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转
内外转
内外转是一种针刺手法,其中捻针时,大指向外推动称为左转或外转,而向内收缩则被称为右转或内转。这一术语最早见于《针灸大成》,书中提到:“左转从外则象天,右转从内则象地。”
名词来历
早期
内外转的概念源于早期韵图,当时将各种图表分为两大类。在梵语中,“转”(parivarta)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日本学者释安然在其著作《悉昙藏》中提到了“转”的概念,他描述了一种通过不同的辅音元音组合产生不同声音的方法。此外,他还指出,在某些情况下,辅音群中的其他元素也会受到元音的影响,发生改变。
后期
天宝时期,唐僧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了“转”的概念,他认为这是由梵天创造的文字规则。释安然在《悉昙十二例》中进一步阐述了“转”的概念,强调了辅音群中各个元素的变化规律。唐智广的《悉昙集纪》提供了具体的例子,显示了发音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含义
对于“内转”和“外转”中“内”和“外”的具体含义,明朝时期的吕维祺在《同文铎》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内”指的是那些没有单独对应的汉字,只能与其他汉字结合使用的音节,而“外”则是指那些拥有独立汉字的音节。然而,这种解释并没有明确指出“内”和“外”最初的命名原因。
现代解释
后来的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现代语音学的观点来解释“内转”和“外转”。罗常培在他的文章《释内外转》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但他提出的理论并未得到普遍认可。王力在《汉语音韵》中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种解释缺乏说服力。因此,尽管“内外转”作为一个传统的术语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其确切的含义,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参考资料
内外转.e时空资源导航.2024-11-09
内外转.内外转.2024-11-09
内外转.中医世家.2024-11-09
目录
概述
名词来历
早期
后期
含义
现代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