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计制备了
微观三维互穿镁-钛仿生材料,实现了强度、
阻尼与吸能效率的良好匹配以及优异的断裂韧性和形状记忆功能。相关工作为材料仿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并通过提供高性能新材料促进了材料强韧化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有助于推动仿生
结构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迄今在Prog. Mater. Sci.、Adv. Mater.(4篇)、Sci. Adv.、Adv. Sci.、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ta Biomater.(5篇)、Acta Mater.(5篇)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9篇(IF>10论文11篇,IF>8论文28篇),其中第一与通讯作者论文49篇,被他引2000余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4篇论文单篇被引用超过100次,受到国际学者正面评价,部分成果被Mater. Today、Nano Res.等期刊以News或Highlight文章点评,并得到Phys.org、Advances in Engineering、科技日报等国内外科学媒体报道,申请专利30余项,已授权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与青年项目等课题,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入选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荣获金属所“
师昌绪青年科技人才基金”、“
葛庭燧奖研金”、年度“优秀青年学者奖”等。近年来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
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金属所“师昌绪奖学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