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99年获得
同济大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内科学消化系疾病),随后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完成了两年的
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工作,被聘为客座研究员。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近10年来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消化系肿瘤与
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与省部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专两部。
简介
现任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消化科主任,
广东省高教厅第五批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
广州市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消化病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消化病学会胰腺病学组委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专家。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0-1983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医疗系,大专毕业;
1993-1996
同济大学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6-1999 同济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1993
湖北省宣恩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2001-2002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学系研究员;
2003-2006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
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
2007-至今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
主要社会任职
1、2003年12月当选为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2004年3月当选为
广州市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3、2004年6月当选为广东省消化病学会胰腺病学组委员。
4、2005年4月当选为广东省消化病学会委员。
5、2007年3月当选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6、2007年12月当选为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7、2009年4月当选为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8、2009年5月当选为《广东药学院学报》编委。
9、2011年12月当选为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0、自2006年开始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评价专家(国科外字[2005]234号文件、穗科函字[2005]191号文件)。
主要学术成果
论文
1.He Xingxiang, Jun Yang, Zheng Xueling, Ding Yuanwei, Shen Qingyan, Liu Wei, Zhao Yingheng.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by T cells and macrophages in gastric mucos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5;118(14):1201-1205(SCI收录,IF 0.459)
2.丁元伟,何兴祥,赵英恒,陈德. 老年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食管黏膜形态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604-605
3.丁元伟,何兴祥,赵英恒,陈德. 便秘型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检测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20-721
4.Xing-Xiang He, Jun Yang , Yuan-Wei Ding, Wei Liu,Qing-Yan Shen, Harry Hua-Xiang Xia. Increased Epithelial and Serum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Gastric Cancer: Potential Role of MIF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GUT, 2006;55(6):797-802(SCI收录,IF 9.02)
5.吴捷莉,殷志新,
曹东林,欧阳鸿,何兴祥。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表达。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6;22(2):118-121(通讯作者:何兴祥)
6.甘伙烨,何兴祥,徐名颂,张亮鸣,李晓宇. “消化性溃疡”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59-60(通讯作者:何兴祥)
7.李晓宇,何兴祥。巨噬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
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5):402-404(通讯作者:何兴祥)
8.甘伙烨,何兴祥,邹湘才,黄世章,廖德贵,苏杭。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
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广东医学,2007;28(6):855-857(通讯作者:何兴祥)
9.何兴祥,李晓宇,郝元涛,文卓夫,黄世章,苏杭,陈德。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11):855-858
10.刘成勇,何兴祥,陈萌,黄素娴,郭海波,苏杭.ISO-1对结直肠癌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7;13(6):353-356(通讯作者:何兴祥)
11.陈萌,何兴祥,刘成勇,苏杭,郭海波.ISO-1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广东医学,2008;29(5):734-737(通讯作者:何兴祥)
12.何兴祥,甘伙烨,郭海波,高福元,陈德.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抑制
大肠癌生长与肝转移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6):756-757(封3)
13.何兴祥,陈萌,刘成勇,郭海波,彭侠彪,全华斌.ISO-1 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2):1-4
14.何兴祥,李晓宇,郭海波,黄世章,高福元。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肠粘膜癌变患者中表达增强。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8):797-800
15.Xing-Xiang He, Ken Chen, Jun Yang, Xiao-Yu Li, Huo-Ye Gan, Cheng-Yong Liu, Thomas R Coleman,Yousef Al-Abed.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摩尔 Med 2009, 15(1-2):1-10(SCI收录,IF 5.02)
16.吴礼浩,彭侠彪,何兴祥。
大肠癌的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21-23(通讯作者:何兴祥)
17.何兴祥,刘成勇,陈萌,郭海波,彭侠彪,全华斌. ISO-1对
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62-65
18.黄金龙,张明,何兴祥,容海鹰。
高脂血症性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1):23-25
19.陈羽, 吴礼浩, 何兴祥. 中国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32): 3365-3369(通讯作者:何兴祥)
20.袁瑜,谢文瑞,吴礼浩,蔡洁毅,何兴祥。左氧沙星四联疗法根除
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19-21(通讯作者:何兴祥)
21.袁瑜,谢文瑞,杨焰,何兴祥. CA-199 在
肝囊肿患者中的表达。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766-2767(通讯作者:何兴祥)
22.袁瑜,崔莉,何兴祥. 非酒精性脂肪肝162例临床分析。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40-2141
23.袁瑜,黄素娴,洪楚源,何兴祥.
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1;9(1):5-7,107(通讯作者:何兴祥)
24.王亚敏,
王丽京,杨荣娇,蔡洁毅,吴礼浩,何兴祥。小分子
核糖核酸干扰靶向
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对
大肠癌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5):376-380(通讯作者:何兴祥)
25. 吴礼浩,徐慧鲜,王丽京,臧林泉,何兴祥。靶向MIF的siRNA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1;27(3):305-308(通讯作者:何兴祥)
26.张伟斌,黄素娴,洪楚源,吴礼浩,舒阳春,何兴祥.
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81,760(通讯作者:何兴祥)
27.
杨莉萍,
陈萌,彭侠彪,全华斌,何兴祥.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抑制剂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5(通讯作者:何兴祥)
28. 杨荣娇,
王丽京,臧林泉,王亚敏,吴礼浩,舒阳春,何兴祥。小分子
核糖核酸干扰靶向
巨噬细胞移动因子的siRNA对
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9):1495-1497(通讯作者:何兴祥)
专著
1、
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主编.《
消化疾病诊断学》.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林三仁主编.《
实用临床消化病学》.第1版.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何兴祥撰写第28章大肠共57040字)
3、何兴祥、
文卓夫、陈垦主编.《
循证消化病学》.第1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近年来承担项目
1、2002年主持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MIF在Hp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作用》,批准号A2002303,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2、2003年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F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批准号031766,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3、2003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MIF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批准号教外司留[2003]406号,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4、2004年主持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人源性抗—MIF噬菌体抗体防治
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研究”(粤科计字[2004]115号),项目编号2004B31201015,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5、200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用人源性抗—MIF噬菌体抗体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国科金技函[2004]65号),项目批准号30470435,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6、2004年主持
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人源性抗—MIF噬菌体抗体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研究”(穗教科[2004]7号),项目批准号1025,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7、2004年主持
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消化性溃疡专题学习网站”(粤教高[2004]103号),项目批准号GDA107,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8、2006年主持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MIF为靶点利用siRNA防治大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批准号06022450,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9、2007年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肠癌肝转移预防与预测的实验与临床的研究》,批准号7101731,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11、2007年主持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大肠癌肝转移预防与预测的实验与临床的研究》,批准号20073A185,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10、2008年主持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防治
大肠癌肝转移基因药物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开发”(粤科计字[2008]105号),项目编号2008A030201001,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12、2009年主持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MIF的siRNA与小分子化合物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13、2010年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抗-MIF的siRNA与小分子化合物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粤教师函[2010]79号),本人为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