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是一曲
苗族人民的颂歌。这首作品曾被中国艺术团多次在国外演出,被称为“中国的
云雀”。
该曲是1974年,
白诚仁特意为笛子演奏家
俞逊发,新发明的
口笛创作的曲目,采用了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以
贵州省凯里一带流传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为创作蓝本。该曲还曾被改编成
小提琴、竹笛等多个版本。
1975年《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
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乐曲短小精悍,曲调热烈明快,既保留了原口笛音乐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特性,并吸收了
二胡的滑音、笛子的花舌等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表现了
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音域宽广、情感丰富、对比明显,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创作背景
苗族因为历史上战乱、迁徙等方面的原因,其居住地多是在雷公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正是在这种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铸造了当地苗民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
民俗音乐,“飞歌”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歌谣之一。飞歌旋律悠扬,高亢嘹亮,音调极富特色,其中“535”和“b3”音都是极具
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
苗族的飞歌明朗高亢,旋法大起大落,多连续的上下跳进,给人以有棱角之感,节奏自由舒展,往往是几个密集的音符后突然放开,任意延长,展现出站在山高谷深的
苗岭上纵情呼喊的律动特征。较长时值的“角”音常有两种走向:一种时上行滑到徵音;一种是下行滑至宫音,经过羽音进入徵音。在向下滑音过程中,降低一律的角音较为明显,色彩突出。
作曲家
白诚仁为学生
俞逊发创作
口笛曲目,以
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采用了苗族生活素材来进行创作的,取
凯里市一带流传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为创作蓝本,在这首
民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编创,曲调保存了飞歌原有的风格特点,运用转调、节奏变化以及模拟鸟鸣等手法,使乐曲有了较大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很美的苗岭早晨
风景画,并且是具有发展脉络的一首“A-B-A”对比明显的曲式结构的
声乐作品。
作曲家
陈钢于1975年根据白诚仁的口笛独奏曲改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也是取自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
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歌曲鉴赏
笛子曲
笛子曲引子悠长抒情,红日初升,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鸟鸣嘤嘤。深树中鸟儿睁开惺忪睡眼慵懒而活泼的歌唱。日高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呈现出
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转入主题部分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快速的节奏表现百鸟争鸣,欢呼雀跃,自由自在。
二胡扬刚之声流露出苗族人民勤劳忙,轻巧轻灵的吐奏,配合着
口笛独特的音色,体现出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儿清脆鸣声,苗族人民热情、积极的劳动场景,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鸣明丽清脆,结合苗族飞歌的旋律,一时分不清鸟鸣和苗族人民的歌唱,此时鸟、自然、人和谐相融,苗岭人民幸福的生活令人热切向往。急速的高潮戛然而止,曲子转慢抒情,苗岭和谐之景、深远之境、幸福之情洋溢而出,再现主题,悠长的歌声绵绵不尽,三日绕梁,回味无穷,令人喜跃舞,弗能自禁,流连忘返。
小提琴曲
乐曲分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
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
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
松柏苍翠的
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小提琴吸收
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啭啁啾,
钢琴配合鸟鸣的
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的乐段组成。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
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随后第二个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刮奏之后,第三个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第三部分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犹如芒筒低吟,
排笙高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嘎然而止。接着,音乐又转入自由的散板,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社会评价
苗族飞歌是居住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区的苗族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
白诚仁先生改编的
口笛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缓缓奏出,描绘一幅
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加之欢快、热烈的节奏,刻画苗族人民开朗、愉悦的心情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乐曲的引子部分以
苗族音乐中极富民族特点的“飞歌”旋律为基础,描绘了苗家山寨幽静、恬淡的自然风景,笛子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清脆婉转的鸣唱,仿佛让听众置身于清新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大森林之中。
陈钢以后,又有些作曲家将这首作品改编成竹笛、
古筝、
电子琴等
器乐独奏曲进行演奏,使其具有更广的传播性。先生改编、移植的
小提琴独奏曲,使小提琴演奏在技能技巧上有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乐曲有了较大的扩展,以ABA三段体的形式作为乐曲发展的框架,运用各种作曲手段,使其成为一首完整的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柔美的音色及欢快、跳跃的演奏技法,完好地表达了苗寨旖旎的山水风光以及
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
《苗岭的早晨》是一曲苗族人民的颂歌,其原型及其流变,深刻反映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这是时代需要所赋予的立体性传播方式,使其更富于时代感和现实感,较之其“口口相传”的原生传播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更易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使其飞出苗岭、飞向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苗族人民及其性格特点,使苗族人民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苗族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苗岭的早晨更加绚丽而多彩。
作者简介
白诚仁
白诚仁(1932~2011),作曲家。四川成都人。1955年毕业于
东北地区音乐专科学校声乐系。1961年入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学习。1963年后,历任
湖南省歌舞团演员、作曲、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湖南分会副主席。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有歌曲《
挑担茶叶上北京》、《
洞庭渔米乡》、《
苗岭连北京》,歌剧音乐《灯花》等。歌曲《围坐火塘唱苗歌》198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征歌
二等奖。湖南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授予他“湖南省杰出成就音乐家”荣誉称号。
陈钢
陈钢(1935~),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师从于父亲
陈歌辛和
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
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
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求学期间即以其与
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蜚声中外乐坛。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
加拿大、
法国、
新加坡、中国香港、
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
三只耳朵听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