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黄鼠(学名: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又名草原黄鼠、豆鼠子、大眼贼、蒙古黄鼠。属
啮齿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黄鼠属(Spermophilus)的一种动物。
阿拉善黄鼠体长120~250mm。眼大而圆,俗称“大眼贼”。耳壳退化,眼周有一白环。背后肢外侧、尾毛呈深黄色,尖端带黑褐;尾短有不发达的毛束,末端为黑白相间的环。脸侧、颈、腹部为浅白色,颊和颈侧与腹毛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四肢、足背面为沙黄色。夏季毛色较冬季毛色深。尾长为身长色1/3。
阿拉善黄鼠喜欢单洞独居,以白天活动为主。性多疑且机敏,出洞前常在洞中向外窥探,出洞后常用后肢站立并左顾右盼,随后尖叫呼唤同类。以昆虫、植物茎秆为食。有
冬眠习性。
阿拉善黄鼠体长约200毫米。尾短,不超过体长的1/3,尾毛蓬松。头大,眼大而圆,故有
蒙古黄鼠的称号。耳壳短小。前足拇趾不显有小爪,其他各趾均正常,爪色黑而强壮。雌体乳头5对。下颌、咽喉部及眼睛周围白色、背毛沙黄色、背毛与腹毛界线明著,显,在体侧中央较为平直。腹毛较背毛长,毛尖淡黄色,毛基灰黑色:尾毛上下一色,为沙黄色,无黑色环纹间隔。
阿拉善盟黄鼠日活动随季节而变化,日出开始出洞活动。活动范围一般在100米左右。自然寿命一般为4~7年。具
冬眠习性,
种群越冬个体从9月开始。
阿拉善黄鼠一年繁殖一次,繁殖季节比较集中。春季出蛰以后即进入交配期,4月很快由交配期进入妊娠期,妊娠期28天,哺乳期24天,出生后28天幼鼠开始出洞活动,平均胚胎数为8.4只,最少2只,最多可达到13只。
阿拉善黄鼠分布于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西北部、新疆北部、
青海省。喜独居,洞穴分冬眠洞和临时洞两类。冬眠洞的洞口圆滑,洞深多数在结冰线以下,一般为105~180厘米,有的达215厘米以上。洞中
有巢氏室和厕所。
冬眠洞供其冬眠、产仔和哺乳时使用。临时洞的洞径约8厘米,呈不规则圆形,洞道斜行,长约45~90厘米,为临时窜洞或避难之用。
阿拉善黄鼠是
中原地区北部地区的重要害鼠之一,对农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它们主要以植物的幼嫩部分和种子为食,春季常吃草根和播下的作物种子,致使牧草不能发芽,作物缺苗断,幼苗生长遭到危害。植物拔节之后,咬断
茎秆,吸取其所需要的水分,每遇干旱危害更为严重。由于挖掘活动,常造成大面积的不生草地和水土流失。洞穴常挖在田边地埂,易引起田间灌水流失,甚至使堤坝溃决。对荒山造林和防护林建设有危害。还是
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
阿拉善黄鼠既危害农田,又传播疾病,是许多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可以开展生物
灭鼠工作,利用天敌控制害鼠。出蛰后的黄鼠因体内脂肪大量消耗,急于寻食补充营养,此时是用
敌鼠钠盐毒饵防治的有利时机。害鼠大发生时有效控制方法是人工
化学灭鼠,化学灭鼠具有易行、省时、高效和低成本等特点,实践证明化学药物灭鼠可在短期内毒杀大批害鼠,将害鼠密度迅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