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
慈姑(学名:Sagittaria pygmaea),别名
凤梨草、瓜皮草、线叶慈姑,是
泽泻科慈姑属的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矮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一年生沼生或沉水
草本。有时具短
根状茎;
匍匐茎短细,根状,末端的芽几乎不膨大,通常当年萌发形成新株,稀有越冬者。叶条形,稀
披针形,长2-30厘米,宽0.2-1厘米,光滑,先端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通常具横脉。花葶高5-35厘米,直立,通常挺水。花序总状,长2-10厘米,具花2 (-3) 轮;苞片长2-3毫米,宽约2毫米,椭圆形,膜质;花单性,外轮花被片绿色,倒卵形,长5-7毫米,宽3-5毫米,具条纹,宿存,内轮花被片白色,长1-1.5厘米,宽1-1.6厘米,圆形或扁圆形;
雌花1朵,单生,或与两朵
雄花组成1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密集成球状,花柱从腹侧伸出,向上;雄花具梗,
雄蕊多,花丝长短、宽窄随花期不同而异,通常长1-2毫米,宽0.5-1毫米,花药长椭圆形,长约1-1.5毫米。瘦果两侧压扁,具翅,近倒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翅具
鸡冠花状齿裂;果喙自腹侧伸出,长1-1.5毫米。花期6月,果期8-9月。
矮慈姑以播种繁殖和分株法繁殖为主,多在每年3-5月进行。播种育苗采用种子和球茎繁殖。带翅的
瘦果可漂浮水面,随水流传播。
匍匐茎先端的小球茎当年可萌发新植株,根除难度大。通过秧苗移栽,水生植物及
湿地植物引种等途径传播扩散。水生花卉栽培也是扩散传播的重要途径。
栽培基质:地栽宜选用富含
腐殖质的塘泥,亦可将其种植在富含腐殖质的黏质壤土中。盆养宜选用富含腐殖质的塘泥,亦可使用由腐叶、河泥、园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质,它们的比例按体积计依次为0.5:1.5:2。
管理要点:矮慈姑栽培地点的水深不宜超过10厘米。它对肥料的需求量中等,生长旺盛阶段可根据情况,以每2-3周的间隔进行追肥。当植株出现生长缓慢、叶片渐小等情况时,说明肥料不足,应该及时进行补充。矮慈姑地下部能在冰层的保护下顺利越冬。夏秋高温时节最好每周为其除草一次,以保证植株更好生长。其根系发达,不易老化。地栽者最佳观赏时段自成形后虽仅为数月,但原地栽种可达3年。盆栽者的最佳观赏时段自成形后每年仅为数月,在不翻盆的情况下连续栽种不宜超过2年,否则其生长会受到影响。应该定期分株育苗,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植株有良好的长势。
矮慈姑为稻田恶性杂草,与水生栽培植物竞争生长,使水稻分蘖减少,有效穗数降低,产量减少。为水稻食根
金花虫科(Donacia provost)、水稻
铁甲虫(Dicladispa armigera)的寄主。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
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农艺措施包括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草阔叶草、
莎草类杂草混合发生的稻田,用苯噻·可湿性粉剂于水稻栽后4-7天毒土法施药或芽前封闭。用苄黄隆可湿性粉剂或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于水稻栽后4-7天毒土法或喷雾法施药,可有效防除。栽后20-30天用吡嘧磺黄隆可湿性粉剂或醚磺黄隆水分散粒剂全田均匀喷雾。混生稗草的地块,可加入二氯酸可湿性粉剂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