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证因
20世纪40年代武侠小说作家
郑证因(1900-1960年),原名郑汝,天津人,武侠小说作家。
郑证因自幼家境贫寒,却凭借对知识的渴望,广泛涉猎诗书,培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年轻时,他曾在北平国术馆学习太极拳,技艺精湛,曾公开场合展示过自己的技艺。他不仅是一位武侠小说家,更是一位技击家。他曾为作家宫白羽担任技击顾问,为其文学作品提供了独特的招式图示,这种深入的技击元素与文学的结合,让他的作品更具真实感和说服力。40年代为郑证因创作的高峰。他勤于写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榜首。他的代表作包括《鹰爪王》《武林侠踪》和《七剑下辽东》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正义精神,突出了技击特色。
郑证因,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中“帮会技击派”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正义精神,深受读者喜爱。郑证因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并称“北派五大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郑证因1900年出生于天津市,祖上颇称殷富,至清末日渐衰败,靠借贷度日,因家境所限,只读过几年私塾,未能继续深造。早年曾在北平国术馆随许禹生学太极拳。
创作经历
大约在1932年至1934年间,结识宫白羽,一度与其合作创作武侠小说,并协助其办正华出版部。后受白羽影响,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早期作品有《武林侠踪》《铁伞先生》等。1934年5月16日,刘云若在《大报》小说版推出了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风尘三杰》,连载至1935年6月,因《大报》被迫停刊而中止。
1941年初,郑证因的《鹰爪王》在北平市《三六九画报》开始连载。这部小说共七十三回,约一百五十万言,连载后很受读者欢迎。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是把帮会组织活动和武功技击融合在一处来写,处处强调帮会、技击这两个元素,显示了郑证因武侠小说的独特面貌。
其后又创作了与该小说情节直接相关的《天南逸叟》《女屠户》《离魂子母圈》和《回头崖》等武侠小说。1940年后郑氏迁居北平。1949年以后,他曾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和少年读物出版社等处做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时受波及,后被调至保定市,在河北文化学院图书馆工作。1960年病逝。
人物影响
郑证因,作为早期白羽的技击顾问,曾亲手在纸上勾勒出精彩绝伦的打斗招式,为白羽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动的图示。同时,他也开始尝试自己的武侠创作之路。当宫白羽因病无法继续《牧野雄风》的创作时,郑证因代笔完成。 与白羽的合作并未持续太久,两人最终分道扬。郑证因并未因此而停步,相反,他以此为契机,开启了自己独立创作的武侠世界。40年代成为他创作的高峰期,他笔耕不辍,共计创作了88部武侠小说,数量之巨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家之首。 郑证因被誉为“帮会技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特点鲜明:一是深入描绘江湖世界,二是精准刻画武功技艺。他谙熟江湖门道,精通帮会的组织和戒律,将纷繁复杂的江湖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自身也是一位武林高手,对于武功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无论是内外功夫、长短兵器,还是暗器轻功,他都能一一写来,神态逼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郑证因小说的总体风格粗犷豪放、刚烈火爆,充满了江湖豪杰的英雄气概。他的作品不仅让读者领略到武侠世界的精彩纷呈,更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永恒魅力。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是帮会技击武侠小说的典范形态,这部小说在美学意蕴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当代的电视剧都有很深的影响。
郑证因被称为“帮会技击派”,他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共称“北派五大家”。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叙事模式
从超技击、技击武侠到帮会技击
评论郑氏武侠小说的人常常偏重于谈论其作品中“技击”的一面,而忽视“帮会”的元素。在武侠小说中,技击无疑是塑造人物和渲染情节的重要手段,但仅凭技击难以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因为人是历史的存在,有其存在的依托,而帮会正是武侠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命依托和生存方式。
通过描写帮会,可以触及武侠的常态生活,展现他们在这种社会组织中的行为,进而为其性格形成找到一定的社会原因。这种社会背景使得技击表现成为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并具体体现在一招一式的描述中。此外,帮会争斗和帮会组织的变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调整了叙述的结构。
郑证因之所以能创作出一系列帮会技击武侠小说,源于他对帮会元素在武侠小说中作用深刻的理解,而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对此产生了重大影响。郑证因在天津西沽一带长大,那里常有黑道活动,他对此了解颇深。这种经历成为他日后描写帮会的原始素材,也赋予其作品浓厚的江湖气息。
简而言之,郑证因的生活环境使他熟知帮会内情,而他的武术背景则使他掌握了技击技巧。这两者在武侠小说创作中融为一体,经过他的巧妙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帮会技击武侠小说风格。
帮会组织活动和武功技击融合
郑证因对武林掌故及江湖习惯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不仅为宫白羽提供了几部小说的资料,还将这些内容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鹰爪王》。在这部小说中,郑证因非常注重对帮会细节的描写,如“江湖唇典”,也就是俗称的江湖黑话。他经常通过“唇典”来展开场景,比如常用的“并肩子们”、“梁子”、“暗青子”、“捏班”、“海沙子”、“念短”、“火窑”、“鹰爪孙”等江湖语言。在初次使用这些“江湖唇典”时,郑证因通常会在括号中加注解释,以便读者能够理解这些“黑话”的含义。
这些“唇典”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独特。在小说开始部分加入这些“唇典”的话语及解释,是郑证因营造其武侠世界的必要功夫。这些话语一开始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感具有激发想象的功能。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逐渐熟悉这些话语,比如“并肩子”、“鹰爪孙”这些简单语言指涉的帮会背景可以引领读者走进小说人物的世界,感知他们的善恶观,体会他们的生存境遇。这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自由转换身份,设身处地地体验小说中的各种情境。如果没有这套“唇典”话语,必然会减弱帮会在小说中的实感,也会制约读者在阅读中自由切换身份的阅读需求。
随着阅读的深入,“唇典”会逐渐被读者接受,由陌生转为亲切,把自己的情感依附在小说人物身上,随之进退歌哭,因而在小说中对“唇典”加注便是必要的手段,不可或缺。
通过描写“唇典”,郑证因能够从小处、实处堆积帮会世界,使人物存在有其背景依托,从而使小说更加丰满充实。此外,从其美学意蕴来看,写技击往往给人一种虚的感觉,但郑证因精通武术,其武打描写能使人于虚中见实,体会到技击的真实美感。为了弥补技击描写可能带来的单调感,郑证因在描写技击的同时刻画帮会细节。他以实写帮会细节,比如“唇典”,来弥补不足。这种实中见虚的感觉反而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去想象那些陌生的帮会世界。
奇思妙想、珠玉环构、蔚然大观
因情节相关,又蔚然大观,使得郑氏作品相互成为理解接受的背景,共同构筑了一个属于郑氏的武侠世界,影响深远。郑证因的武侠小说不仅在美学意蕴和叙事模式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题材本身也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例如,他笔下的边荒世界在《边城侠侣》《塞外豪侠》和《苗山血泪》等作品中得到了生动展现,这些作品很可能对朱贞木创作《罗刹夫人》等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启发。此外,郑证因对帮会的细致描绘也对后来的武侠小说家产生了影响,比如朱贞木在《七杀碑》中多次提及的“鹰爪孙”这一角色,便体现了对郑证因作品的词汇运用和帮会描写方面的借鉴。
尽管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的文字缺乏润饰,故事情节虽然紧张刺激,却显得过于刚硬,缺乏柔和之美。同时,他过于专注于武侠社会的表面描写,未能深入挖掘侠客及其生存的江湖世界的深层意蕴。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人物评价
郑证因的“文字简洁”。(古龙评)
如果把郑证因《鹰爪王》这部超长篇和大量的短长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可以发现在民国武侠小说家中,他对情节整一性的重视尤其突出,这和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甚至宫白羽王度庐都形成了明显的区别。他虽然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在情节组织上却与古典侠义的多线索连缀大为不同。《鹰爪王》等所表现出来的情节观念,倒与亚里士多德对情节完整性或统一性的观念更为接近,可以认为,这是他间接从白羽那里承袭了新文艺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来叙述经典侠义故事的结果。白羽极其强烈的反讽意味,使其《钱镖》系列在观念上成了武侠小说中的“另格”,郑证因则将这另格重新回归到传统经典的路上来,而他所使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从此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动作与文化叙事的一片新天地。(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评)
郑氏武侠小说虽很有影响,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小说文字缺乏润饰,故事情节紧张有余,缺乏柔他只专注于武侠社会的描写,未能深入解读侠客及其生存的江湖世界,这使其小说意蕴未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就民国武侠小说史来看,他仍不愧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其武侠小说佳作也是一笔值得后人深入研究的文学遗产。(南京大学文学院评)
在郑证因武侠小说中“与《鹰爪王》情节相连,穿引正续集故事的还有《天南逸叟》《子母离魂圈》《女屠户》《黑凤凰》《回头崖》《淮上风云》;和《鹰爪王》小说人物有关的,尚有《铁拂尘》《万山王》《子母金梭》《边城侠侣》《塞外豪侠》《五凤朝阳刀》,真是奇思妙想、珠玉环构,蔚然大观。(吉林文史出版社评)
参考资料
郑证因.豆瓣读书.2024-01-02
身边档案丨武侠小说宗师还珠楼主 男儿总有侠客梦(上).身边档案丨武侠小说宗师还珠楼主 男儿总有侠客梦(上).2024-0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创作经历
人物影响
主要作品
叙事模式
从超技击、技击武侠到帮会技击
帮会组织活动和武功技击融合
奇思妙想、珠玉环构、蔚然大观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