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地震
1976年发生的震群性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第一次发生在20时23分18秒,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22时0分23秒,震级7.4级。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
1976地震
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级19次,6.2级、7.3级及7.4级各一次。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市、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较严重损失。滑坡毁坏农房180幢,稻田、牧场、森林茶园近3900公顷,破坏渠道1126条,摧毁一座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水电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破坏道路185公里,塌方量达78万立方米。龙陵地震经历了中期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浅层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现象。
龙陵地震发生在澜沧江大断裂以西的怒江大断裂、龙陵--瑞丽大断裂所包围的三角形断块内,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活动单元。它是喜马拉雅地震带向南拐弯后的南延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的东侧。本区地壳运动强烈,褶皱和断裂十分发育,复背斜和复向斜相间排列。震区在貌形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层次十分鲜明,自上而下有:高度不等的五级古夷平面、构造盆地和深切河谷。夷平面表现为平缓波状起伏的准平原,相对高差小于200 米。盆地一般低于周围的夷平面100-200米。它们的高程随夷平面的高度而异,深切河谷呈“V”形。
剥落与崩塌是山区震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剥落是指在地震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表层的松散物顺坡滑落,当地称为“山剥皮”。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大规模剥落主要发生在花岗石出露的冒、象达、朝阳等公社。其中以 勐冒公社的金竹坪规模最大。剥落使大片稻田遭到破坏,公路和沟渠被堵塞。
崩塌主要发生在震区东部古生代石灰岩出露地区,花岗岩地区见得较少。崩塌造成的最大危害是滚石砸坏房屋、毁坏农田、堵塞交通的水渠,并威胁人畜的安全。
地裂缝是地面破坏现象之一,多集中在极震区内,沿一定方向成带分布,主要有北北西向、北北东--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三组,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震区房屋破坏总的特点是:砖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柱土坯墙结构的房屋较穿斗木架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在龙陵县茶厂及镇安公社等地,砖柱承重的房 屋几乎全部倒毁,而穿斗木架结构的房屋,只有少数木构架倾斜或倾倒,部分土坯墙开裂或倒塌。
30周年
30年前的1976年5月29日,龙陵县发生了7.3、7.4级两次强烈地震,造成了全县14个公社1个镇20万人口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死亡人员73人,重伤235人,轻伤965人;农村民房倒塌3867幢,严重损坏20276幢;县直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房屋倒塌142383平方米,严重损坏250527平方米;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遭受到了严重破坏,6万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6千万元。
龙陵大地震3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龙陵县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抗灾、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工作能力和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保山市开展了主题为“关注地震灾害,提高防灾意识,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纪念龙陵地震30周年系列活动。
市地震局和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校园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学校是一个人口极为密集的场所,涉及到千家万户,学生是祖园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防御能力差,自主能力弱,活动能力强,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具备很好的条件。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县区、市直各学校组织书面竞赛。全市共有155所学校140417人参赛,其中中专生658人,高中生13783人,初中生46969人,小学生79007人。通过竞赛,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对22所中小学校颁发了组织奖,对1925名学生分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第二阶段举行现场知识竞赛,各县区和市直学校共组织了6个代表队进行竞赛,按照竞赛规则,通过多轮角逐,以得分高低分别给予6个代表队一、二、三等奖。这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突出以中小学生为重点,使广大中小学生终身受益。对当代中小学生来说,具有生命意识,珍惜生命,具备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尤其重要。加强学校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种子、桥梁、辐射”作用,让“小手拉大手”,“通过孩子带动各个家庭,通过家庭带动一个社会”,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这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工作。
龙陵县组织全县中小学师生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搞好此次演练,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领导机构,精心筹备,制定了涵盖组织领导、疏散路线、伤员救治、灾害安置、物质调配、疾病预防、维护社会安全措施等内容的《龙陵县中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实施方案》。演练前分四级进行应急演练培训。一是县级培训。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宏观联络员、各完中、职中、各乡镇中心学校、初中负责人;二是培训各村支书、村主任、各村完小校长及学校业务骨干;三是培训全体教师;四是培训全体学生。通过对全县43000多名学生的培训,发放应急疏散宣传材料43000份,做到人手1份。利用“小手拉大手、小嘴带大嘴”的方式培训家庭成员。并制定了简单的家庭地震应急方案,使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厂矿、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从而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宣传教育目的。全县27万多人民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为实施全县防震减灾素质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月29日10时34分,老天文现象是有意要考验龙陵县人,中雨下个不停,县直80多个单位的1300多名观摩人员到达县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现场—龙陵县第一中学,许多群众冒雨前来观看。县委副书记李爱民主持演练活动,常务副县长郭自来担任指挥长,副县长孙坤芹担任副指挥长,县委办、政府办、地震局、教育局、公安局、广电局、卫生局、城建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森警中队及龙陵县一中2000多名师生参加了现场演练。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一阵凄厉的地震警报声在龙陵大地骤然响起,模拟震中地点为城西两交水附近,震级为5.8级,模拟发震时间为5月29日10时34分44秒。正在上课的龙陵一中2000多名师生用课本盖住头部蹲在课桌和实验台下,2分多钟过后,在老师的指挥疏导下,学生井然有序地从安全通道向指定的安全区转移,部分生病在宿舍的学生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向安全区疏散,由教师和校医组成的救援组背出了5名受伤的学生,到临时救护所进行救治,各班主任正在清点学生……10时40分,指挥长下令启动《龙陵县地震应急预案》,各职能部门按预案要求展开了紧张的应急救援工作。30多名“110巡警”在城区进行治安巡逻,2辆救护车一路鸣着警笛驶进地震区抢救伤员,武警官兵也及时赶到灾区抢救伤员并为灾民搭建抗震棚。经过近两小时的“生死搏斗”,各职能部门先后向指挥长报告了情况。此次演练所涉及师生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部门之多,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属少见,发挥了集体智慧,用足群体力量,演练成效出色。演练验证了《应急预案》是有效可行的。指挥部在应急工作中反应迅速,指挥有力,措施有效,配合积极,宣传得当。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谷一山对整个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涉及4万多人,普及面宽,覆盖面大,是全省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规模最大的一次。认为这次演练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思路明确,组织严密,方案合理,措施到位,指挥到位,紧张有序,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演练,增强了领导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了地震应急疏散组织能力,锻炼了广大师生在灾难面前的自救互救、团结协作能力。
1906地震
灾情
1906年5月10日至14日,云南龙陵发生5.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4.6°,东经98.7°,震中烈度Ⅶ度。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 1906年5月10日~14日
云南龙陵县厅(今龙陵)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四月,地大震五日,每日数次,房屋动摇有声,墙垣多有塌,朱家寨压毙一人,报赈有案。
张鉴安 寸开泰 《龙陵县志》卷一 民国六年刊本
注:朱家寨在县城东南十里。
救灾
光绪〕三十二年同知戴其勋,因地大震五日,民房坍塌者甚多,且压毙百姓一人,禀准发给银五百两,饬厘金委员查实分散赈灾黎。
张鉴安 寸开泰《龙陵县志》卷五 民国六年刊本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1976地震
30周年
1906地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