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辨伪学史
中国辨伪学史
《中国辨伪学史》由杨绪敏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6月1日发行,旨在总结中国历代辨伪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探讨辨伪学家的思想和方法。
内容简介
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强调,任何学术研究都应以辨别真假为基础,否则研究成果将失去价值。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大多数知识来源于书籍,而伪书的存在使得辨伪成为整理旧学的关键步骤。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中原地区古代就出现了对伪书、伪史、伪说的怀疑态度。许多学者致力于考证这些领域的真伪,其中一些人对中国辨伪学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成果,有助于引导年轻学者深入研究国学。
作者简介
杨绪敏,1953年生于江苏省睢宁县,1978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他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厦门大学深造,并在华中师范大学跟随张舜徽教授完成了历史语文学研究生课程。曾任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历史系主任,现为该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多个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他是古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包括《中国辨伪学史》在内的多部专著。
目录
第一章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伪学初起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
第一节 古史传说与先秦典籍整理、研究之概况
第二节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对伪说、伪书产生原因的初探
第三节 秦始皇焚书及其影响
第四节司马迁作《全本史记》对秦史料的考辩及处理
第五节 两汉的造伪及辩伪
第六节 王充的“疾妄求实”思想及对伪说、伪书之考辩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伪与辩伪
第二章 辨伪学的发展时期--唐宋
第一节 唐宋古书、古史辨伪之概观
第二节 刘知几疑古惑经思想及对伪史、伪说、伪书的考辨
第三节 啖助赵匡对“春秋三传”的怀疑及考辨
第四节 柳宗元与诸子及基他典籍的考辨
第五节 欧阳修对儒家经传的考辨
第六节 郑樵与《诗辨妄》
第七节 朱熹考辨古书的成就、方法及影响
第八节 叶适与《习学记言
第三章 辨伪学的成熟时期--明清近代
第一节 明清近古书、古史辨伪之概观
第二节 宋濂与《诸子辨》
第三节 梅鷟与《尚书考异
第四节 胡应麟对伪书的考辨及伪学理论的总结
第五节 姚际恒考辨古书的成就及影响
第六节 阎若璩与伪《尚书》的定案
第七节崔述与《考信录
第八节 刘逢禄与《左氏春秋考证
第九节 龚自珍魏源的辨伪思想和成就
第十节 廖平与《新学伪经考
第十一节 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
第十二节 梁启超对古书的考辨伪理论的总结
第四章 辨伪学的再发展时期--现当代
第一节 现当代辨伪古书、古史之概观
第二节 胡适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料的清理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第三节钱玄同对古书的考辨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第四节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
第五节 罗根泽与诸子的考辨
第六节 郭沫若与古史的考辨
第七节 集伪书考辨之大成——张心澄的《伪书通考》
第八节 竹简帛书的出土对古书辨伪的作用及影响
参考资料
中国辨伪学史.百度学术搜索.2024-08-31
中国辨伪学史.豆瓣读书.2024-08-31
中国辨伪学史(修订版).缺书网.2024-08-3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