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苏联海军战后开工建造的第一级巡洋舰。首舰“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号于1949年10月15日在
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船厂开工建造,1950年7月5日下水,1952年5月15日服役。就该级舰主要特点来说,“斯维尔德洛夫”级可以算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
意大利协助设计制造的“基洛夫”级
轻巡洋舰的“
直系亲属”,主要作战武器仍然是与二战舰艇相同的传统火炮。“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共建造完工14艘,并于1989年全部退役。
研制背景
在说到“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直系前辈——“基洛夫”级轻巡洋舰。
“基洛夫”级轻巡洋舰是苏联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产物。随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完成,新生的
苏维埃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军工体系,具有了建造大型作战舰艇的能力。然而,此时
苏联的造船工业仍然缺乏设计大型军舰的经验。无奈之下,1933年,苏联政府与
意大利萨多船厂签订了设计合同,这型代号为26号工程的巡洋舰在意大利设计师的手中逐渐成形。意大利人在设计这级舰时,大量参考了本国建造的“莱蒙德-蒙特库科里”级轻巡的设计。在整体设计上与后者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不是条约缔约国,该舰装备了180mm主炮,有人借此认定该舰为重巡洋舰,但是在红海军中,“
1144型巡洋舰”级仍被称为轻巡。红海军计划在两舰服役后,再开工4艘改进型,就是后来的“马克西姆-高尔基”级(26比斯)。然而,二次大战的爆发,让红海军雄伟的造舰计划戛然而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废待兴的
苏联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苏联海军也认为有必要重新设计建造一艘大型巡洋舰。鉴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势,以及考虑到苏联
国情状况,苏联海军最需要的就是迅速恢复二战以前的元气,确保使国家免于遭受敌国的海上入侵。因此,苏联迅速设计建造了设计、制造、技术难度都比较低的“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68比斯),事实上68比斯可以看作是26比斯计划的战后重生版本。
很多人认为,二次大战中,最终决定
苏联取得胜利的是规模庞大的苏联陆军。在战争期间,所向披靡的
苏联陆军装甲洪流,还有以
苏联PPSh41冲锋枪、T-34坦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苏联陆军武器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典,甚至至今仍然为人称道。
苏联空军以每年2万架的作战飞机更新
速率和有效的飞行员培养制度(即一线
王牌飞行员取得一定的战果后就不允许继续参战,立即被调往后方培养更多新飞行员),从一开始的几近全军覆没到最后成为令
德军乃至西方社会闻风丧胆的红色鹰群。然而,和苏联陆空军相比,
苏联海军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可谓乏善可陈,在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始终没有拥有能够和
德国海军进行正面战略决战的实力。甚至在
美苏冷战刚刚开始的年月里,苏联海军用以和
美国数十艘
航空母舰对抗的武器竟然是
图波列夫公司航空设计局一群航空专家设计的快速
鱼雷快艇。
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差劲”表现严重的影响了战后的苏联海军战略。在“积极防御”的战略中,
苏联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在这一战略的影响之下,苏联海军的兵力基本上是由中小型潜艇、
岸基航空兵、
驱逐舰、护卫舰、
鱼雷艇、海岸炮兵等等组成,配备的武器也大多是火炮、鱼雷等等
常规武器。直到50年代之后,
约瑟夫·斯大林才对海军的看法有所改变,斯大林认为,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
苏联,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是说不过去的。所以,
苏联海军开始着手发展远洋海上作战力量。
这股力量包括20多艘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一大批中型
常规潜艇,甚至还包括有建造
航空母舰的计划。因此,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才得以大规模营建。该级舰作为红海军战后第一型批量建造的大型水面主力战舰,也是斯大林心中雄伟苏联红海军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号于1949年10月15日在
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船厂开工建造,1950年7月5日下水,1952年5月15日服役。仅仅30天后,6月15日就参加了在
英国为庆祝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加冕而举行的盛大的阅舰式。新一代苏联红海军舰艇的雄姿令英美海军官兵惊叹不已。在列宁格勒和北德文斯克的各大船厂,更多的同级舰开工建造。
苏联海军计划建造30艘同级舰。由于设计上的易于施工性,以及
苏联政策上的集中性,仅仅5年间,就有17艘新巡洋舰下水。
然而,随着
赫鲁晓夫的上台,苏联海军的
军事战略从“积极防御”变成了“对外进攻”。1955年9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大规模建设强大的远洋
核导弹舰队。”然而,赫鲁晓夫认为“造价太大”的水面舰艇是多余的,在
核弹时代“最强大的水面战舰也是浮动的铁棺材”。
约瑟夫·斯大林宏伟的海军建设计划戛然而止。不久,“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停止建造。最终,只有14艘巡洋舰建成入役,进入红海军各大舰队。
同型舰
舰名 服/退役时间 服役舰队 备注
斯维尔德洛夫(Sverdlov) 1952.5-1989.5
波罗的海捷尔任斯基(Dzerzhinsky) 1952.8-1988.10
黑海 改装为70E型
奥尔忠尼启则(Ordzhonikidze) 1952.8-1963.1 波罗的海
日丹诺夫(Zhdanov) 1952.12-1990.4
波罗的海,黑海 改装为“068 U1工程”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r Nevskly) 1952.12-1989.5 北方
纳希莫夫
海军上将(Admiral Nakhimov) 1953.3-1960.7 黑海 用于
反舰导弹试验
乌沙科夫海军上将(Admiral Ushakov) 1953.9-1987.9
波罗的海,北方,
黑海 改装为068 A工程
拉扎列夫海军上将(Admiral Lazarev) 1953.12-1986.10 波罗的海,北方,
太平洋亚历山大·苏沃洛夫(Alexandr Suvorov) 1953.12-1989.2
波罗的海,北方,太平洋
辛亚文
海军上将(Admiral Senyavin) 1954.11-1989.5 波罗的海,
太平洋 改装为68-U2型
北德文斯克(Molotovsk) 1954.11-1987.9 北方,波罗的海 改装为068 A工程,1957年8月改名为“十月革命”号(Oktyabrskaya Revolutsiya)
米哈伊·库图佐夫(Mikhall Kutuzov) 1954.12-1989.1
黑海 改装为068A工程,退役后成为海上博物馆
迪米特里·波扎斯基(Dmitriy Pozharsky) 1954.12-1987.3 北方,
太平洋摩尔曼斯克(Murmansk)1955.9-1992.7 北方 1988-1989年改装为
指挥舰 技术特点
与“基洛夫”级相同,“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的设计依然体现了
苏联海军对舰船适航性的重视。“斯维尔德洛夫”采用长楼型舰体,艏楼长度约占舰体的2/3。长艏楼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型水面舰艇较多采用的主舰体外型,其优点主要是提高了
干舷并改善了耐波性;增加了上甲板下的舱室容积,便于布置大量电子设备和改善居住性;增加了舰艇的储备
浮力及稳定性等。采用直线型前倾首柱,舰艏有角度很小并略微外张的舷弧线,舰则采用了标准的巡洋舰尾,舰体向后逐渐收窄到小圆弧型,垂直剖面则呈半卵型,故而在风浪中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都更好。新建成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标准/满载排水量14290/17970吨。
在武备和
上层建筑的布置上,“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舰艏是两座3联装152毫米
舰炮。
上层建筑前有两座双联37毫米炮座。
舰桥后方是三脚主桅和直立式烟囱,它们与后三脚桅及后部烟囱之间是
救生艇甲板。两侧布置有6座双联装100毫米副炮,8座双联装37毫米
高射炮和两具五联装533毫米
鱼雷发射管。
后甲板室上方布置有主炮火控雷达与6座37毫米高炮。舰艉有两座三联装152毫米舰炮,其中3号
炮塔的部分基座被包拢在尾甲板室中。舰艉甲板下方是水雷库和布雷装置,布雷口设在水线以下。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有较为完善的装甲防护。中部侧舷水线附近有100毫米装甲,水密舱壁装甲120毫米,司令塔侧面装甲厚130毫米,顶部装甲100毫米,底部装甲5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装甲175毫米,侧面装甲50毫米,顶部装甲75毫米,炮塔基座装甲130毫米。100毫米副炮炮塔基座装甲20毫米。装甲总重量2910吨。
动力系统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其动力系统由6台KV-68型锅炉与2台TB-72型蒸汽轮机组成,最大功率11万马力,双轴推进,其最大航速33.7节。舰上可携带燃油3900吨,航速为18.2节时续航力5229
海里,以33.5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1975海里。
发电机组为5台TG300涡轮发电机与4台DG250
柴油发电机。舰上可携带150吨淡水与417吨锅炉用水,自持力30天。
主炮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装备12门B-38型152毫米57倍口径
舰炮。B-38型有双联装和三联装炮塔,“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装备的是MK-5比斯型三联装炮塔。1-3号
炮塔重250吨,4号炮塔重243吨。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45度,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方向射界为1至3号炮塔为正负148度,4号炮塔为正负140度,最大水平旋转速度7度/秒。
B-38型火炮单门全重17.5吨,全长8.9米,发射速度6.5发/分钟,最大射程23.7公里,身管寿命450发。“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副炮为12门CW5-1型100毫米70倍口径舰炮,采用双联装炮塔,左右舷各布置3座。CW5型主要用于防空作战,是
苏联第一种带有全套
火控系统的自动舰炮,主要用于舰载中小口径火炮进行对空作战,其核心是两部“防晒板”火控雷达,中心
计算机负责处理目标数据,数据发送至各
炮塔后再进一步解算,各炮塔上也有一部功能有限的SPN-500型火控雷达,如果中心计算机被摧毁或发生故障,各炮塔也能接受雷达数据后自行解算射击。
副炮
CM5-1型火炮的炮塔布置在一个可滚动的基座上,可以使整个炮塔在舰体经受正负20度的横摇下保持水平稳定。炮塔重45吨,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85度,最大俯仰速度16度/秒。方向射界为正负200度,最大水平旋转速度17度/秒。100毫米火炮单门重3.9吨,长7米,最大射速15-18发/分。配备的弹种有
高爆弹,
破片杀伤弹,专用高射炮弹,
照明弹和
箔条干扰弹等。火炮最大射程24.2公里,最大有效射高16000米。每门100毫米火炮备弹320发,具有优异的对空和对海作战能力。
鱼雷及布雷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甲板两侧各安装了一具PAT-53-68比斯型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51型533毫米直航式鱼雷,用于反舰,鱼雷速度51节时射程4000米。这些鱼雷性能较为落后,从1957年后,“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上的鱼雷发射管被陆续拆除。该级巡洋舰的舰艉甲板下方是一个大型
水雷储存库,在执行布雷任务时,“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可以一次布设多达108枚老式M-1908锚式触发水雷,也能投放
苏联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的各种水雷。
后期改装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核弹和各种
精确制导武器开始进入美苏海陆空
三军服役,
美国拥有大量二战中建造的大型舰艇,能够携载和发射新式
舰载导弹,因而苏联决定对“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进行改装,以确保在军备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57年,苏联第一种成熟的区域防空导弹S-75进入
国土防空军服役,与此同时苏联红海军决定将它移植到水面舰艇上。“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中的“捷尔任斯基”号担当了
舰空导弹实验舰的角色。
1957年10月至1958年12月该舰在
塞瓦斯托波尔接受了改装工程,改装后的巡洋舰变成为70E型,改装后拆除了3号主
炮塔、四座37毫米炮塔和鱼雷发射管,延长了后甲板室并设置了巨大的SM64型双臂导弹发射架,下方是可容纳8枚导弹的弹库,弹库与下面的动力舱之间加装了装甲隔板。发射架的后方是散歌火控雷达,而负责对空搜索的P-12远程雷达则安装在后主桅上,探测距离达275公里。两座烟囱之间安装了PRV-11型侧网测高雷达。
综评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
轻巡洋舰是
苏联战后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舰艇,也是
约瑟夫·斯大林心中雄伟苏联红海军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从1939年4月开始担任苏联红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一直忠实地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发展海军大型舰艇。1955年
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即将苏联大型水面舰艇打入冷宫,就在这一年包括“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舰艇被停建或者停止研制,一向忠于斯大林的库兹涅佐夫也于1956年1月被
戈尔什科夫取代。从此,苏联红海军开始了长达30年的“戈尔什科夫时代”。
对于赫鲁晓夫将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嗤之为“浮动的铁棺”(尽管如此,赫鲁晓夫却很喜欢乘坐“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到处出访),戈尔什科夫很不以为然。在戈尔什科夫上任时,海军已进入
核弹和
制导武器时代,对
苏联来说,来自海上的主要威胁是
美国能投送核武器的
弹道导弹潜艇和航空母舰战斗群。
戈尔什科夫认识到对付这两种威胁必须发展远洋反潜和中远距离(即在
舰载机作战半径以外)的反舰作战能力。尽管苏联建造了大量用于
反潜和反舰的
核动力和
常规潜艇,但仅靠水下作战是不够的,必须发展大型的远洋反潜和反舰作战舰艇。
苏联在20世纪60-70年代建造的水面舰艇都是以此战略目标而发展的。但对于
戈尔什科夫来说,苏联红海军战略还不仅仅是这些。在
戈尔什科夫的《国家的海上威力》一书中,戈尔什科夫将海军的任务分为海军对海军和海军对岸上行动两大类,戈尔什科夫甚至认为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由于战争的目的主要在于占领敌人的领土,因此成功的海军对岸上行动比海军对海军行动具有更大的效果。在前一种情况下,海军能直接完成占领领土的任务,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敌人海军的胜利只不过是为下一步完成占领敌人领土的任务创造一些先决条件罢了”。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海军支援下完成的大规模登陆行动对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苏联红海军的
舰炮火力在
圣彼得堡、
塞瓦斯托波尔和
摩尔曼斯克的保卫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给
戈尔什科夫及其追随者以深刻印象,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和携带对陆攻击
导弹的
潜艇部队的出现,只不过使海军的对岸作战变得更具威力和更有意义罢了。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戈尔什科夫的海军战略里正是一种进行对岸作战的有效武器。其12门152毫米舰炮齐射时,每分钟能发射78枚炮弹,尽管威力无法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列舰相比,但
火力支援的力度也非常可观。
舰炮对岸支援不像
航空兵那样要受到天气的影响,临海作战又进退自如,这使苏联红海军将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看成是登陆作战和濒海要地争夺战中可靠而有效的火力支援平台。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适用于对陆作战的另一点是,它拥有强大的布雷能力,仅出动一次就可以将一个大型港口用
水雷彻底封锁。无论是
日俄战争还是
苏德战争,水雷都给苏俄海军留下了许多遗憾和创伤,“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便成为苏联红海军提高水雷战能力的重要一环。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红海军大型火炮战舰的最后的杰作,也是完成得最好的一级。在设计上它直接承袭了战前
1144型巡洋舰的特点,而后者又是
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
苏联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
租借法案从
美国得到了一艘老式的“米尔沃基”号
轻巡洋舰,战争结束后从
轴心国得到了几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其中就有意大利的“德奥斯塔”级的首舰,该级轻巡洋舰就是苏联设计人员从中受益匪浅的“蒙特库科利”级的改进型,保持了后者的高速性。这艘巡洋舰被改名为“刻赤”号,直到1957年才解体。
从苏联红海军舰艇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优化线形设计、追求高航速时十分鲜明的特点,即使是目前在役的俄罗斯海军舰艇,航速都比西方国家的舰艇快2-4节,这也许就是当年
意大利巡洋舰在
苏联舰艇设计上留下的最深远的影响吧。
和
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火炮
轻巡洋舰“
伍斯特”级相比,除前面提到的防护水平相当外,在火力上,斯维尔德洛夫及还略胜于后者—伍斯特也装备了12门152毫米主炮,但副炮为22门76毫米
舰炮。虽然有些西方海军专家称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在建成之日就已过时,其作为火炮巡洋舰也不像其后建造的一系列
导弹巡洋舰那样被西方国家所重视,但它仍在苏联红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全部17艘巡洋舰都活跃在从建成到80年代末,它们见证了苏联红海军从满目疮到驰骋在四大洋上的光辉路程,在其间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相对于现在那些仅服役了10-20年就停泊在各军港慢慢生锈的
俄罗斯军舰来说,“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称得上是幸运儿了。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级总体上达到了后条约舰的水平,如果早出生几年,也许会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生不逢时,出现在了
导弹淘汰火炮的时代,这是
苏联僵化的决策机制带来的恶果。这些有着坚甲利炮的战舰,只能在不断的改装中,唱响大舰
巨炮主义最后的挽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