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余生(1913年1月21日—1983年4月8日),原名莫举中,字正民,
五莲县汪湖镇莫家崖头村人,
宝泉岭农场创始人之一。
莫余生幼年读过私塾,15岁投军,先后在
北洋军阀和
中国国民党军队任职,从士兵、下级军官直至旅长。194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秘书处长、
黑龙江省农机局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国营
萨尔图区畜牧场场长、国营红色草原牧场场长、红色草原农垦局局长等职。1978年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后,调任
绥化市国营农场管理局副局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莫余生任第五战区第二游击队第一支队司令、莒县自卫团团长、保安司令等职。同年12月,张步云投靠
日本当了汉奸,莫余生带领十几人回到家乡,自拉队伍开展抗日斗争。中共党员王乃征、王东年等亦进入该部协助工作,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第四游击区独立第一支队”,莫余生任司令,王东年任政训处主任。
1938年春,莫余生部队攻打了杨家夏庄,消灭了恶霸地主,开仓济贫,使附近农民受到救济。同年,他率部“投靠”由高树勋率国民党第六十九军,被编为新六师“独立第一旅”,其任旅长,王东年任政治部主任。年底,其随高树勋部奉命北上抗日。
1939年冬,
中国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莫余生部队共产党员被迫陆续撤离该部。不久,其部队奉命与
八路军作战被困,想投靠八路军未果,便决定率部投降
日寇。莫余生等主要指挥官被软禁,士兵全部充当修筑铁路的劳工。
1940年4月,莫余生在答应日军要他回乡组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自卫团”的条件后,得以释放。回乡后,其很快组织起1000多人的“剿共自卫团”队伍,驻扎在
管帅镇,受驻
莒县的日军指挥。
1941年3月,莫余生投靠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被委任为国民党
鲁苏战区独立第三十二支队司令。
1942年春,莫余生再次投靠日军,被委任为鲁南剿共司令,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个中队,3500多人,并进驻莒县城编为伪莒县保安大队,莫余生自任副大队长。同年夏,莫部奉命向莒南解放区“扫荡”时,遭到
八路军的沉重打击。为保存实力,其派人与王东年和
八路军山东军区领导取得了联系,并接受三点要求:及时报送日军“扫荡”的情报;不得扰乱根据地,并掩护抗日工作人员;等待时机,起义投诚。
1944年9月,日军到鲁中“扫荡”,被驻鲁中八路军一举全歼,配合“扫荡”的伪军贺部也遭惨败。莫余生看到了抗日军民强大的力量,经过做工作,终于做出了举义反正的正确抉择。同年11月14日,山东军区组织滨海、
八路军鲁中军区的主要力量包围
莒县,莫余生率领起义部队30个中队、3500余人,撤出城外,使
八路军得以顺利向日军主要据点展开攻击,解放了700余村庄30余万人民。之后,
八路军山东军区首长罗荣桓、黎玉和肖华致电莫余生及其所属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慰问。不久,莫部被山东军区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莫余生任旅长。
1945年5月,中共
滨海军区党委鉴于莫余生的特殊贡献,以及他本人的要求,批准莫余生为中共特别党员。1946年2月,莫余生主动提出辞去独立二旅旅长职务,山东军区领导同意他的要求,改任为滨海军区参议。同年10月,其调往华东高级党校学习。1947年1月,因工作需要,莫余生提前毕业,出校时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4月,莫余生调任辽东军区解放大队任副队长,大队后改称辽东军区解放一团、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其担任副团长。
1950年1月,解放一团奉令参建国营农场,莫余生随团长王世英等6人在
鹤岗市至
萝北县的广阔地区选定
宝泉岭农场的场址。随后,他又率领解放一团部分官兵作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荒原。部队进点后,他负责指挥修筑鹤岗至宝泉岭的公路。
1952年春,莫余生调离宝泉岭农场,先后任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秘书处长、
黑龙江省农机局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国营
萨尔图区畜牧场场长、国营红色草原牧场场长、红色草原农垦局局长等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调任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