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鑫,男,1954年生于
四川省蓬溪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草书委员会主任、
遂宁市文联副主席、遂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首届书法精英班成员。
简介
何开鑫
号开心堂主,1954年生,四川省蓬溪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
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遂宁市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参展:全国第四、第六、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五、第七、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2年
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四届楹联展。作品获奖:1998年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
四川省巴蜀文艺奖“
二等奖”。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银奖”。2000年全国第八届中青展”
三等奖“。2001年中国书法兰亭奖“
提名奖”。2002年全国首届小作品书画展“
特等奖”。2000年获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0年出席全国第四次书法家代表大会代表。
获奖参展
1989年,(北京)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1995年,(北京)全国首届扇面作品展入展
1996年,(北京)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1998年,(北京)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
1999年,(北京)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2000年,(北京)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三等奖(北京)全国第三届楹联展银奖
2001年,(
成都市)
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特等奖2002年,(
郑州市)中国首届
中国书法兰亭奖(
提名奖)
2005年,(北京)全国首届名家百名艺术书法提名展
(四川)遂宁市人民政府命名“杰出书法家”
2006年,(安徽)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展
2007年,(成都)四川省群星文艺奖一等奖
2008年,(南京)第二届“林散之奖”展览
(北京)第八届国际书法大展
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暨
蔡元培诞辰140周年书画展
2009年,(北京)
中国美术馆沈鹏书法精英班师生作品展3件入展
2010年,(
都江堰市、汶川)
中国中央电视台“
5·12汶川地震两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采风慰问、作品捐赠”及大型电视专题活动
2011年,第三届北京、四川书法双年展作品入展
(北京、成都)《四川更加美丽》三件作品入展
(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辛亥百年’二件作品入展
2012年,(
山西省)全国首届帖学名家学术邀请展2件入展
(北京)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十八大纪念珍藏邮册。何开鑫专辑”
(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三名工程”作品入展
2016年,(
陕西省)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作品入展
2019年,(
上海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书法作品入展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第三届全国楹联展银奖
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
历年来50余次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文化部等国家级重要展览和国际展览。曾入展中国书协《名篇名家名作》三名工程;曾在北京,
山东省,
江苏省,
河南省,
成都市,
遂宁市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及联展。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及
四川广播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何开鑫“艺术人生”专题片。华西都市报推出大型人物专访及专版《以文化心·书写苍茫》。出版有《何开鑫书法精品集》、《临池写心· 何开心卷》、《当代名家·何开鑫》:《岁月如歌·何开鑫诗书作品集》等专辑。有多篇书法评论在专业报刊发表。应邀在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书》栏目中做专题讲座和创作示范。
艺术风格
创作笔谈入帖尊碑意犹狂——书法“五知”随想何开鑫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中,
草书以其表现形式的自由奔放,变化万千及主观情感的宕荡起伏而被历代书家和观者所喜。草书因此又被认为是一种最难掌控和表现的书体,成为无数书家穷其一生“痛并快乐着”地执着追求。草书本体所需的激荡澎湃,运笔用墨的细腻述说,既是一种纠结而又难弃的矛盾,更是一种“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的吸引。在我与中国书法近五十年来的生命同行中,草书总是让我情有独钟沉醉其间。每每激情挥毫之后,上述的困扰总浮现眼前沉于脑海。我就在这样的亢奋、不满、碰撞及思考中走到今天。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多年习草的一些创作体会渐渐清晰,我将其概括为:五知。五知,就是笔墨知能、起收知制、纵横知功、宕荡知式、绵逸知气。笔墨知能,就是作者掌控工具、材料的能力。作为一个习书者,首先要知笔懂墨。这并非易事。要知每枝毛笔均有锋颖的长、短、粗、细、软、硬之分,墨又有浓、淡、干、涩、焦、之别,这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笔性墨语。作者在创作时,纸、笔、墨的相生相融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笔墨知能,看似显于物外,实则饱含作者内心情感。随着章法、字法、心法的积淀娴熟,作者于用笔的提、按、顿、挫、绞、转、收毫、铺锋中,将此二者融于一炉,高下立见。这有点像一位出色的乒乓球选手,能把手中的球拍玩得反转自如,技术炉火纯青时,则人球合一,球随心转。起收知制,是书者下笔后的点画表现、控制。古人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开笔的一点,既是局部,也是书法整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有不可覆盖性和逆转性。通过多年来对碑、帖经典法帖的研习、把玩后,尤其感觉到每一笔下笔的起、转、收过程至为重要。我将此理解为“起四、收五、二三原理”。“起”笔一般有钉、截、逆、顺四种行迹表现;“收”有露、针、飘、节、钩五种;所谓二三原理,我亦称之为“弯道技术”,即:每一点画改变势的运行方向,或与另一笔搭笔时节点呈现出“挫”形态后,线条的内侧为二、外侧为三的行迹洇迹现象。创作中,要在某一个局部达到这样的效果较为容易,但要通篇连贯笔笔精彩,且又一气呵成,那难度就非同一般了。因为每要完成这一书写,笔法上须有一个个顿、转及其它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汉字结构上的“转弯抹角”。此刻,只有当作者神清气爽、意定神闲的理性把握用笔时方能触及。纵横知功,是说书法形式的基本构成,这个构成的基本元素就是“线“。线的穿插、组合、聚散,也就是书法作者对“线”的理解和演绎功力。从书法的传统观念来讲,一般都不称“线”,称为笔画或点画,而在现代汉语中习惯称其为“线条”,这也有点西方美学的概念。在当代,用“线”来概括或解读书法的点画和笔画,没有太大的障碍。书法的积点成线、由线到面,所呈现的就是章法中的一种纵横之态。锻炼和掌握这种功夫、功力,是写好书法的一个最重要基本功。在线的方向性运动中,不仅有“起收知制”,还有粗、细、提、按、轻、重、转、绞等技术要求。“线”有四种形态,“横、竖、斜、孤”,同时还有长度、角度、力度的表现,尤其“力度”,可以说是“线”的质感在书法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玄妙的部分。我们与古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线”的质感表现上。公元772年,僧
怀素拜会时客
洛阳市的
颜真卿而引发的著名的“儒僧论书”中,“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壁之路、一一自然、屋漏痕”等著名论述,都是对“线”的形态、质感的精妙概括。此后,怀素的《
藏真帖》、《
圣母帖》、《律公帖》均深得壁坼、屋漏之法,让醉素狂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峰。宕荡知势,说的是集“线”成字后的章法形式。包括在视角上次第出现的“大小、枯湿、欹正、连断、向背、行气”六个构成元素。它对书者的核心要求是:提升审美眼光、统摄矛盾关系。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字字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就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对一个伟大书法家“宕荡知势”的真切感受。所谓:势贯于上下,气通于隔行,神附于点画,韵生于笔墨。也难怪狂放不羁的诗仙会在
怀素的
草书面前“舞之,蹈之,歌之”了。在今天,一位书法家如能在笔墨之中表现出这些技艺和精神实质,那其作品必定神采飞扬、妙不可言,一定会深深地打动作者自己和鉴赏者了。再说绵逸知气。
林语堂先生有一句话: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是气韵问题。讲的是所有不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于气韵不畅而导致的“闷”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不同作者创作的作品均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气息,有“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颠狂气,也有“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豪放气,有“月明华屋,画桥碧阴”的飘逸之气,也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气。但也有俗气、燥气,或是浊气、暮气等等不一而足。在创作完一幅作品后,我们有时会感到“颐指气使”的过头,有时又产生“心到笔不到”的无奈。所以,从精神层面来说,一幅好作品应避免上述的缺陷,应有一种“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和“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合二为一的绵逸之气;绵,是指绵绵不断,能受疾徐、强弱闸门控制的一股心气;逸,是指“犹之惠风,荏苒在衣”的飘逸之气,也包括一种灵气、朝气和书卷气。这是一道坎,要达到它,翻越它,需要岁月的打磨和书外的涵养。多年来,我在追求“重、拙、质、细、变”的“碑草”书法研习和创作中,逐渐体会到“笔,不容易提炼到恰到好处;墨,也难控制得五色合宜;线,更难表现得劲涩适度;篇章,尤难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这些年在写字、撕字,撕字、写字的纠结和快乐中一路走来,至今方知:书法,始于点画,缘于守持,归于性灵。三者相融方能成为“善书者”。书法,不是孤立的墨迹,它的背后是一种深沉、执着的人文理想和情结。“承物游心识晋唐,知质通变亦守常。起四收五解二三,入帖尊碑意犹狂。”这算是我个人的一种真实感悟吧,愿与诸君共勉之。
外界评价
社会评说
何开鑫20年追求艺术成就丰硕
2009年10月17日,
四川省诗书画院。何开鑫的书法展览开幕。展览盛况空前,对何开鑫书法作品好评如潮,行家看来自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省诗书画院首次举办的一个地市州书法家的展览,选择何开鑫就是因为何开鑫够格,何开鑫的书法也够格。
对何开鑫本人来讲,这次展览也相当重要。这是他从艺20年的一个艺术总结。更重要的是这次总结体现了何开鑫20年艺术生涯的路子是对的,成果是丰硕的。20年的艺术追求和探索把何开鑫本人送上了一个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平台。这20年何开鑫没有白费功夫。
追溯何开鑫的艺术风格进程可以分为三段:一是西北参军,茫茫戈壁,孕育了何开鑫书法的大开大合,
长枪大。直至转业回到家乡,这种风格仍未改变。但这方水土与西北的味道还是大相径庭的。大势大“凶”之中还缺点温润和灵秀。于是何开鑫书法中又融入了帖学中的秀美。使开鑫的书法在大气中显露出了灵秀。好像高山峡谷中有清泉潺潺而流。这种书法景致就更加耐人寻味了。这就是形成何开鑫书法风格的第二段。2007年何开鑫进入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学习,导师是原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沈鹏先生。同学40人均是各省高手,大多是中国书协的评委和理事。一年的学习,与他人艺术思想的碰撞,南北的,现代与传统的,经典与民间的……使何开鑫坚定地调整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并运用到了他的书法作品当中。与高人并肩,也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动力。所以,他苦思冥想地吸收,没日没夜地创作,把何开鑫艺术前两段的基础和优势变成了今天第三段艺术思想和水平,也是何开鑫当今最高水平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何开鑫目 前的艺术水准代表着整个
四川省书法的高水平,也体现了全国书坛创作的精英动态。
中国美术馆、山东泰山美术馆、江南常州美术馆、四川
遂宁市美术馆、
四川省诗书画院美术馆,展览的心路历程,风风雨雨开鑫一路走过。熟悉何开鑫艺术的同道之人再看今日的何开鑫,人仍叫何开鑫,但艺术谐称已变为了“何大师”。的确如此,今日的何开鑫已不是20年前的何开鑫了!
名家评说
开鑫初学书法时是在“文革”后期,他便写的一手漂亮的“新魏体书”,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近些年,他书风逐渐变化,不断吸收魏碑的质朴与拙厚,力求开创新意。创作思想也比以前更加开放,创作手法不受法度的束缚,结体更加摇曳多姿,自由地抒发其胸臆。
开鑫对于书法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视,他对于笔墨的把握有着独到之处,这也使得他的书法迥异于同时代的书家。他的行草书行笔轻重顿挫随形而运,从容体现着速度的轨迹,枯实相间、笔断意连,气质颇近晋人的率意天真。他在章法上很善于运用
黑色的浓、厚、枯湿,从而形成视觉节奏的变化,字行之间的挪让、呼应亦颇见才情,在审美意趣上讲求形质相生,文质统一。开鑫对书法一直有着很强的热恋之心,在创作研究上他不拘泥于一家一体的藩篱。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书协主席
何应辉:
何开鑫的行草书在最近两年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向着放逸流美的意态姿致与质实苍浑的线质有机结合构成大幅度跌宕起伏的章法新特征大大提高了一步。这一大步进展中有一点尤其值得肯定:既吸取了时流中以多种形式因素的大幅对比变化来强化视觉冲击力的有益经验,更较好地把握了笔情、笔势的时序性运动在生发、带动空间形式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从而避免了刻意摆布矜奇作怪的时弊,以趋于自然地旨归。
在何开鑫书法展上欣赏到的作品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雅逸为尚的大草作品;二是古拙为善的行书作品,形成开鑫的双拳,很有力量和攻击力。雅逸大草从二王书风中化出,来得纯粹自然,雅而至清,逸而能驻,从大王的内敛笔法尽得元气之合,大幅驰骋意在纸外。古拙行书
拾得汉魏之意,残纸片简悟得心法,深厚中有攫取轻灵之笔,时时见寸情。权衡之,近几年开鑫双拳着力多在大草,用内敛法在八尺大幅上创作,其收敛性显得多了些,若能注入行书古拙元素,将双拳的力量凝聚在“逸”上,使得我们欣赏的视觉感受形成起伏,不至于淹没在纯而敛的沉思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书协副主席
刘新德:
先祝贺开鑫书法展圆满成功。展览八十多件作品很整齐,质量高,不乏佳作。开鑫书法之路无疑是成功的。从最初醉心于汉魏碑刻,这些年来又对帖的汲取,特别是对“书谱”的深研;书法作品在原有的
张力、震撼力上更有内涵,更让人耐读。开鑫对书艺的执着、勤奋,常人是不能企及的。从其“撕字”一文得知,自己将多年保存下来的两百多件作品,狠下心来把一百五十件不甚满意的作品撕掉,虽然撕字的时候心里不是滋味,但这是期待着有新的飞跃,有更多的佳作诞生;这一点又是常人做不到的。通过这次个展也给大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开鑫个展的意义在于为我们
四川省作者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希望有更多的作者办展,也希望开鑫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展现于我们面前。
开鑫此次展示的近百幅倾心之作,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那几十张洋洋洒洒的八尺长条通透而自如,那种从作品中呈现出的自信使作品左右逢源而法度俱在,确实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作为相交20年的书友,我由衷地为开鑫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就书法家来说开鑫正值盛年,相信他今后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