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一本由铁凝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1983年第2期《十月》杂志,并于次年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该书描写了女中学生安然因穿了一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纠正老师教学中的失误以及常跟男孩子们一起玩而被别人存有偏见,也因此成为了评三好生的阻碍。姐姐为了帮助安然,违心地给韦婉送去了电影票,并在期刊上发表了韦婉的诗作,安然得知真相后,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思索,米晓玲由于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刘冬虎因父母分离转校,安然家中发生大火,红衬衫被烧毁,最后安然意识到了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辛的一面。小说通过对群体的人物刻画以及赋予“红衬衫”的不同意义,“红衬衫”与时代精神之火构成了内在的传承关系。“红衬衫”的价值最终被肯定,燃烧代表了新的开启,从而建构了80年代人格精神,展现其焕发着勃勃生机,既昂扬向上,又洋溢着纯真之美。
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3年获“《
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1985年3月,改编拍摄的电影《
红衣少女》公映,该片获1985年
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
一等奖。
创作背景
经历“文革”的伤痛后,积极开放的时代精神作用在个体身上,一方面产生了“启蒙性”作用,个体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能动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关于时代与个人关系问题的新认识,不同思想矛盾间冲突加剧,在现实问题前,个体面临着50-70年代未曾有过的选择与挑战。《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铁凝从小生活在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
铁扬和母亲都从事艺术工作,铁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艺术熏陶,对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显然有着很大影响。
铁凝是一名热爱生活的女性,她的经历大体上是平稳的,但她也遭遇了工作和情感上不顺心的事,然而这并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始终充满热情地去体会生活的情趣,这种生活态度决定了铁凝对文学世界构建的方式。在创作小说时,铁凝把日常生活引入
小说叙述之中,她虚构的文学世界与真实的生活世界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是互相连通、互相渗透的。这既是她的基本写作方法,也是她的文学认知。
安然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铁凝以自己的妹妹为模特儿塑造的。铁凝的妹妹比她小六岁,当时正是一名高中生,铁凝对妹妹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据说在写作过程中,她还与妹妹一起切磋。铁凝最初给小说起的题目是“神圣的十六岁”,后来还是与妹妹共同商定了这个充满色彩的标题:“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可以说,这篇小说是她与妹妹共同完成的。
内容情节
安然,一个充满个性与活力的少女,她的独特魅力让她在人群中既有人欣赏也有人非议。她的身上,既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也闪耀着未来的光芒。她的姐姐安静,一位深沉而温柔的姑娘,深深理解这个16岁妹妹的内心世界。姐妹二人感情笃深。安然最怕姐姐结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还怕每学期末的评“三好”。连续三年评上三好学生的,考大学时可以得到照顾。
高中生活伊始,安静送给安然一件大红衬衫,这件衬衫让安然显得更加神采奕奕。然而,安然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她聪明、刻苦,成绩优异,对同学热心帮助,本应顺利评为“三好学生”,却因曾得罪班主任韦婉和揭穿班长祝文娟的虚伪而陷入困境。姐姐安静了解到妹妹的苦恼便去拜访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学韦婉。韦婉出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的种种“坏”表现,并特别强调,安然现在打扮起来了,还穿了一件红衬衫,这是一种迹象,要引起注意。
这使得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因“评三好”事件而紧张起来。安然的妈妈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长年的刻板生活让她满腹抱怨,督促安然为高一的三好学生名额努力,安然的爸爸思想开明,却因不愿用自己的画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面对姐姐的窥探和妈妈的责骂,安然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姐姐安静是某文艺期刊的编辑,安静为了帮助妹妹评上“三好”,违心地给韦婉送去了电影票,并在期刊上发表了韦婉的诗作。韦婉为了回报,在“评三好”会上暗中操作,将安然评为“三好学生”。然而,这并没有让安然摆脱困境,反而引发了一场针对她的攻击,甚至连她心爱的红衬衫也成了被指责的对象。
安然感到十分委屈,当她得知姐姐与韦婉之间的“交易”时,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思索。后来安然家中发生大火,她的红衬衫被烧毁。她开始意识到生活并非只有快乐和轻松,还有猜忌、困惑和冷漠。她的朋友们,如米晓玲和刘冬虎,也因为各自的困境而离开了她。尽管如此,安然依然坚定地面对生活,她要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她知道,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辛的一面,但她愿意勇敢地去面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物介绍
安然
她是一个16岁的女中学生,她是圆圆的脸,一米六几,一百三十多斤,健康而有活力的体型,喜欢跳“双摇”。性格单纯、直率,像个“假小子”。她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和习俗,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真实的自我。在学校里,她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与老师和同学产生冲突,但也因此逐渐成长和觉醒。
安静
安然的姐姐,是一位文艺期刊的编辑。她相对更加世故和老练,为了妹妹的事情,她不得不与世俗妥协,虽然她的行为有时是出于对妹妹的关心,但也反映出她在现实面前的无奈,最后嫁给了离婚带孩子的男人。
韦婉
安然的班主任,安静的同学。她有着世俗的偏见和自私的一面。她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对安然产生偏见,并在“评三好”的事情上搞小动作,对安然进行了不公正的评价和对待。
米晓玲
安然的同学兼朋友,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改做售货员,即将参加工作,米晓玲表面上欢喜,可以因为安然对于一幅画的点评而大哭。
刘冬虎
安然玩得比较好的男同学,父母情感不和,面临着家庭的解体,最后离开学校,去其他学校上学。
祝文娟
安然的班长,缺点是胆小,她在学校对于老师绝对顺从,而对安然家的火灾,她第一个想起要关阀门和叫救护车,却并不敢冲上去救人。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着力刻画的是安然这个十六岁的年青女孩子的形象,来表心灵的纯净,又通过描写安静对安然的真挚感情与韦婉评安然为“三好”生的对比,表达了真诚与虚假、高洁与庸俗、勇敢与怯儒并存的纷纭杂呈的世界。
善的主题表达
作品中借助安静的视角认识到,所谓“普通人的生活”,大多时候“既不曾飞黄腾达,也不会时来运转”,呈现出“莫辨是非”的样貌。对于生长在80年代的普通人而言,在承载了“文革”的记忆后,在商品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曾经趋同的价值观念被打破,不同价值观念形成并在生活中彼此发生摩擦,碰撞出思想火花。而在这样的碰撞中,一对女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学习成长,自我建构了积极向善的价值观。
在小说中,安静对于每一个人的观察与思考都经历了修正过程:即将参加工作,米晓玲表面上欢喜,可以因为安然对于一幅画的点评而大哭,让安静对她产生新的认识。祝文娟的缺点是胆小,她在学校对于老师绝对顺从,而对安然家的火灾,她第一个想起要关阀门和叫救护车,却并不敢冲上去救人。安静也正是在此时更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思想的复杂性,不同的人和各种价值观念构成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清一色的社会价值取向也不可想象。这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内在体现本身是群体性“向善”的,安静是“自我选择式”地发现了每个人突出的闪光点,作品中出现的大多角色既存在人的缺点,也具备着人应有的“善念”,这种"善"正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普通人的思想意识代表。所谓"善”的群体想象,在于铁凝准确捕捉到了在1980年代普遍存在的人性特点,折射出在时代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反省意识。安静与安然姐妹的价值意义更在于,她们的思想成长过程是一种挣脱思想束缚的真实情绪流露,而她们的价值选择则代表了并不完美的普通人中始终保存的"善念”。
时代精神构建
在围绕安然的“三好学生”评选的全文中心事件上,“红衬衫”实际以行文线索的形式存在。同时,“红衬衫"也代表了各种思想观念矛盾。在班主任韦婉的眼中,“红衬衫"是女中学生需要防范的思想倾向;在姐姐安静眼中,“红衬衫"是证明妹妹青春的标志物;在妹妹安然自己的理解中,“红衬衫”是不让穿就一定要穿的个性宣言。到了一场大火之后,“红衬衫"成为碎片,但安静似乎又看到了新的“热情与希望”的火焰”。经过几次质询,“红衬衫”与时代精神之火构成了内在的传承关系。“红衬衫”的价值最终被肯定,作者有意通过从“红衬衫"到“火焰”的象征性意义来表明,“燃烧”这并不是一切事件的结束,而意味着新的开启。
被赋予时代精神理想的安然,她的形象冲破了旧有的价值观念,敢于质疑,敢于打破,有美好的精神追求,具有人格缺点,又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成长、发生思想转变,这样的精神觉醒过程本身展现着现代人的价值意义。安然的存在,显示了铁凝对于80年代人格精神的表达,“被建构”的80年代时代精神,源自一种在城市化背景下自生的个人价值认可,即在经历怀疑和动摇后,依然能够自我肯定人性中“善”的部分,坚信社会理想的存在,在价值观的选择中最终肯定自我价值,而这样的80年代之人格精神状态以群像化的形态呈现于本文之中。
写作手法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在自述过程中不断回溯往事,“我”是安然的姐姐安静。这样的叙述使得作者能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来表达对一位中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的理解。
小说的基本情节都是围绕安然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展开的,这恰巧是《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对当时小说创作格局的突破,也就是说,这篇小说突破了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格局,将日常生活叙事引入小说场景之中。铁凝能够跳出当时流行的
小说叙述模式,大胆地把日常生活引入小说叙述之中,这缘于她对日常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她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
作品以抒情散文式的笔触,在众多的生活细节中,娓娓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道出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隐微、震颤和波澜。小说利用侧面烘托体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基本是从安然的家庭方面来塑造她的性格的,而学校生活和几个主要同学的状况是通过安然或安静从侧面讲述出来的。
获得荣誉
作品影响
小说把安然真诚、纯洁的心灵面对生活中污垢,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世俗偏见,陈腐观念,自私虚伪在怎样地损害、扼杀、压抑着安然美好、健康的灵魂,从而唤起人们为保卫健康、美好的东西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唤起人们在洁白的心地面前去净化自己,从而促使人们去反思过去几代人的成长,并且思考应该怎样去培养一代新人。这,就是安然形象的现实意义。
《没有钮扣的红衬衫》自发表后就受到了广泛关注,2015年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出版的《百年经典·中国青少年成长文学书系》中收录了本作品。201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孟繁华主编的《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也收入《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该小说还被
峨眉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了电影《
红衣少女》。
《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不仅在中国境内被广泛阅读,还流传到了其他国家。1988年,
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由
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
红衣少女》。
作品评价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以较大的生活容量和思想容量,把眼前急剧变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集中到十六岁的中学生安然身上。(《中国当代文学》评)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一发表就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它不同于当时的大部分小说侧重于从社会层面进行宏大叙事,而是把目光聚焦于家庭、校园中的日常生活。(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贺绍俊评)
那部小说气质卓然,清澈鲜明,读来兴致盎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莉评)
衍生作品
四川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年轻女导演
陆小雅无意中在《十月》杂志上读到这篇小说,觉得小说传达出的情绪与自己当时的心境特别相通,便专程到
保定市找铁凝商量,要把小说改编成电影。
1985年3月,峨眉电影制片厂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拍摄的电影《
红衣少女》公映,影片由陆小雅执导,
邹倚天、
罗燕、
朱旭、
王频、
黄宗洛、
李岚等主演。该片获1985年
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