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昆,194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是一位老艺术家、教授,同时也是书画家、瓷器艺术家、收藏家。他曾任武汉市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现任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2005年,他在
德国发现并促成包括“高宗纯皇帝”乾隆牌位、“百鸟朝凤”寿帐等一批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级文物归国。2014年,他创意设计了武汉市城市形象 logo。2019年,他创办了云英艺术馆。
人物介绍
文化名人、书画家、瓷器艺术家、教授李寿昆 云英阁李寿昆工作室
李寿昆,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文化名人,文化艺术活动家。著名中国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卓有成就的瓷器艺术家。曾担任
影视编导,大型文艺、电影、音乐、戏剧、美术活动的策划人及编导。现任元丰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荣誉主席、
湖北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道教长春观文化顾问、道教
绍龙观特别顾问等职。
作品被国内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广泛收藏。现在北京和武汉、江西景德镇设有个人工作室,全心致力于各门类艺术作品的创作,收藏以及在国内外各地举办宗教、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人文讲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李寿昆是著名国画家
徐松安的关门弟子,早年跟随徐松安研习绘画、书法和篆刻,后又师从
中原地区著名历史学家
章开沅先生,深入研究历史、宗教及中华元典文化。“文革”期间,李寿昆一直在武汉书画院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被借调到北京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1983年,李寿昆担任著名导演
李翰祥的秘书兼副导演,参与拍摄电影《 火烧圆明园》。在北京工作4年期间,创作了电影剧本《
大漠紫禁令》,1986年,该片正式上映。武汉地方志记载 80年代,
陈作丁、
诸文龙、魏康祥、黄志(黄志无之)、
乐建文、
刘一原合作《 万里长江图》(巨幅长卷150米),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作人题写画名 《万里长江图》,在中国美术馆和
深圳美术馆展出,在人民日报、星岛日报及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各级报刊上报道。在全国获得赞誉。
1989年始,李寿昆出国游学。在5年的时间里,他走遍全世界40多个国家,每到一地都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外讲学期间,他发现国内许多珍贵 文物流落国外,痛心不已,于是尽可能的出资将这些文物购回。
1999年,正在
德国讲学的他,应
欧盟一位官员的邀请,到对方家中做客。在这位官员的家中,他看到了许多
中原地区瓷器。官员对他说:“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就是瓷器”,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如果不对中国瓷器有所了解,将是一种人生的缺失”。
2000年4月21日,他来到瓷器之都景德镇,着手研究瓷器。他将
中国传统书法及写意花鸟山水创作手法,成功运用到青花釉里红瓷器
烧造之中。他还参与策划起草了景德镇御窑历史文化博览园的设计方案,整体恢复陶瓷工业项目,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2006年,李寿昆率武汉民间经济文化代表团访美,其书画瓷器作品被美国前总统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阿诺德·施瓦辛格、参众两院多位资深议员及朱莉娅音乐学院、劳伦斯工学院等多所大学收藏,还获得美国
南加州2006年度杰出艺术贡献奖、
洛杉矶市民和
新墨西哥州波塔丽斯市城市金钥匙等多项荣誉。
人物访谈
身为武汉人的李寿昆,对荆楚文化情有独钟
如何看待如今流行的文化?如何让高雅文化推广开来?如何定位荆楚文化?
李寿昆:文化是
意识形态和经济的集中反映,是社会公器。如今,社会上低俗文化泛滥。像
郭德纲和
小沈阳就是低俗、媚俗、庸俗、恶俗的文化。高雅艺术不主动占领市场,低俗文化就会有市场。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文化的禁,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乏味。随着
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比较自由,这就刺激了人们的感官欲望。快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得人们只愿接受“快餐式”和刺激感官式的东西。但是物极必反,不能一味的放任。说这些,并不是不需要民俗的东西,只是大众民俗的太多,同样也需要有高雅的艺术。
如何让高雅文化推广开来?
李寿昆:物质建筑是一时一世的,精神建筑却是永恒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将高雅文化推广开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前些年,在德国鲁尔地区考察,令我感触深刻的是,当地从事艺术文化的工作者,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他们不为生计发愁。而且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文化艺术的保护,每年由政府出钱,安排居民免费观看180场高雅文化艺术表演。由此看来,推广高雅文化,让更多的人接受、热爱高雅文化,不仅需要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自觉抵制低俗、媚俗、庸俗、恶俗文化。就好比一个乞丐,在面对
汉堡包和满汉全席时,会选择满汉全席。故而,政府要提供好的文化,人们才会正确的选择。
如何定位荆楚文化?
李寿昆:荆楚文化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荆楚文化是历史赐予湖北的珍贵礼物,古往今来,
苏轼、
李白等大批文化名人热爱荆楚文化,到楚地就不走了,留下了众多流芳千古的艺术文化作品,这正是荆楚文化的魅力。
每次出国讲学或是在国内各种场合,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宣扬荆楚文化,总是能得到当地民众的追捧。他们对我个人的欢迎,其实是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对荆楚文化的赞美。像荆楚文化这样的好文化,应该要更好地传承,将它传承给全体中国人民,形成文化上的共同喜悦。我坚信,有着独特的地域环境的荆楚文化,未来一定发展得很快。我对湖北未来的文化发展,充满了信心。
明年就是
辛亥革命成功100周年。强大的传统文化底蕴,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何辛亥革命只在武汉才取得了成功的原因。
我的工作室经常是高朋云集。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近日,我与著名的中国文化史及辛亥革命史专家
冯天瑜先生共同制作辛亥人物瓷器画面。冯先生手绘辛亥人物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黎元洪、秋瑾,
蔡锷、
邹容、
林觉民、
吴兆麟、彭刘杨三烈士的人物瓷画,我再补景题字,再现
辛亥百年英烈的光辉。
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神秘国宝暗藏怎样的身世?大量珍稀国宝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
百鸟朝凤”寿帐、镂金嵌宝石金螺、宋代画家
米芾的绢本字“离骚经”在内的一批海外回流国宝级文物近日即将在京拍卖,引起关注。
国宝身份渐渐浮出水面。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发现人李寿昆。
李寿昆,乾隆牌位在
德国一个地窖被发现,但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国讲学,主讲“中国佛教与
基督教的比较”。德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马先生得以在当地结识很多朋友,还认识了在德国做生意的
经济学博士薛小丹。一见如故的两人最终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归国之路。
薛小丹在德国生活19年,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
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对文物有共同爱好,德国有条和巴黎香丽舍大街齐名的“国王大街”,坐落着数十家古玩店。那里经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成为了他们搜寻各种汉文化收藏品的去处,搜寻也为他们日后
鉴别天然玛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年前,他们与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
德国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并在电视和电台开始发布广告,愿意帮助收藏者鉴定文物,同时希望收购各种中国文物。
2004年12月,与 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国人迪亚克看到广告后,对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艺术品产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请到了家中。年届六十的迪亚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国南威州
杜伊斯堡,该市是一个地处莱茵河畔的传统古老之城。
德国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存放杂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风和湿度的“保险箱”。薛小丹来到迪亚克家的地窖,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书画等。薛小丹多年鉴宝的直觉告诉他,混迹其中的一个牌位和半幅寿帐出自清宫皇室。
薛小丹将发现的细节通过互联网告诉了已经回国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来到迪亚克家中。经过一番了解,迪亚克的父亲曾是一位工厂主,地窖里的一些艺术品是其二战时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
上海市、南京、武汉等地传教,十多年间,其祖父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或许当时
八国联军总司令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同是德国人的缘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寿帐成为司令给传教士的“礼物”。祖父回国后,就将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现在。
通过鉴别,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而高宗纯正是清朝
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当记者问到牌位的原处时,李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认为有跃制之闲,属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处曾经的皇家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
圆明园和
沈阳市(现沈阳故宫),这个牌位很可能是
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
而同时被发现的高6米、宽3余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
野生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李先生确定,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宫庭藏品。寿帐是种可开合的挂饰,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贵,遗憾的是,这次发现的寿帐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一番商讨,迪亚克愿意将这两件中国珍贵文物转卖给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迪亚克曾经到过中国,他认为中国文物理当回到中国,如果条件合适,他将陆续拿出其他收藏,但这并非为了钱。”
镂金嵌宝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著名收藏家之手。“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这些东西,而我们正在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这位收藏者非常爱国,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
虽然来历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为一件珍品。金螺属于
法螺的一种,是
清代初期
西藏自治区供奉给清朝政府的藏传法器。各种
海螺中,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
白法螺。
11月16日 国际知名学者、著名书画家、瓷器艺术家李寿昆先生,他以其丰富的个人经历、深厚的文化涵养为在座的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
讲座的主题是文物鉴赏与收藏,可是所有文物的起源和发展都要以文化为背景和土壤,因此我们的讲座也从
中原地区兼容并蓄的文化说起。李先生谈到,在世界多样化的文化中,要数中国文化最博大精深。我国传统上由国家掌握生产资料,官方对物质的掌控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在沿袭、继承和发展上必定会优于其他文化,同时我们丰富的汉字也为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中,我们激浊扬清,去粗取精,当代更以“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着世界的和平发展。
谈到文物收藏,李先生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下文物拍卖的分类,一般来说,文物拍卖的类型分为三类:瓷器,书画和杂件。当代的拍卖体系包括以专门人士鉴定和公示拍卖为一体的拍卖公司和将两者分开的拍卖公司两种。尽管当今世界拍卖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我国的拍卖体系却仍是有待完善。从1993年我国创建第一家拍卖公司至今,我国的拍卖事业还是经历了一些坎坷,尽管现在发展速度较快,但也仍旧存在拍卖地区局限,公司数量稀少的问题。
但他也说到,现在与以往相比,很大的进步在于法律政策的完善——它给个人收藏提供了很多机会。
对于文物收藏,他的心得有以下四点:一、收藏讲究“缘分”,很多时候不可强求;二、注重文物客观的价值,它们不会以人的个人喜好为转移;三、把握每一次收藏的良好契机;四、不要用自己收入的主体部分去购买文物。
接着他给我们具体地讲了瓷器的发展历史、收藏和鉴赏,其间穿插了他个人研究瓷器的心得。他为我们讲述了8年来为瓷器事业孜孜不倦付出,辛辛苦苦劳作,勤勤恳恳奉献的一些故事。他在绝境中的乐观,在困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讲到了瓷器从上古时期起源经
魏晋、
宋朝到明清时达到顶峰的历史,并着重强调了瓷器在宋朝、元朝和“康雍乾”盛世的发展。宋朝时以景德镇为首的四大瓷都的繁荣,以汝窑为荣的五大瓷窑的兴盛;
元朝极具技术水平的青花瓷,原料来自西亚,方法来自大食;清朝瓷器的盛大雍容繁复精细……对于“康雍乾”盛世,瓷器发展到顶峰这一历史现象,他给我们做了专业的分析,“那时的制作不计成本,不计时间,往往是皇帝以国家的名义组织全国最好的工匠进行制作。”
除了瓷器,李先生还讲了玉器的发展,包括玉的种类,玉的取材,玉的“大众化”过程等等。之后他谈到了绘画,并将中西方绘画艺术进行了简要对比。李先生一边给我们讲,一边结合实物赏析。
最后,李先生谈到:“我只是这些‘产品’的保管员,它们是文化,是社会与人类共同的财富!”他承诺,今后将把自己收藏的一部分捐赠给我校,让艺术被更多的人享用,把中国艺术发扬光大!
艺术家瓷瓶上绘画辛亥人物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等十多位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被李寿昆精心绘制在一个个瓷瓶上,栩栩如生。前日,我省瓷器艺术家李寿昆,在
华中师范大学云英阁展示了他的新作品。
李寿昆介绍道,辛亥革命100周年,他与中国文化史及辛亥革命史专家
冯天瑜先生共同制作辛亥人物瓷画。由冯天瑜手绘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黎元洪、秋瑾、蔡、
邹容、
林觉民、
吴兆麟、彭刘杨三烈士等人物瓷画,再由李寿昆补景题字。
1999年,正在
德国讲学的李寿昆应
欧盟一位官员邀请,到对方家中做客,在其家中,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瓷器,该官员一再盛赞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对李寿昆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学者,如果不对中国瓷器有所了解,将是一种人生缺失”,从此,李寿昆与瓷器“结缘”。
次年,李寿昆来到
德化县景德镇,着手研究 瓷器,他将中国传统 书法及写意花鸟 山水创作手法,成功运用到青花釉里红瓷器
烧造之中。很快,他的书画瓷器作品受到好评,曾被美国前总统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阿诺德·施瓦辛格等人及 美国多所大学 收藏。
百科 心象风景
社会活动
2021年6月11日,文清堂
唐清元先生、陈浩先生与友人等前往武汉云英阁艺术馆拜见老艺术家李寿昆先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对于个体生命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