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三部曲
《我们》等书籍的合称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及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为20世纪文坛“反乌托邦三部曲”,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介
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名词是后人所选定的,这三本书是:
苏联的叶·扎米亚京的 《我们》
英国阿道司·赫胥黎的 《美丽新世界》
以及最有名的乔治·奥维尔的 《1984》
《我们》的成书比后两本要早20年上下。那个时候人们的想象力大概还没有在科幻和社会学方面被完全激发出来,所以我读了一遍《我们》所感受到的阅读性和想象力还有震撼的感觉,说实话远远没有后两本强烈。但是20年的时间使得这本书当之无愧的成为开山鼻祖。也许《1984》里面的老大哥(Big Brother)这个概念还是从《我们》里面的大恩主这里抄来的呢。
除了描写一切都统一起来的大一统王国以外,大一统王国存在的道德基础和哲学基础,也就是追求那个终极的数学,追求机械性和理性,这个概念倒是很有新意的(其实好像机械唯物论,叶夫根尼·扎米亚京不愧是10月革命的成员)。尽管更为著名的《1984》里面对末世的描写更加阴暗和直白,但是《1984》里面的大洋国的统治却是完全基于暴力和极权主义,作者忘了给它安排一个哲学和道德基础啦!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保罗·乔治。奥维尔作为一个西方人,他心里的国家概念大概就是契约论式的,大概没有哲学和道德基础这个概念。而叶。扎米亚京作为一个苏联人,东方色彩更加浓重一些,所以也就很自然的总想着给自己笔下的国家找一个最高目的和理念出来。
作品简介
美丽新世界
作者:[英]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王波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年:2005-6
页数:255
定价:20.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重现经典
ISBN:9787536671805
内容简介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作者简介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Huxley,1894—1962)是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他是生物学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一幢银灰色的大
一个庞大的金属柜
意外的消耗
年轻的贝塔减技术员
冷冻和不舒服轮番轰炸
第二部分
孵化与条件设置中心
一个致命的弱点
第三部分
空气里布满了睡意
那个声名狼藉的人
棕色头发的女人
最严格的传统
睡眠教育专家伯纳马科思
喜欢就可以给自己放个假
第四部分
换瓶间里的小伙子
整整迟到了七分钟
命令守门的伽玛加
话语真能达到力透纸背吗
第五部分
皇家森林那座庞大的工厂
一支人们喜爱的旧曲
那个大笨蛋川口市
胚胎库的红色朦胧中旋转
我们
译者:殷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5-10
页数:236
定价: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14040992
内容简介
作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主人公便叫“D-503号”。D-503号是一名联众国培养成人的数学家,他对联众国满怀忠诚,特地记起了笔记,想借之赞颂威哉壮哉的联众国。
怎料,联众国再发达文明,也仍旧奈何不了残留的人性。某个美艳过人的女性号码I-330突然出现,完全震撼了D-503号的纯洁心灵。在I-330的引诱下,D-503号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说开始时恨不能化身为机器的极端忠诚分子渐渐转变为有恨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I-330之所以接近D-503号,自有她的秘密计划。作品的结局是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
我们》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
作者简介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1884—1937),青年时积极参与俄国十月革命,成为推翻旧制度,建立苏联的革命过程中的一员积极的斗士。苏联成立之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写作了一系列作品对之予以针砭,《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这些文章使他成为政府压制的目标。扎米亚金被迫流亡法国。《我们》成为一部俄国人在苏联以俄语写就,却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的作品。
1984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装帧:平装
开本: 32开
出版日期: 2002年1月
版次:第一版
国标编号: 7-104-01484-5/I
译者:藤棋,金腾
页数: 217
原价: 1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一九八四》是奥威尔辞世前最后一部著作。极权统治我们都不陌生了,但翻开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还是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从背脊升起:在一个名曰“大洋国”的地方,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城中绝迹的珍品,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权国家生活过的英国人奥威尔,何以有如此天才般的预见和洞察?其实就象丁春秋的逍遥派、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作家们不过是透视了人性中最原始而丑陋的东西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中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派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主义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缠绵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动物农场》与《一九八四》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凉肉跳。他将悲喜剧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极大的张力英国人生性拘谨,但英国的讽刺文学却一枝独秀,自杰弗雷·乔叟以下,斯威夫特、查尔斯·狄更斯、查米亚丁,代有才人,各领风骚。乔治·奥威尔的卓异之处就在于,并非仅仅用小说来影射个别的人与事,而是直接揭露语言的堕落。在奥威尔眼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饰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作品简介
美丽新世界
我们
198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