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莲(1914-1935.05),又名李才连、李彩莲,男,汉族,江西兴国人。曾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
李才莲出生于贫苦农家,1927年,他参加农会。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兴国暴动。1933年,转任少共
建宁县中心县委书记。当他赴任至
广昌县途中,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因组织需要被留在广昌县工作。1935年,
中国工农红军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按照中央的要求李才莲留守苏区,为大部队的撤离进行掩护工作。1935年5月,在
瑞金市突围时不幸牺牲。
人物经历
参加革命
李才莲出生贫苦农家。14岁在清源小学毕业。1928年,参加秘密农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工作中注意发挥自己有文化的特长,结合实际斗争编写歌词,如“五月当兵是端阳,靖卫狗子要灭亡;捉到首领谢世修,还要杀掉吕运苍!”、“六月当兵正是新,活捉地主杨彩庭;反动靖卫都肃清,再下
赣州市捉马。”
1929年8月,李才莲奉令调到万安文治区(黄塘)进行革命工作。这里是游击区,通过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发动群众起来斗争,使这个地方成为杨段县属的红色区域。
1931年5月,李才莲在任少共上犹中心县委书记兼少共上犹营前区委书记期间,组建了少年先锋队、工人纠察队、儿童团,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团体都健全起来。他常到工农夜校和列宁小学教书。他说:“革命必须发动群众”,认为“宣传、鼓动、说服和教育群众,是革命工作中首要位置的事情。”李才莲还亲自动手编辑刻印《
革命歌曲》集,发给队员们。每天早晨,李才莲都亲自去督促工人纠察队、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出操。一时,梭标闪闪、口号声声、歌声阵阵。
1932年,李才莲调任少共广昌中心县委书记后,广泛接触群众,对新区干部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进行了严厉批评。同时,联系工作实际,撰写了《开展自我批评》一文,刊载于《
青年实话》第31、32期上,告诫团员同志,希望引起大家注意。同时,李才莲大力表扬先进的干部,撰写《真正是模范》通讯稿发表在《青年实话》上予以表扬,号召向先进干部学习。李才莲注意抓典型来带动全面工作的转变。针对群众对革命信心不足的现象,李才莲和中共、少共广昌县委组织宣传队向群众宣传,报告目前革命的大好形势,揭破反革命的阴谋,使群众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为此,李才莲受到了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的表扬。
1933年初,李才莲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不久,主持召开了
江西省各县儿童局书记联席会议,检阅了江西过去的儿童工作,布置了四、五两个月的竞赛活动。为了进一步发动儿童支援革命战争,以江西儿童局名义给前线
中国工农红军写了公开信,向红军汇报江西儿童在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工作中的成绩,希望前线的“红军哥哥”多打胜仗。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的“红军哥哥”回信后,李才莲将信刊登在《青年实话》上,给了江西儿童很大鼓励和鼓舞。在创立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的运动中,李才莲先后到宁都黄陂、青塘等地指导工作,发现好的扩红经验和模范人物,就撰文在《青年实话》上予以推广和表扬。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集中后,李才莲被调去参加训练工作,指导新战士操练和掌握军事技术。1933年,李才莲当选为少共中央委员,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
1934年初,李才莲调到少共苏区中央儿童局工作,参加了
瑞金市少先队的突击运动。经过努力,瑞金县少先队人数发展到1224人,模范少先队发展到464人,均超过原来计划。他总结的经验是“一、组织宣传队深入青年中宣传发展少先队组织的意义,举行青年晚会来吸引青年参加;二、开展反消极怠工的斗争,对少先队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和怠工分子,要进行斗争,前者消除,后者批评;三、发展模范少先队时,要少先队干部带头参加。”这些经验,对于指导整个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少先队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同年7月,李才莲被任命为少先队总队长。遵照中央指示和要求,李才莲积极进行扩大
中国工农红军的工作,组织各县少先队补充到红军中去,壮大红军的力量。9月,他来到
兴国县征调新兵补充红军,由于工作太忙,十几天竟无暇回一趟已2年未回的家。临离开兴国前,李才莲才去信叫妻子
池煜华来县城见面,但妻子接到信时已过了约定时间,这一别竟成了夫妻永诀(他们婚后累计在一起不超过一个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而失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0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发布“大转移”命令:“兹将军委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伍组织第一野战纵队与主力
中国工农红军组成野战军同时行动。”第一
纵队代号“红星纵队”,第二纵队代号“红章纵队”。下午5时,“红星纵队”第一、第四梯队率先由梅坑、九堡等地向于都进发。前所未有的
长征开始了!
根据决定,留在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有第二十四师和独立三团、七团、十一团;江西军区一团、二团、三团、四团;赣南军区六团;闽西军区三个团;杨赣军分区十三团以及登贤独立团和各县独立营共一万六千余人。中央苏区以项英、陈毅、
贺昌、
陈潭秋、瞿秋白、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
梁柏台、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组成的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分局,项英任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李才莲任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
蒋介石除派薛岳、
周浑元十万人马结合其他部队“追剿”主力
中国工农红军,其他各
纵队二十万人留在
中央革命根据地,由
陈诚指挥组成“清剿”军。敌人的战略意图是从北、东、南向内收缩,集团兵力据守各县城和交通要道,用堡垒封锁的办法,将苏区分割成若干小块,把红军围困在越来越小的地方后,再“清剿”并彻底消灭。
血洒铜钵山区
1935年2月5日,根据中央政治局及军委的电报指示,中央分局在于都禾丰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部队分九路,分散向闽赣、
龙岩市、
东江、
赣州市、湘南、湘赣等地突围。1935年3月11日一大早,项英、陈毅等主要领导一起送别李才莲。突围部队一出动,即遭到敌人的疯狂堵截。北部
陈诚的十万人马由北而南拼命挤压过来,南部
陈济棠的六万部队也由南而北严加追堵、拦截。
李才莲率领独立第七团离开上堡后,一路大小经过10余次战斗,经过八天的日夜兼程、翻山越岭,经
会昌县到达
长汀县、
瑞金市交界处的白竹寨,侦察发现,该处已被敌军重兵把守、严密封锁,无法通过,无法和闽赣
省军区取得联系。为避免后面追兵与前面敌军的两面夹击,李才莲审时度势,带领队伍,几经周折,于1935年4月折回到瑞金铜钵山区。
铜钵山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25公里,坐落于九堡连塘与岗面、
于都县之间。山峰巍峨幽,号称“绵江第一峰”。3月中旬,
中国国民党就集中了3个师的兵力围攻瑞西特委所在地的铜钵山区。当瑞西特委和直属队发现敌军逼近铜钵山下的岗西、沙心、万田等地时,已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鉴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瑞西特委决定组织突围,将集中在铜钵山的瑞金独立营和政治保卫队、侦察连等直属部队与机关干部约1000余人,混编成3个大队,分3路突围。约定突围后到安治前集中,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第二大队随特委书记
赖昌祚、少共特委书记
钟民(后改名钟民)从铜钵山突围后,途经九堡时,再次遭到敌军堵截,最后仅存四五十人。
赖昌、钟德胜等到达安治前时,恰遇李才莲率独立第七团一部抵达,李才莲遂决定与瑞西特委一起活动。随后瑞西、西江两县领导人也各自带领本县独立营突破敌军包围,相继到达安治前会合。几支部队合在一起共200余人。经过整顿后,李才莲、赖昌祚、钟德胜等决定部队以铜钵山区为依托,在
瑞金市西部、
于都县南部展开游击斗争。
敌人在围攻铜钵山后,得知游击队与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会集于安治前,以两个师的兵力,加上瑞金全县地主武装,围攻安治前地区。李才莲、
赖昌祚、钟德胜经过简短、紧急的协商,决定部队作第二次大转移,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具体安排是:瑞西、
西江两县独立营返回本县,坚持分散的游击战争;将铜钵山和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两个大队。第1大队由李才莲、赖昌祚率领,第2 大队由钟天禧、钟德胜率领,分途向瑞金东部转移。
1935年5月的一天, 敌粤军第一军两个团突然“清剿”,李才莲率小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吸引、钳制进攻之敌,以掩护战友突围,命令大部立即转移。敌人快爬上山头时,李才莲大喊:“同志们,打啊!”战士们一跃而起喊叫着冲向敌人。在与敌军争夺主阵地的“拉锯战”中,红军、游击队的子弹越打越少,伤亡越来越大,最后弹尽粮绝。李才莲鼓励大家“血战到底,决不投降”,指挥战士们用石头砸,与冲上前的敌军作殊死肉搏。这时,李才莲的警卫班副班长露出贪生怕死的叛徒嘴脸,从身后瞄准李才莲开枪,企图抢去由李才莲保管但并不多的经费逃跑,李才莲中弹后咬紧牙关,用最后气力将叛徒击毙并壮烈牺牲,鲜血洒在铜钵山区。掩护突围的战士,在李才莲牺牲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直至全部战死。
确认牺牲
“我们当时不知道,战死人员中有一位是
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李才莲的衣着等,与红军战士并没有区别,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赫赫有名的李才莲也在其中。事后只作了一般的战况上报。要不,怎么不会邀功请赏?”多年后,一名参加过该次战斗的原
中国国民党士兵如是说,“如果不是你们(访问者)反映他的体貌特征,结合我们回忆,甚至直到现在,我们也难以想象,更不会知道他就是李才莲。”
正是当时敌人未作任何报道或回应的根本原因,由此加上全部参战红军战士的牺牲,使得李才莲的牺牲,长期处在“谜”的状态。
1937年,项英到延安向中央汇报赣粤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时,就谈到李才莲,要求中央查找这一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主要军事负责人。解放后,寻找李才莲的工作仍在进行。而另一边,他的妻子
池煜华也一直在苦苦寻找。甚至还在1950年请人代笔写信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信后,不仅给池煜华回了信,还批转给了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立即协助寻找。
受中共中央指派,中共中央党史办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时任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办主任的冯彬曾多次亲赴
江西省,反复调查并询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李才莲的情况。江西省委也曾派员专程到
兴国县调查李才莲的下落。中共赣州地委(现赣州市委)成立了“李才莲课题组”,专门负责寻找和整理有关李才莲的资料。兴国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查、梳理。大家还把寻找希望寄托在曾经在中央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将军、老领导、老红军、老战士身上,分别向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发出过信函、进行调查了解等。如胡耀邦、张爱萍回信说明了他们与李才莲的交往经过及李才莲在苏区时期的任职情况;陈丕显反映李才莲可能被其警卫员叛变杀害等。
终于,1983年,中共赣州地委从保存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重要材料,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曾任(长)汀瑞(金)特委书记和汀瑞游击队政委兼支队长的
钟民,于延安整风期间,专门撰文回忆的关于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于都分九路突围的详情。较详细地说明了李才莲在突围后前往闽赣途中,队伍被敌军打散,李才莲率余部返回
瑞金市与钟民所在的部队会合,在该县九堡乡铜钵山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一次突围中,李才莲被自己的警卫员叛变杀害,壮烈牺牲。结合其他来自各方面的证明和史料,在李才莲牺牲67年后,这一结果得到了证实。
个人生活
1920年,9岁的
池煜华嫁给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1929年
春节前夕,年仅15岁但已是少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在祖母操持下,与池煜华圆房。第三天早上,李才莲告别蜜月中的妻子,随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