今异时,声亦随变,犹以古冠服加于今人,安得而称。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故求于器虽合,而考于声则不谐。”尝游佛寺,闻钟声,曰:“声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僧死。在
保州,闻角声,曰:“宫微而商离,至秋,守臣忧之。”及期,几遇疾。然所学颇杂郑、卫云。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