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崇法寺,位于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乡境内,属于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清两朝四部《
广德州志》记载:崇法寺古刹也,该寺始建一说在唐
贞观间(公元627年—649年),一说在唐天中(公元904年—907年)。该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是广德境内现存最早的寺庙,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西侧有戏楼,后殿已毁,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现存崇法寺建筑经国家文物局和
东南大学专家鉴定,其主体为明代结构及明代中叶“减柱法”做法。
据史志栽:原寺院前后三进,逐层升高,殿宇深广,气度轩昂。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西侧有戏楼,后殿
大雄宝殿已毁,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天王殿在前,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50平方米,高6.5米,结构与大佛殿相同,台阶面铺长条形石板,门前设踏垛四级,前、后檐墙与山墙均用青砖砌筑,雕刻较少,仅在梁端两侧用
凹线刻出简单的线脚,梁柱不加漆,任其木质外露,显得朴素庄重,两侧山面原有四大金刚,像高5米。
大佛殿建于天王寺(殿)后,为原寺主殿,坐北向南,平面三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顶,屋面小瓦,山墙上身近檐口处置挑檐青砖九层,叠涩垒砌,台阶表皮及看面铺砌花岗长条形石板,门前设踏垛四级,明次间地面系方砖铺砌,殿内檐柱和内柱共18根,柱础墩覆盆式素面、石制、无雕饰、沿袭元代做法,金柱布置采用减柱法,使殿内宽敞,便于佛像配列和采光;稍间檐柱高于明间,使檐口两侧微曲上翘,虹梁弯曲,出头作象首;明间砍制规整,殿内砌上明造,称作“明伏作法”;上下梁间用铜柱支撑,以平盘斗承托;雀替细长扁平;明间后金柱间隔以屏风,前置原有一尊铁铸
大日如来佛像,两侧排列铁制十八
罗汉像,均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
据传原有寺内主持法号齐云,原是
端拱进士,入仕途不久就因看不惯官场奸诈,毅然弃官,
皈依佛门,冷眼看世界,热心读佛经,又经年筹募,终在天宝山中建起寺庙,起名“崇法寺”。又传
范仲淹在
广德为官时,曾与
高齐云一见如故,诗文相酬,范仲淹应邀写下《无题》:迥与泉流异,发源
保罗·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
蛟龙恶,风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次日,齐云请来镌工将此诗刻于寺外石壁上,将写诗的阁楼取名“观瀑楼”,如今虽然寺毁壁崩,可这首名人题诗却流传至今不衰。
1984年10月,在,高45厘米,口径23厘米,中13.65
千克,上作
蒲牢(海兽)弦纽,造型生动,瓦灰色体表上布满浅绿色
锈斑蟳。值得一提的是钟身十二行直书铭文,使其身价百倍。这古钟,可以想见崇法寺在历史上香客盈门、烟火鼎盛的景象,反映出古代佛教东来所受汉化影响。
崇法寺作为千年古寺,又是四合乡通往灵山大峡谷景区的重要一景,是灵秀四合美好乡村宏霞急待开发的重要旅游节点。四合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技术员对崇法寺的破损处进行修缮,并确定了相关保护制度。在四合乡政府旅游发展规划中,将崇法寺的保护性开发列为灵山大峡谷景区中的重点建设景观。
外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野活稻田秀,耒洞沟。登岑复入谷,渐过西
山西省。举首望华屋,双岸郁相携。虚桥烟霭,峻卷排虹霓。下马踏危级,裳涉修梯。超然层阁外,仰视穷苍低。俯眺亦人有,森森
乔木齐。喧嚣从吏语,嘲惊禽啼。既饭复搜讨,林间得幽蹊。岩阿访灵迹,大士常高栖。古殿蚀苔鲜,丹青暗尘。俯身践危蹬,侧足缘深溪。老树阴潭黑,风修乱蝉嘶。悬泉洗阴壁,莹色如玻。佳观诚可恋,迟留惧颠挤。萝出天险,始免魂神睽。缓步凌,双旌随杖。回瞻花雨地,已被烟云迷。顿下平陆,晴川留马蹄。新篁映碧宇,
野寺临长堤。乘倦驻归策,荒园步柔荑。婆娑两高树,磊落垂红离。汲井漱甘液,拂尘观旧题。出门尚斜日,隐隐闻城。胜概亦陈迹,茫然失端倪。为诗记仿佛,吾友无诃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