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通讯
华中师范大学等主办的刊物
《数学通讯》创刊于193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和武汉数学学会主办的数学期刊。
据2019年《数学通讯》第24期期刊内页显示,《数学通讯》有顾问1人,责任编辑1人、责任校对1人。
据2020年5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数学通讯》出版文献量为13476篇,总下载次数为1305529次,总被引次数为11629次。据2020年5月10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数学通讯》载文量为2500篇、基金论文为4篇、被引量为2155次。
历史沿革
1933年1月,《中等算学月刊》创刊。
1952年1月起,《中等算学月刊》更名为《数学通讯》。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数学通讯》刊出一段时间后停刊,于1980年2月复刊。
2000年1月开始,《数学通讯》改月刊为半月刊。
2019年12月,《数学通讯》启用了新的投稿邮箱。
2020年开始,《数学通讯》上半月刊接收初中数学稿件。
栏目介绍
主要栏目
《数学通讯》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主要设置4个大的栏目,包括辅教导学、专论荟萃、复习参考、课外园地。
教师刊
《数学通讯》下半月刊(高中教师阅读)共设4个大栏目:辅教导学、专论荟萃、复习参考、课外园地
1.辅教导学
该栏目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促进中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其内容涉及教与学的方方面面。
1.1 教育教学研究
该栏目汇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对教材研究、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1.2 课堂教学参考
该栏目介绍对教材某一内容的研究成果。如教学思想方法的强化手段,例习题的变式研究,教材的处理技法等。
1.3 争鸣
该栏目对中学教学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教材处理的方式、方法,教案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和探讨。
2专论荟萃
该栏目集中展示中数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学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问题展开专门讨论。
3复习参考
3.1 复习备考 该栏目为中学高三数学复习服务,提供复习备考的方法,高考命题的动向、信息。
3.2 高考试题研究与设计
该栏目提供为高考复习测试新编的试题。
4课外园地
4.1 数学竞赛
该栏目定期提供世界各地最新的竞赛试题,并对竞赛专题展开微型讲座。
4.2 数学文化
该栏目汇集新创作的趣味数学问题。
学生刊
《数学通讯》上半月刊(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理解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巧,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数学才能,适应升学需要。为加强高中学生阅读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数学通讯》(高中学生阅读)共设4个大的栏目:辅教导学、专论荟萃、复习参考、课外园地,热忱欢迎中学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及数学爱好者按照栏目要求给我刊
(一)辅教导学
(1)重点、难点分析。
按知识点、知识块或学习单元划分的学习重点分析、难点分析和关键点评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实现学习目标,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2)思路、方法、技巧。
针对某类问题或某个问题分析解题思路,介绍典型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错例辨析。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义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栏目强调与教学同步,内容具体,有针对性,贴近中学实际,并关注高考命题趋势及改革方向,能够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专论荟萃
问题研究。
介绍某一问题的解法、某一方法的应用、某种解题策略;研究课本例题、习题的背景、功用及推广;通过典型范例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形成解题思路,选择解题方法。
本栏目强调一事一议,一题一论,特别注意以高一内容为中心的文章不要涉及高二的知识,以保证主题突出和读者的广泛性。
(三)复习参考
(1)复习、巩固、提高。
根据教学进度、按照学习单元编写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本单元知识网络;重点难点、难点、热点分析;典型例题选讲;配套练习;配套练习解答。
(2)高考园地。
针对高三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分专题对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分析,透视考试重点和典型题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外园地
(1)数学竞赛之窗。介绍竞赛数学的内容,既要与全国联赛对口,又要反映竞赛向高考靠拢的趋势,要求文章选材有新意,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同步。
(2)学生论坛。包括: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小论文;学生的学习心得与经验;数学在某个方面的应用;对某个问题的争鸣;学生的研究成果等。本栏目在于反映学生的成就,鼓励学生创新,文章要体现学生的风格。
(3)问题征解。
刊登内容
《数学通讯》主要刊登教师在专业发展、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解题方法、学法指导、复习备考、数学竞赛、数学文化和数学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
《数学通讯》主要面向高中数学教师、初中数学教师、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生、及中等教学爱好者等。
人员编制
据2019年《数学通讯》第24期期刊内页显示,《数学通讯》有顾问1人,责任编辑1人、责任校对1人。
主要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5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数学通讯》出版文献量为13476篇。
据2020年5月10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数学通讯》文献量为2500篇,基金论文为4篇。
收录情况
《数学通讯》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数学通讯》总下载次数为1305529次,总被引次数为11629次。
据2020年5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数学通讯》被引量为2155次。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办刊宗旨
该刊贯彻“面向中学,服务教学,重视普及,着眼提高”的宗旨,注重科学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基本简介
《数学通讯》的前身为《中等算学月刊》,她的宏伟抱负是振兴民族文化,“想从:提倡中等算学以为一切学术的基础的观念出发,以从事数学问题的讨论,以求改良的方法,努力的途径,进而期待创造贡献于世界文化的学术,以求民族的复兴”。
《中等算学月刊》在30年代战争动荡时期,克服了各种困难,共出刊48期,总容量超过200万字,是解放前我国出刊期数最多、连续时间最长、内容丰富多彩、颇受读者欢迎的中等数学刊物。其内容采择注重古为今用、内外兼蓄、活泼有趣、深浅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初等数学研究以及中等数学教学的情况,在我国数学史、普通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952年1月起,《中等算学月刊》改为现名《数学通讯》,从此,本刊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数学通讯》继承《中等算学月刊》的创刊意向,办刊宗旨大体不变。从1952年至1958年8月,共出刊100期。读者对这一段《数学通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从下面的事实可以看出:1981年9月在上海举办书市,重印的《数学通讯》正好为50年代复刊后的第89期,读者竞相争购,很快一抢而空。
6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三年困难时期造成的经济困难与文化大革命,《数学通讯》刊出一段时间,又停刊一段时间,于1980年2月重新复刊。她的出现,立刻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80年代复刊的《数学通讯》重申了她的既定方针,明确提出了“面向中学,服务教学”的宗旨,从此进入了一个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通讯》的读者定位更具体(中学教师,高中学生,中等教学爱好者),栏目实质更趋科学与稳定。
本刊为贯彻“面向中学,服务教学,重视普及,着眼提高”的宗旨,开辟了四个大的栏目:辅导教学,专论荟萃,复习参考,课外园地。在这四个大的栏目下,各开设若干定期与不定期的子栏目。内容采择强调科学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更重可读性,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与好评。
《数学通讯》连续两次被评定为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很多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被其他作者所引用。
《数学通讯》的声誉与质量吸引了众多的作者,他们纷纷向《数学通讯》投稿,致使《数学通讯》的稿源非常丰富,这一方面保证了《数学通讯》刊用文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数学通讯》的办刊思路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为促使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扩大刊物容量,充分利用稿源,《数学通讯》从1983年开始多次出版增刊;从1992年开始,组编中等数学教辅类丛书共7套(共38册约913万字),其中3套经读者要求多次再版。
为更好地发挥《数学通讯》的作用,增强刊物的针对性,以满足不同读者群的要求,《数学通讯》从2000年1月开始,改月刊为半月刊,下半月期刊为教师阅读本,上半月期刊为高中学生阅读本。这两种读本,大的栏目虽然一样,但在内容的采择方面是不同的,教师阅读本偏重于教学研究、初等数学研究等成果的交流与探讨,注重学术性,研究性与实用性,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阅读本偏重于学法探讨,学习中重难点的突破与能力的训练,注重实用性、指导性与趣味性,有助学生培养兴趣,释疑解惑,深化学习,提高能力。为方便读者,单号期刊与双号期刊用的是不同的邮发代号,读者可通过邮局单独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购。
《数学通讯》感谢读者与作者的厚爱,并诚挚地希望与大家共同开创光辉的未来。
历史回顾
《中等算学月刊》是本刊早期1933-1940年用刊名,本文简述该刊的出版及珍藏简况。中国数学期刊的创办,较西方同类期刊晚了一个世纪左右,据目前查实史料,1897年黄庆澄温州市创办的《算学报》,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刊,共出12期,于第二年(1898年)停刊。以后30余年至1933年之前,陆续办过10余种数理刊物,少则一期、最多出至15期,一般多为2、3期便停刊了,陆续至今百余种现行中国数学期刊,历史最长者就数《数学通讯》了,它经两次停刊又两次复刊、三次更名的曲折发展历程,今年是本刊创办70周年刊庆,可喜可贺! 《中等算学月刊》(以下简称《月刊》)从1933年1月出创刊号起,前四年每年出10期为一卷(8、9月或7、8月停),每期正页48至54页不等,另附目录和书刊预告或介绍等,内容丰富。1937年出了第五卷第4期后,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东部、中部大片土地很快失守,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被迫西迁。《月刊》当时依托的武汉大学也不例外,西迁四川乐山。在这极度动荡的环境下,《月刊》第五卷第5期延至1937年12月才出版,第5期的“编后”说:“这一期早应出版,只因上期试题专号印刷时间太长,暑假前不久始发行。原拟假后陆续赶出,不料七月间 卢沟桥事变发生,继以中国抗日战争,……,目下时局紧张,下期能否继续出版,暂无把握,不过本刊同仁誓竭尽其 全力以维护此国内唯一之算学定期刊物,一埃时局数平,仍当按期出版,以慰读者之望”。
抗日战争期间,《月刊》用“特刊”标识,不定期出版,笔者上世纪80年代曾先后到省、市、高校十多缩图书馆查觅,见到的最晚一期是“《中等算学月刊》特刊第五期”,该期于1940年11月在成都印刷,发行人是中等算学研究会四川分会,代表人余竹平(即余介石),“特刊”每期20页左右,小16开本,纸质甚差易碎,字迹不清,似油印,简装。刊物本身就反映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办刊人确实是在“竭尽全力”维持《月刊》出版,其精 神可敬可佩!就目前眼见为实而论,《月刊》前五年共出五卷45期,后来“特刊”又出5期,总共出版50期。
上世纪前半叶的中国,一份数学刊物,在五年内能够连续而正规地出版45期,当时是空前的。因此,《月刊》的知名度较高,影响面较大,各大、中等图书馆均有订购、收藏,唯因国内时局不停地动乱、变化多端,各馆保 存下来的缺期较多,特别是第五卷第5期和“特刊”各期,笔者直到80年代末,才在四川省图书馆发现珍藏。
目前见到保存《月刊》比较完整的是魏庚人教授(1901-1991),他是我国老一辈数学教育家,曾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首任理事长、陕西省数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老系主任。30年代,魏老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位数学教师,从《月刊》发行第一期起,他不厌其烦每期按时到指定书店购买,坚持了4年多。“七七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妻儿老小向西逃难到西安市,途中也不忘寻购第五卷第4期,直到以后中断了出版消息。这40余期《月刊》,战争中随他从北京市逃难到西安,辗转到陕南城;抗战胜利后,又伴他回西安、返北京,1958年再一同调至西安。数十年中,在运输条件远比现在差的情况下,他家多次长途搬迁,一次次丢掉许多家俱、用品和书籍,唯独几套数学期刊,总是与他形影相随。70年代末80年代初,魏老编写《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几套期刊成了他著书的主要参考文献,从中吸收了许多史料和信息;还专门著文介绍我国早期的几种数学刊物,当调查得知他是收藏《月刊》期数较多者,更视该刊为珍宝,让笔者代他装订成硬皮精装五大卷,经常向他 的学生介绍这套期刊的历史和特点,爱不释手。
1991年5月底,全国数学教育界的代表数百人云集陕西师范大学,庆贺魏庚人教授九十大寿。之后不久,他突然对笔者说:“我在考虑如何处理这套期刊,让它今后发挥最好作用!”他以后多次催促他的家人到校外去索回被借走的第三卷。因魏老一直体质较好,晚辈们未抓紧办理此事。待笔者出差回校尚未见面,猛然得知他突然重病,句话未留,便撒手长辞!数年后,他的儿子搬迁清理遗物,特将先辈珍爱的这套《月刊》,交笔者待管。今年时值贵刊70周年刊庆,征得魏老子女同意,由他们做主,将魏老珍藏已半个多世纪的《月刊》,赠送给原刊编辑部,永久保存并发扬光大,以慰魏老在天之灵!
附记:魏老最后借出去的《中等数学月刊》第三卷,始终未能找回!一套基本完整、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刊物,到最后却将中间的一卷遗失了,非常可惜!今后有谁见到该卷即《中学数学月刊》第三卷,乞望与该刊—现《 数学通讯》编辑部联系,一是为保全文物,二是了却一位已故先辈的心愿!谢谢!
投稿须知
1. 关于稿件查询
稿件的审查情况,请到网站首页左侧的稿件查询系统查询(关于稿件的审查情况及录用情况,一律以稿件查询系统查询到的结果为准)。查询稿件时,请先选择您投稿的类型(“单期教师阅读”或“双期学生阅读”),再选择您所在的省份,然后输入第一作者的姓名,就可以查询了。
为了便于作者更及时准确地了解稿件的审查情况,我刊对稿件的处理情况分为以下几类:待审中、一审通过、一审不用、二审通过、二审不用、三审通过、三审不用、已录用。下面具体介绍我刊审查稿件的流程以及每种处理情况的含义。
收到稿件后,我刊会将有关信息录入稿件管理系统,如果您能够查询到,说明我刊已收到您投寄的稿件。对于所有来稿,首先会把稿件的处理情况标注为“待审中”,然后进行初步审查,排除不用稿件,将稿件分为两类,分别标注为“一审不用”和“一审通过”,一般情况下,在投稿后一个月以内可以查询到初审的处理情况。对于通过一审的稿件,我们将安排有关专家进行二审,审查结果也分为两类,分别标注为“二审不用”和“二审通过”,一般三个月内可以查询到二审的处理情况。通过二审的稿件,将安排人员进行第三次审查,给出审查结果。由于本刊来稿量比较大,完成三审大概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您的来稿未通过一审、二审或三审,请参考网站的“投稿须知”分析原因。通过三审的稿件,将由责任编辑确定使用情况及发表时间。
如果稿件在四个月内未通过“一审”、“二审”或“三审”,可另投他刊。除此以外,不可一稿多投,一旦核实,将中止审理该作者的作品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处理。
已经通过三审并确定录用的稿件,我们将会在网站上公布出来,请相关作者务必及时和编辑部联系,告知以下情况:(1)稿件是否一稿多投;(2)作者的简要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电子邮件等)。收到作者的回复后,我们会尽快安排论文的发表。
由于稿件众多,不排除极少数通过三审的稿件最终不被录用的可能。同时,由于内容需要,也不排除使用少量超过四个月的稿件。
2.稿件的基本要求
(1)稿件务必用300字方格稿纸撰写,稿件要求字迹工整,图形正确,正文行距要适当大一点,便于修改。
(2)若为打印文稿,最好使用WORD录入,文字使用五号字,通过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打印时请选用A4纸张,左右边距不少于1.5cm,上下边距不少于2cm,每面不宜超过800字,一律通栏排,单面打印。
(3)首页的最上方注明来稿日期、适合栏目、适合年级以及作者的联系方式,有E-mail地址的作者请将其附在文首,便于我们和您联系。
(4)稿件按以下格式书写:标题、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正文、参考文献。
(5)如果稿件不止一页,请用订书器在左上角订好。如果同时邮寄两份及两份以上稿件,请用订书器分别装订。
(6)稿件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
(7)文稿中的图表、计算、标点、符号要清楚、准确,上、下角标要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最好在旁边用铅笔适当标注。
(8)文稿中如有引文,请务必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现象我们将公开批评,作者本人应负相关责任。
3.对来稿的几点建议
(1)请尽可能按照上面的要求投递稿件,这是能被选用的重要前提。
(2)一般用平信邮寄稿件即可,不会丢失,注意在寄出前留存备份,最好将原稿寄出,复印稿留存,来稿不退。
(3)在稿件后面注明作者的联系电话、学校及个人简介。
(4)不宜同时投递多篇(三篇以上)稿件,因为持续刊登的可能性不大,反而容易引起“一稿多投”的误解。如手头稿件较多,请有选择地分投各刊。
(5)在写作投寄学生阅读版的论文时,最好围绕四个月以后教学中要讲的内容来写,录用的机会会增大很多。
(6)可以在投稿时适当介绍一下《数学通讯》(教师阅读版和学生阅读版)在当地的发行情况。
4.来稿不被选用的几种可能
(1)稿件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
(2)字迹潦草,涂改较多,难以辨认。
(3)主题不鲜明,文不对题,或者选题陈旧老套。
(4)拼凑罗列,结构松散,没有创作的成分。
(5)与教案相仿,不适合发表。
(6)内容太基本,与教辅资料雷同。
(7)内容或方法不可靠,不适宜推广,以防误导读者。
(8)近期刊登过类似文章,不宜重复发表。
5.中学生如何写好论文?
中学生写作论文时,最好围绕一两个有新意的题目展开,得出明确的结论,总结出适用的解题思想和规律。注意逻辑要清晰、说理要透彻、语言要简明流畅。形式和内容没有限制,可以写学习心得、解题经验,也可以写自己得到的一些探索性成果,要注意将探索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也融入文中,让读者了解你的解题之道。在选题或写作过程中,最好征求一下老师的建议并和同学们多加讨论,因为他们都是你的读者,应首先得到他们的认可,而且在交流中也容易发现并解决一些自己注意不到的问题
参考资料
学术刊物 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2024-02-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栏目介绍
主要栏目
刊登内容
读者对象
人员编制
主要成果
出版发行
收录情况
影响因子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基本简介
历史回顾
投稿须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