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施州卫卫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施州卫,是明代和清代设置于今湖北省恩施市的军政机构,“兼理军民”,是全国20个军民指挥使司之一。此地宋元时设有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立施州卫,隶属于湖广都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州存卫。雍正七年(1729年)改为恩施县。施州卫下辖众多土司,对安抚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沿革及建制
宋元时期在鄂西南即有“施州”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廷用兵鄂西南,依循旧制设立施州,后废,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施州(领建始县)、隶属于四川省,同年设置 施州卫指挥使司,初隶属于四川都指挥使司,当年十二月改隶湖广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撤销施州、建始县改隶州,施州卫指挥使司改为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在今咸丰县设置大田军民千户所,隶属于施州卫。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今利川市增设上下支罗镇守百户所。
明中后期施州卫逐渐腐化,明朝灭亡后施州卫成了南明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施州卫官世袭指挥事后裔童天阅曾为复兴明朝而积极奔走。其族侄童复元为世袭施州卫指挥佥事。童天阅“兵部职方司主事,归施州调募楚、黔 土、绿营入卫。未赴,南都陷,遂入闽,上疏自陈,思文皇帝召见之。天阅躯干魁伟,言论夸诞,思文皇帝悦之,擢佥都御史,监御营军。闽陷,走归施州。上至武冈,天阅入见,与刘承胤比,擢户部尚书武冈市 陷,走归施州。永历四年(1650),复入见于梧州市。”
清康熙四年(1665年),南明荆国公王光兴、自湖广施州卫、率领都督等官四百六十五员、兵七千余名、家属一万余人,向清代投诚,被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年六月丁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施州响应,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因吴三桂死亡,康熙二十年(1681年),周总兵赵克礼投诚,清朝恢复施州卫城。(《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十年二月壬寅)。
清廷保留施州卫建置至雍正六年(1728),某种程度上即表明了施州卫在鄂西南的不可替代 性,更是其在鄂西南长期发展根基牢固使然。“施州卫、大田所的世袭卫、所官和他们三百年来在鄂西繁衍的子孙 结成了许多山区望族,这一群既得利益并享有特权的人们对赐福给他们的明朝十分依恋和怀念。”
地理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至荆州府巴东县界五百里,西至酉阳宣抚司九百里,南至安定峒六百余里,北至石柱宣抚司七百五十里。”
功能
明廷设置施州卫主要是为了监控鄂西南土司,维护地区安定。此地土司势力强大,史料记载“李才知施州洪武十四年,洞酋覃芳诸等攻破州城,公与州同孙明用、州判王杰吏目李毓秀皆死之” 。
明朝设立施州卫,从发达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永久性移民进山,促进了鄂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汉族与土家两族的民族融合,清朝改土归流才有实现的可能。卫的军队实行军籍世袭制,即一人入军世代为军人,明政权为了防止军人逃散与打仗不力,又强令军人眷属随军,而卫军大部分屯田,促使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外来移民和屯田的增多。今恩施市北乡的大屯堡、小屯堡、军寨都是明代施州卫军队屯田的遗址,其范围内居民在恩施的起始祖先多为明朝军人。
下辖土司
明代
(《明史》地理志中施州卫下辖土司隶属关系表)
施州卫下辖土司众多,且各朝有较大变动,上图是根据《明史·卷四十四·地理五·湖广》之记载所绘制的土司隶属关系图。隶属关系非一直不变,《明史》说明如下:
木册长官司,元代为木册安抚司,洪武四年废,永乐四年三月复置,属高罗安抚司,宣德九年六月改直隶施州卫。
水浕源通塔坪长官司在《大明官制》中隶属于高罗安抚司,《明史》中则隶属于容美宣抚司。原来,“其先水浕源系散毛司之属,分茅土地大约在散毛领近,因唐氏买管长阳所属之安宁乡上三甲,移住此地,相隔遥远,容美有属司沙溪者,与散毛比近,故相调换。”
盘顺土司在《元史》中即有记载,明代洪武时曾置盘顺长官司,后为安抚司,盘顺司亲舍向明德还曾参加过万历年间的平播之战,但随后即消失于明末清初的激烈动荡中。其位置,《大清一统志》中记载是位于鹤峰州西。《大明一统文武诸衙门官制》中记载卯峒土司隶属于施南宣抚司,《万历湖广通志》则记载盘顺安抚司隶属于容美宣抚司。亦有文章认为卯峒土司即盘顺土司之后。
清代
经过明末清初的剧烈动荡,鄂中国西南地区土司之间实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容美宣抚司实力大增,升为容美宣慰司;盘顺土司消亡;明末出现沙溪土司、漫水土司,并有疑似自立的卯峒土司、百户土司。
右图为《康熙皇舆全揽图》中施州卫土司分布情况。
文物遗迹
明洪武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印通高8.5 长宽为7.1 厚1.4 钮长7.2 钮宽上2.9 下3.8 厚上1.1 下1.7。该印是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朝廷颁发给地方政权机关的印章,印为铜质正方形,印正面篆书阳文“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扁圆形钮,印背面阴刻楷书,右边是“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左边是“礼部造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日”,左边边上是“莅字三十二号”。该印1984年8月23日出土于利川市南坪乡梁雾山李从树的菜地里,由不法分子走私至建始县县城,被公安人员查获,移交到建始文管所收藏。
大日如来佛铜像
为明天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容美宣抚使司宣抚使信官田楚产施铜一千斤铸造,送给施州卫的。铜像分三节:佛像高92厘米、莲花座高28厘米、须弥座高60厘米,通高180厘米,重八百斤。铜像背后刻有铸造时间、容美土司和施州卫官员名。
参考资料
明洪武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01-07
鄂西土司遗迹调查.恩施州博物馆.2018-01-07
目录
概述
沿革及建制
地理
功能
下辖土司
明代
清代
文物遗迹
明洪武施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大日如来佛铜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