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琳
舞蹈教育家
李慕琳(1919年-2002年12月),原名李美英,女,山东德州人,中国舞蹈教育家。1960年主持筹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任首任校长。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和第五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基本介绍
李慕琳,女。舞蹈教育家。山东德州人。1937年参加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北公学政治处干事、延安市《解放日报》社大后方工作部编辑、《晋察冀日报》社越南语广播科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华东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1960年主持筹建上海舞蹈副秘书长。1960年主持筹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任校长。后任中加舞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和第五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16岁投身革命洪流
李慕琳1919年2月12日出生,祖籍得克萨斯州。 1935年,李慕琳就读北京“贝满女中”高中部时,正值“一二·九”运动爆发。由于受到当时爱国进步思潮的影响和熏陶,年仅16岁的她勇敢地参加了北平市“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与无数热血青年一起走上街头,反对投降,呼吁抗战。
面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白色恐怖和反动派的马队与屠刀,李慕琳毫不畏惧,她挽着同学的臂膀高呼着口号,顶着凛冽的寒风卷裹着袭来的高压水流,昂首挺进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即便队伍被冲散了,她仍毫不犹豫地冲回来站队,表现出她追求真理、爱国家、爱民族的满腔热血与赤诚之心。
1937年9月,李慕琳在安徽省巢县参加了党领导的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她从此投身革命,为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路线与方针,青春似火的足迹遍布鄂、豫、皖地区。 1938年6月24日,李慕琳在湖北省咸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李慕琳到达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市,进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训练班学习,任党支部委员、组织干事。 1940年至1942年,她兼任“西北文工团”党支部书记,在这期间,她开始接触音乐、舞蹈表演,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熟悉和热爱这项工作。在此期间她被评为工作和学习模范。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李慕琳担任第一位越南语播音员。她铿锵有力的声音,从革命圣地延安伴随着红色的电波飞向辽阔的天空,响遍神州大地。由于长期劳累,李慕琳患上了肺结核,转任他职。 1947年3月,李慕琳在“晋察冀日报”任国语广播科编辑,继续从事党的新闻广播事业。
1949年5月,李慕琳在天津市参加全国职工代表大会后,调任全国妇女联合会工作,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蔡畅的政治秘书。 1951年冬到1954年,李慕琳先后担任南京市妇联组织部长、秘书长,华东妇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秘书长,为党的妇女工作呕心沥血,竭尽心智。
1954年到1956年,李慕琳被调回中共中央妇委,再任蔡畅的政治秘书。由于此工作的责任重大,政治性极强,在前后两次4年担任蔡畅的政治秘书期间,李慕琳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女儿幼小,常常夜以继日,不辞辛苦,极其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受到蔡畅和李富春的表扬和鼓励。这更加坚定了她的党性、组织原则性和工作的忘我性。1958年,李慕琳参加筹组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任驻会秘书长。
无论是在党的新闻广播事业战线上、妇女工作战线上,还是在从事外事工作的领域内,甚至在延安时期的“抢救运动”中被审查时,李慕琳都时刻保持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她满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忱,勇挑重担,不计名利,严于律己,以对党的无限忠诚与坚毅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高度信赖。
勇挑重担再立新功
1959年,新中国诞生十周年之时,全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大都市上海市也在筹划建设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芭蕾舞民族舞蹈人才的文化艺术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同年12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的提议下,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为上海舞蹈学校的筹建专门调派时任上海对外友好交流协会驻会秘书长的李慕琳承担这项艰巨而责任重大的历史任务。
从选址到人员和班子的组建,从师资配备到招收学员,舞蹈学校的创建始于一片空白。 1960年正值全国面临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上海市很多项目纷纷下马。就在此时,李慕琳带领参加筹建舞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实践、日夜奋战,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开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1960年3月18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按时开学上课,创造了奇迹。
1960年6月3日,李慕琳被任命为上海市舞蹈学校首任校长。
在李慕琳看来,事业心、科学精神、实践和担待,责任和发展,都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指引着她在舞蹈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中,时刻保持着无比的热忱和昂扬的斗志,使得她在各项工作中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作为舞蹈学校党组织的第一负责人,她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刻苦钻研业务,她经常向芭科教师请教芭蕾舞的220个动作,不仅反复背诵牢记在心,而且追问什么样的动作是规范或不规范的,逐渐成为一名能遵循舞蹈艺术教育规律的行家里手,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态度的好坏和表演水平的高低一目了然。
1964年春,李慕琳组织和领导芭科、民科业务老师骨干讨论芭蕾舞民族化的问题,她鼓励大家:“只要你们敢想就算立了大功。 ”随后,学校芭科和民科的教员们掀起了创作热潮,在李慕琳亲自组织和领导下,由副校长,舞蹈艺术家胡蓉蓉率先搞起了芭蕾舞白毛女》片段的创作,李慕琳还请来了剧作家黄佐临和京剧大师周信芳等参与剧情的构思与演员形体的指导。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 1965年芭蕾舞剧 《白毛女》正式上演。经过了小型、中型、大型创作演出过程,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比登天还难”的艺术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芭蕾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据芭蕾舞剧 《白毛女》中喜儿的首位扮演者蔡国英回忆,当时还不到50岁的李慕琳,一头短发就已经掺杂白发。
李慕琳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严谨不拘,兢兢业业,还非常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她对师生更是关怀备至。 1961年春节,从北京调来的年轻教师不回家过年,她就热情邀请他们到自己家过年吃春节菜谱,她说: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那年冬天特别冷,李慕琳到教师的集体宿舍去探望,发现一个老师坐在床上冷得盖着被子备课,看到此景后她立即让行政组把教师们的房子与朝南的校长室对调,并抱歉地说: “没有关心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李慕琳对学生充满着母爱,除了业务课和文化课,吃饭、洗澡、睡眠等事无巨细她都挂在心上。看到同学在课间跑出教室,她就督促他们披上衣服,擦干汗水;她经常到学生食堂,关心他们的伙食,饭菜是否合胃口;她在教师中物色班主任和团支部书记,要求大家关心学生们的思想成长。
在主持舞蹈学校工作的25年间,李慕琳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管理,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著名舞蹈家,使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舞蹈家的摇篮”。
忠心向党精神永传
从投身革命的第一天起,李慕琳始终信念坚定,对党保持着无限忠诚。
1969年2月,李慕琳的大儿子杨宁生离开上海市黑龙江省农场的前夕,向因在“文革”中被“四人帮”非法“隔离审查”的母亲辞行。见到满头白发却挺着身子拿着扫帚在楼梯旁打扫卫生的母亲,及母亲居住的一间利用底层楼梯下方斜三角空间由木板钉封成的“隔离室”,杨宁生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时,李慕琳却非常平静,亲切地问儿子: “都好吗?”听说儿子马上就要去黑龙江农场,李慕琳的眼神闪过一缕关切,她很坚定地对儿子说: “去吧,孩子,到农村好好干。不用担心我,要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历史!”寥寥数语包含了她对儿子深切的爱和内心矢志不移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
十年“文革”动乱中,李慕琳受尽“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政治迫害与身心摧残,被非法长期拘禁、关押长达七年之久,但却丝毫没能动摇她坚定的革命意志,李慕琳同志始终保持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李慕琳自我要求极其严律,甚至非常苛刻。在任舞蹈学校校长时,她有很多机会随团出国演出或者考察交流,但是她都会因工作的需要而安排其他同志去。 25年间,除了在1963年因文化部组团出访过一次朝鲜外,没有去过其他国家。舞校创办前六年,因她做出过的重要贡献,市里几次要给她提级加薪,她均使用了个人的“否决权”。 1966年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发文提任李慕琳担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政治部副主任(副局级),但为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工作,她在接受组织任命的同时而没有“到任”,直至“文革”的爆发。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李慕琳恢复工作。那时的她已年近花甲,由于在“文革”中遭受的摧残,她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状况很差。为此,单位专门给她配了一辆小轿车,却被她换成了一辆大客车,用来接送舞校的师生。她自己却每天挤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在车上看到“年老体弱”的和孕妇,李慕琳定会让座。
当时的公共汽车车少人多,十分拥挤,车上也没有空调,条件较差,李慕琳在一次挤车中被挤成了压缩性尾椎骨折。受伤后,她怕组织和家人担心,就自己去医院治疗,并假告组织和家人说是医院要对自己所谓的旧疾进行重新“检查和治疗”。就这样,她坚持工作到1984年才退居二线。
2002年12月,李慕琳在她生命的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孩子留下遗言:要悟透人生“生、死、荣、辱、利、害、得、失”八个字;要真正懂得为谁谋幸福!并叮嘱家人转告党组织丧事一定要从简。就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后人们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及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李慕琳顽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感染过很多人,也教育着她的家人,在她侄女李萍的眼中,姑母非常美丽而又很威严,对她很疼爱却要求很严格。出生于延安市、曾任法国欧洲时报》社长的女儿杨咏桔,为促进中法友好、加强中法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多次获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2007年杨咏桔女士获得了由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0年3月17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迎来50周年华诞,在校友的自发捐赠下,雕塑家王志强为李慕琳创作的铜像落成。与此同时,一座用这位“老革命”的精神垒砌的“铜像”也点滴铸就,永远地留在了李慕琳革命和工作过的地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