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喙鼻鱼
分布于中国沿海等海域的鱼
短喙鼻鱼,又称短吻鼻鱼,俗名:剥皮仔、松鲷长吻鼻鱼,Naso brevirostris (G. Cuvier, 1829),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鼻鱼属的一种鱼类。栖息于湖和礁区海域,栖息深度在2-46米。幼鱼以底藻为食,成鱼则食浮游动物。可根据环境变换体色,因此可用来监测水质。
概述
形态特征
短喙鼻鱼体长可达70厘米。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尾柄部有2个盾状骨板,各有一个龙骨突。头小,随着成长,在眼前方之额部逐渐突出而形成短而钝圆之角状突起,角状突起与吻部几呈直角。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齿,齿稍侧扁且尖锐,两侧或有锯状齿。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VI棘及II棘,各鳍条皆不延长;臀鳍软条25至30枚。尾鳍截平,上下叶不延长。体呈橄榄色至暗褐色,鳃膜呈白色,体侧具暗色垂直带,带之上下方具暗色点,头部亦具暗色点;尾鳍白色至淡蓝色,基部具一暗色大斑。
体态特征
短喙鼻鱼常成群在礁区水层中巡游,特别是在礁坡、礁外缘。幼鱼以藻类为食,成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短喙鼻鱼可以根据水的质量变换身体颜色,当它对周围环境或者其他鱼类生气的时候,它的颜色会变深。因此可以用来监控水质。
渔业利用
短喙鼻鱼一般以流刺网、延绳钓或潜水镖鱼法等捕获。
短喙鼻鱼观赏及食用兼具。食用时,内脏及头部可能具有毒性累积,故避免食用此部位。亦可供观赏。此鱼去腥味之方法乃以尖刀将鱼体侧面次下一、二刀后将鱼体弯曲以使血液流出,再将腹部内脏去除。剥皮后,煮姜丝汤;肉质鲜美。尾柄上骨质盾板非常锐利,易伤人,处理时需小心。
种群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部,东至马贵斯及杜夕群岛,北至日本,南至罗得豪岛。本鱼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包括东非、红海、毛里求斯塞舌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科巴群岛、日本、中国沿海、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新几内亚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夏威夷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瑙鲁、科隆群岛等海域。
印度洋海域
印度洋海域包括东非、红海、毛里求斯、塞舌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
太平洋海域
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中国沿海、菲律宾、印尼、澳洲、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瓦努阿图、夏威夷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瑙鲁、加拉巴哥群岛等海。
深度
水深4至46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形态特征
体态特征
渔业利用
种群分布
印度洋海域
太平洋海域
深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