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咏诚(1933年7月—2015年6月25日),辽宁
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中国作曲家、音乐家,曾担任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生活》名誉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主任。
1956年秦咏诚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
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扩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又进入
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78年,秦咏诚任辽宁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秦咏诚的作品有管弦乐《欢乐的草原》,
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歌曲《
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和我的祖国》《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音乐《创业》等。他演奏的
声乐协奏曲《海燕》在1981年获第二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良奖。
2015年6月25日,秦咏诚逝世,享年82岁。2019年6月,《我为祖国献石油》(
薛柱国词、秦咏诚曲)入选中宣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个人经历
1933年7月出生于
辽宁省大连市。祖籍
江苏省赣榆区。
1948年参加大连地下党领导下的关东社会教育工作团。14岁开始发表歌曲。1952年进入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系,师从
李劫夫、
霍存慧学习作曲。
1956年在
东北地区音乐专科学校(
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扩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
1957年进入
中央音乐学院,师从
苏联作曲专家列·西·古洛夫学习一年。
1978年任辽宁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
1986年至1996年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岗位退下后,秦咏诚应邀在北京做《
音乐生活》杂志的主编,定居北京。
曾任文化部交响音乐比赛评委、全国音协
小提琴创作”
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多次在
沈阳市及全国各地举办大型的国际音乐节。为提高全民的音乐艺术素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5年6月25日凌晨2点50分,著名音乐家,原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生活》名誉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主任秦咏诚在京病逝,享年82岁。2015年6月27日上午10时在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音乐作品
几十年来,在教学和工作之余,谱写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管弦乐作品:
《欢乐的草原》(1954),
交响诗《二小放牛郎》(1959),
声乐协奏曲《海燕》(1963),
《石油英雄赞》(1965与
李劫夫合作);
小提琴曲《抒情曲》(1956),《海滨音诗》(1962);
歌曲《
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
满怀深情望北京》(1965),《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1972),《
我和我的祖国》(1985),《感受祖国》(1998),《石油圣火》(2003),《石化城之夜》(2003);电影音乐《
创业》(1965),《
情天恨海》(1989),《
元帅与士兵》(1981)等等。其主要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奖。多年来他的作品被:
刘秉义、
李谷一、
邓玉华、
吕继宏、
张金利、
刘玉婉、麦穗等著名歌唱家传唱,使的作品家喻户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9岁时创作的
声乐协奏曲《海燕》,这是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当年公演的时候引起人们的震惊。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正好出生在作品即将写完的时候,于是被取名“
海燕”。
在秦咏诚的旋律中,无论是声乐协奏曲《海燕》中的海燕形象,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中的海滨意境,还是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和电影《创业》中的石油工人的形象等等,我们总会感受到他由于感情的积淀而导致的准确的形象思维。(《我的音乐生活》—
彼得·柴可夫斯基与
梅克夫人通讯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他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化作与时代相适应的曲调。”(秦咏诚语)因此,他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蕴涵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蕴涵着他对家乡、对祖国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热爱;因此,他的作品才得以雅俗共赏,才得以久唱不衰,才得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歌词和旋律是内容和形式的两个载体,其辨证关系应当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于不同的歌词内容,秦咏诚会用不同的思想感情去理解,会用不同的音乐语汇去诠释。例如:男中音独唱《
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题,从男中音的中高音区开始,旋律呈“前紧后松”、分解和弦上行的进行状态,塑造了生动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形象。
海滨音诗
《海滨音诗》是秦咏诚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A段,A大调上的抒情、歌唱性主题。旋律音程以级进及四度以内的进行为主,两个纯五度、一个大六度和一个小七度音程的运用,形成了主题“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中的大跳进行,平稳中的大跳,增加了旋律进行的幅度,颇有感慨之情。隐伏在A主题中的逐渐向上增长的e—#f—#g—的进行,则使旋律的发展更加自如。更加舒展。B段,在同主音小调上进入,开始两小节的落音用了八度音程的对比(合头换尾),并在b主题中有所体现,由此形成了“八度进行”的特性旋律音程。B段在开始了两个乐句的呈示之后,作者开始使用音程扩展,节拍变换,由弱到强,转调模进等主题发展手法,将音乐推向了华彩段,调性回到了A段调性——A大调。之后,在A大调上作省略再现,直至音乐在小提琴泛音上结束——但余音不息,留下了无限遐想。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这首歌第一次发表在1972年5月1日《
人民日报》,而创作这首歌要早一些。
这首作品的领唱部分,是一个不方整的“起承转合”乐段。旋律进行特点:较多地使用了相对长时值的音符,旋律气息较长,很多处用了“一字多音”的类似“拖腔”的写法。除了第三乐句的两小节“转”句之外,其余三个乐句都有“平稳中的突然大跳”的进行特点,使旋律刚柔兼备,
张力增加。第二乐句开头的“锦绣”二字,为了按字行腔,遵循“四声”规律,用了“eg”而不是其他的音,并打破主题的词曲结合规律,重复了“更加壮丽”四个字,使音乐的动力感更强。第三乐句是两小节的模进,是结构上的紧缩,和声上具有小调色彩,并结束在弱拍上,为后面的“合”句也是A段的“高潮”作了充分的准备。第四个乐句开头的八分休止符,使第三乐句的结束和第四乐句的开始都显得非常从容。(这种手法在《
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其他作品中也多有使用,并同样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在“
太阳”两个字上用了一个八度大跳,既体现了“秦氏旋律风格”,又表达了曲作者的真实情感。
我为祖国献石油
这首三段式的歌曲作于1964年。是作者几次亲临油田体验生活的第一感受。
这首作品,旋律进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次使用了下行的三音列进行:使旋律风格在传统的大调色彩中融人了“五声性”。旋律音程的使用大都在四度以内(只几处用了六度音程)。A段为方整的“起承转合”乐段,“起句”的旋律,是主功能的分解和弦,从中音区迂回向上,“承句”从高音区迂回向下,与“起句”形成了逆行的旋律线条。B段为重复性的四句乐段,c和a在和声上具有小调色彩。c是a的变化重复,其中“迎朝阳”一句的进行,构成了这个乐汇在高八度上的紧缩重复。d是A段b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C段开始两小节的模进,是A段中a和b的紧缩形式,之后,用了一个切分节奏,这是全曲的一个亮点,节奏的突然变化,带来了旋律进行的色彩和动力,突出了歌词的内容。在旋律的进行中,作者还大量使用了八分附点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音型,使旋律增加了跳跃性。在B段和C段中,A段的主题材料多次出现,或变化重复,或紧缩,或扩展。结尾处,“我的家”的“家”字,和“乐开花”的“乐”字,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儿”手法,富有民族色彩,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体现了石油工人的
乐观主义精神。
人物荣誉
2020年1月14日,入选2019年度“感动
沈阳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