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什捷缅科
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
谢尔盖·什捷缅科(又名: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Сергей Матвеевич Штеменко(1907.4.20—1976.4.23)苏联军事家,大将。二战时期的苏联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全面掌管战局的第5号人物。三次晋升大将(1948、1956、1968)。三次被推荐晋升元帅。2002年被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为战时9个最优秀的参谋长之首。
人生历程
早年时光
什捷缅科,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1907.4.20—1976.4.23)苏联军事家,大将(1968)。1926年参加苏联红军。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6年参加苏军。毕业于塞瓦斯托波尔高射炮兵学校(1930)、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37)和总参军事学院(1940)。1930—1933年任排长。后历任炮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独立炮兵营参谋长、炮兵团第一副参谋长。1937年12月起任独立坦克教导营营长。1940年起调总参谋部任某处第一副处长。
战时生涯
苏德战争时期,1941年8月起任总参作战部方向处副处长,受到副参谋长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赏识,1942年6月起任处长。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被派往高加索,这期间与拉夫连季·贝利亚阿纳托利·安东诺夫结成了亲密战友。1943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第一副部长,5月升任部长。战争初期,作战部长曾接连换了好几个,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们大都是在到约瑟夫·斯大林那里作过几次汇报后就被撤职了,弄得作战部内一度比较混乱。在战局转换的关键时刻接任部长,什捷缅科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然而,他以其较高的理论水平、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清醒的头脑、坚定稳健的性格和突出的军事才干,很快就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在战争期间,苏军总参谋部每年5月1日之前总结冬季战局,11月7日之前总结夏季战局,并提出对未来战局和重大战略性战役会战的展望。初期,斯大林对总部的展望是持疑虑的。战争的严峻形势同样也在考验着这位统帅的意志和灵魂,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阿纳托利·安东诺夫的领导下,由什捷缅科负责起草总结。什捷缅科大胆地改进和突破原有的工作方法,不于来自各个战场和高级机关的密级材料所提供的情报,而是一方面对更基本的国民经济状况、敌我战争资源和经济潜力对比等进行全盘的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把计划当前和今后的军事行动,建立在可靠的系统计算的基础之上。1943年夏,勾画库尔斯克州大会战计划的蓝图,他交上了第一份合格的答卷,使约瑟夫·斯大林打消了怀疑。
他暂离了家庭,放弃了娱乐,在工作岗位上食宿,甚至没有假日,没有换班,一昼夜只能睡5~6小时。每当子夜来临,收集完过去一昼夜的情况,什捷缅科要开始准备汇报材料,为了理清思路、全盘在胸地考虑问题,也为了能迅速地解答各种提问,他把基本的战役情况都记忆在脑子里。那时他能记住所有300多个师的番号,记住每个方面军直到师一级的当日情况,他的汇报思路之清晰,见解之深刻,时常令斯大林惊讶。在苏德战争中,什捷缅科在按照最高大本营下达的任务对有关作战和战略形势的材料进行搜集和总结,在制定作战计划,保障大本营对武装力量实行有效的指挥方面,显示了高超的参谋部工作艺术。参加了最高总统帅部关于粉碎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武装力量的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作战意图的实施工作,并多次领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任务,分别赴各方面军帮助组织和进行战役。
1943年11月约瑟夫·斯大林亲自提名破格提升什捷缅科为上将,陪同最高统帅参加德黑兰会议。1943年底参加了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滨海集团军解放克里木的战役准备工作。1944年2—3月以大本营代表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的参谋长身份,在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参加了组织突破德军防线和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1、2方面军的行动的工作。他以其谦逊合才华赢得了对总参谋部的人抱有不信任感的铁木辛哥元帅的赞叹。1944年4月和6月作为大本营代表先后赴西方面军(6月24日起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为准备和实施1944年莫吉廖夫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7月又前往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协助该方面军首长计划、准备和实施1944年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1945年6月参与制定粉碎关东军的作战计划。
什捷缅科在德黑兰会议上被约瑟夫·斯大林相中,此后9年他一直处在苏联红军决策中枢,当格奥尔基·朱可夫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上前方指挥方面军群与德军决战时,大本营里就由他和安东诺夫协助斯大林指挥全军。紧急情况下必须深夜去斯大林住所,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必带什同去,或者什单独去。卫士们只见斯大林喝醉过两次:一次是安德烈·日丹诺夫逝世,因为悲伤;另一次是在什捷缅科的生日宴会上,因为高兴。
三次大将
1946年4月起任总参谋部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48年11月晋升大将,接替阿列克谢·因诺肯季耶维奇·安东诺夫任总参谋长、苏联武装力量部(1950年2月起为苏联军事部)副部长。参与制定了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解放全朝鲜的作战计划,并曾到金指指导工作。一次动用10万军队,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种计划解放军搞不出来,抗美援朝战争以前中国参加过的战争强度不够,没有使用机械化部队的经验,朝鲜战争初期的辉煌胜利是有目共睹的,什总长功不可没,那时彭德怀刘亦珂什总长切磋,知道此人功力深厚。1951.6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向前会谈对华军援。徐想要60个师的装备,什捷缅科一口回绝,告诫徐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根据苏德战争的经验,后勤和合理的配置才是重要的。只答应年内给16个师的装备,后来又降到10个师,把徐向前搞的很恼火,施展起一个拖字诀,在莫斯科一驻就是5个月。1952.6因在最高统率部内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被约瑟夫·斯大林降为苏联红军驻德集群参谋长。.斯大林逝世后,总参谋长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提出让什回总参协助工作,什又返莫斯科任第一副总长。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集团发动政变除掉拉夫连季·贝利亚后,认为什捷缅科和贝利亚关系密切,1953.7.15将什降为中将并下放到西西伯利亚军区(后并入西伯利亚军区)当参谋长。朱可夫元帅担任国防部长后坚持启用什捷缅科,1956.8.31恢复了什的大将军衔并任命为总参侦察总局局长。1957.10格奥尔基·朱可夫访问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期间赫鲁晓夫决定撤掉其国防部长职务,什捷缅科得悉后用密电通知了正在军舰上的朱,但舰上电讯室有克格勃军队肃反局安插的人,克格勃主席伊万·谢罗夫大将将此报告给赫鲁晓夫。1957.10.28,朱可夫被解职后第三天,什捷缅科再度被降为中将,赋闲在家。1959年什捷缅科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一副司令,1961.6任外高加索军区第一副司令,1962.7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64.4任苏联红军副总长,升上将,1968年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要镇压"布拉格之春",重新启用什当华沙条约组织总长,再次被授予大将军衔(不是恢复),什制定的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计划被执行的完美无缺,苏,保,德,波,匈5国军队一晚上就把捷克盖了,也是有点欺负人,犯得上吗,捷克人最善良了,对军事斗争的最高理解就是好兵帅克,要不怎么堂堂一个欧洲中等军事强国被阿道夫·希特勒兵不血刃就给吃了。什捷缅科曾三次被提名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但未能如愿。
升贬之迷
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曾简单地描述过什捷缅科。他说:这是一个在军事方面很有教养、很有工作能力的人。他不仅有工作能力,而且很有才干,是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人。在南方面军失败之后约瑟夫·斯大林拉夫连季·贝利亚到高加索去解救那边的困境,这时贝利亚请求给他推荐一个总参的工作人员随他一起去。我们就给他推荐了什捷缅科,说他是个年轻有为的参谋人员,于是他带什捷缅科走了。什捷缅科同他一起工作了几个月。很遗憾,这后来就有许多地方决定了他的命运和行动了。
后来,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对我来说是完全意料不到的。战后,当尼古拉·布尔加宁任国防部长,而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的时候,我曾向布尔加宁请求解除我的一个职务,因为我简直无法同时对付这两个职责。
“那么任命谁来担任呢?”布尔加宁问。“安东诺夫”我说。于是我介绍了安东诺夫的许多优点,同时指出,他具有总参谋长的工作经验,而且曾担任过这个角色。在这个谈话之前,阿纳托利·安东诺夫是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布尔加宁同意了。我们就带着这个意见到政治局去。可是在政治局却发生了一件使我感到完全意外的事情。当我们报告自己的提议时,约瑟夫·斯大林说,应该推举什捷缅科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我们要想坚持任命安东诺夫已不可能。这个问题还在开会之前就预先解决了。我们就这样走了。什捷缅科直接从作战部部长提升为总参谋长。而安东诺夫则被解除副总参谋长之职出任高加索军区副司令。我记得,当我把这个完全出乎他的意外的消息告诉他时,他几乎哭了。
解除什捷缅科总参谋长之职也是在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这事来得这么突然,一如任命他的时候那样。有一次(这时我已是国防部部长),把我召到政治局 去报告当前的工作。同我一起去的有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什捷缅科。
约瑟夫·斯大林听完了报告之后说:“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要任命一个新的总参谋长来接替什捷缅科同志。您有什么提议?”我说,我没有准备好意见,我要考虑考虑。“总是这样,要放一放,要考虑考虑。”斯大林说,“为什么您没有意见呢?”于是我说,我完全没有准备要谈撤换总参谋长这样严重的问题。对这种问题提意见不是简单的。
这时同我坐在一起的索科洛夫斯基推了一下我的腰旁,小声地说:“沙萨,我愿意去,到总参谋部去。”“可您是我的副部长,谁来接替你呢?”“考虑考虑吧。”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同样小声地说:“我暂时身兼二职都可以,我不哄你。”
我知道索科洛夫斯基是个很有魄力的参谋工作人员,在他向我提议推荐他担任这个职务之后,我当即对约瑟夫·斯大林说,我认为,可以任命索科洛夫斯基担任这个职务。斯大林提出了我曾向索科洛夫斯基提出的问题:“那谁来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我用索科洛夫斯基的话来回答他说,我希望他能身兼二职。于是这个提议当即被采纳并写上了相应的决议。
此后我们就走了。第一个走的是什捷缅科。接着我同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一起走。什捷缅科在会上一直一言不发。当我最后一个走到门口的时候,斯大林把我叫回去。我明白他想同我,同我们三个当中的一个人说什么,于是我往前走过去。“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我想让您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解除什捷缅科的职务。因为他老是写呀,写呀,替您写些小报告,讨厌极了,所以我们就解除他的职务。”任命什捷缅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显然是拉夫连季·贝利亚炮制的。当贝利亚同他一起在高加索的时候,一方面看他是一个有魄力的工作人员。而另一方面,贝利亚对他显然有自己的打算(什么打算华西列夫斯基没有说。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我的猜测。我认为,正是这一点——贝利亚对什捷缅科有自己的打算,就成为约瑟夫·斯大林撤掉他的职务的理由。斯大林不愿意贝利亚在军事问题上有过多的和直接的影响。很明显,过了一个时期,斯大林看出了贝利亚正在实现这种影响并且从什捷缅科那里得到相应的情报之后,就决定解除什捷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注) 。
荣誉著作
1952—1956年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获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二级苏沃洛夫勋章、劳动红旗勋章红星勋章和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务”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奖章多枚。
著有《新的法律和兵役》,莫斯科1968年版;《关于普遍义务兵役制》,莫斯科1968年版;《苏联陆军》,莫斯科1968年第2版;《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1—2部,莫斯科1973—1975年版;《苏军的解放使命》,莫斯科1975年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生历程
早年时光
战时生涯
三次大将
升贬之迷
荣誉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