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袁韶,
南宋大臣,字彦淳,庆元府(今
宁波市)人。据本传,
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
杭州市府尹。本传接着谓其于绍定元年(1228)拜参知政事,又误。
简介
袁韶,南宋大臣,字彦淳,庆元府(今宁波)人。
简历
淳煕十四年登进士第。
嘉泰年间,任
吴江区县丞。任上重新定立户籍、徭役制度,与
苏师旦对立。
后迁
桐庐县知县,任上上书免除了桐庐不必要的石料之征,受当地百姓爱戴。
嘉定四年,召为
太常寺主簿,桐庐百姓夹道欢送,直送至
富阳区。
任临安府尹近十年,擅于处理复杂案件,平反很多冤假错案,百姓称他作“佛子”。
绍定元年,任参知政事,参与国家机务。持
胡梦昱无罪。
端平初年,授宫观官,逝世时年77,赠少傅、
太师,封越国公。
遗迹
今
慈溪市越国公
袁韶墓,位于慈溪市鸣鹤解家村西双峰山南麓,此地翠竹森森,泉水淙淙,清风摇绿,曲径通幽,竹径深处,现为慈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韶墓由神道、墓穴两部分组成。神道两侧旧有石翁仲、石雕十二肖和牌轩、
华表等。现虽历经沧桑,其遗迹犹存。坟地微微隆起的封山前,有今人竖立的墓碑。神道现存文武
文翁和石马各一对。文臣宽袍大袖,执朝笏,衣褶纹理宛转流畅,棱角分明,浑然天成,可惜头颅已失。武将戴盔着甲拄剑而立,整个造型注重气度,局部刻画精细入微。护膊、胸、护腋、腿裙、袍袖、结,雕镂细腻,无名的雕塑匠人,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战袍盔甲的武将形象。
粉饰奸臣
袁韶(1161—1237),字彦淳,《
宋史》卷415有传,以下称本传。然其中多有疏漏,不但基本史实错误百出,而且人物立场也被掩盖,其本传是典型的以次充好型的人物传记,这在以疏漏见称的《宋史》中也是不多见的,颇有意思,现考证如下。
本传开篇谓其为
庆元府人,不确,未指明何县。据《南宋馆阁录》卷七,应为
宁波市人。并且
明州在1195年方才升为庆元府,这时离袁韶中
进士已有十年了,所以袁韶出生时应仍是明州。本传接着谓袁韶为“
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又误,《宋史·孝宗纪》淳熙十四年四月戊子,“赐
礼部进士
王容以下四百三十五人及第、出身”,而淳熙十三年根本没举行科考。再据《
宝庆四明志》卷十、《
延祐四明志》卷六所载袁韶都被列入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该榜还有后来权倾朝野的
史弥远,袁韶与史弥远既是同乡又是同年。本传于其入仕之前求学经历未载,《延佑四明志》卷五袁韶传,“幼从正献公学于城南”,正献公燮,即
袁燮,死后谥号为正献。可见,袁韶青年时代曾在同乡大学者袁燮门下学习,袁燮是
南宋著名的
心学大师
陆九渊的高足。
自
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之后,直到
嘉泰年间(1201—1204)十多年中,仕途情况不明。直到嘉泰中,才出任吴江丞。
吴江区是
平江府(
苏州市)下属一县,治所即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
县丞是县级
副职,在宋代是低位极为低下的职位。这时离他中
进士至少有十五年以上,可见他起初仕途非常不畅,这大概跟他从学于袁燮进而牵连进入
庆元党禁有关。据宋史本传,袁韶在吴江任上表现出不畏权贵的品质,在吴江丞任上遇到本路上司提举常平黄下令清查吴江赋役,权臣
韩侂胄的亲信
苏师旦的姻族多在吴江,苏师旦密谕袁韶循私,遭到袁的拒绝,激怒苏师旦,几乎被诬陷罢官,还好不久韩胄倒台,苏失势被杀,袁韶终于无事。此事被系于于
嘉泰年间恐怕有误,苏师旦倒台在开禧三年(1207)11月,如果此事发生在嘉泰年间的话,则苏师旦至少有三年的时间打击报复袁韶,据史传苏为人贪残,是个典型的小人得志式的人物,绝不可能轻易放过公开和自己作对人小小
县丞。宋史本传解释为“未几,师旦败。”所以袁韶才幸免于难。则此事只能发生在开禧中(1205—1207)才合理。
苏师旦倒台后,袁韶得以升官,改知
桐庐县。桐庐县是
建德市的属县。他在桐庐办了两件事情,一是杜绝奇居宗室干涉政事,二是拒绝
杭州市方面在桐庐摊派采石修筑钱塘江堤严重骚扰百姓的乱政。他在桐庐极受老百姓的爱戴,任满临走时“父老旗蔽江以饯”。
嘉定四年(1211年),召为
太常寺主薄,后为右司
郎官,接伴金使,金使索要岁币,当时
金朝衰落,燕京失陷于蒙古,迁都
开封市。他回答:“昔两国誓约,止令输燕,不闻在汴。”这一回答使金使无言以对,表明他的机智。据《南宋馆阁录》卷七载,嘉定八(1215)年至九年(1216)间,他曾为著作郎,此为本传所失载。据本传,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
杭州市府尹。在任将近十年,“理讼精简,道不拾遗,里巷称呼为佛子,平反冤狱甚多。”看来是个精明强干,爱民如子的好官。其实不然,袁韶在吴江丞任上力抗
苏师旦,在
桐庐县任上也多有惠民之政,但在
嘉定十三年突然被提升为临安府尹,成为京城首长,升迁太速,其原因大概是投靠同乡加同年的权相
史弥远所致。宋末元初刘壎所著《
隐居通议》称其在临安府任上重税盘剥,称其为“史弥远之党,聚敛臣也,小人无忌惮”,看来并不像本传中所说的那样好。
本传接着谓其于绍定元年(1228)拜参知政事,又误。据《宰执大臣年表》他在
绍定元年十二月除同知枢密院事,于三年十二月自同知枢密院事除两浙西路安抚制置使兼知临安府,从来都没做过参知政事。尽管参知政事与同知
枢密院事同是执政大员,但是其职责是明显的不同,不可混淆。本传于他在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同知
枢密院事)任上记有一事,就是不肯在处罚为济王鸣不平的
胡梦昱远贬外地的文书上署名,表明他在投靠
史弥远后仍有一定的正义感,此事在他书上也有记载,应当不假。绍定三年(1230)
李全在
扬州市作乱,他出任浙西制置使知临安府,镇遏叛军。在李全叛乱中,他积极策动史弥远以出兵讨伐,最后为促成叛乱的平定,是立了大功的。本传在此记为“弥远从之,遂讨全。韶卒以言罢。”言语不清,好像他立了功还被罢政,不明所以。其实他的罢政不是力主平叛定罪了史弥远而是不久史弥远病逝,他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之后史弥远专政遭到朝臣们的有限清算,他作为史的亲信党人自然在清洗之列。
绍定六年(1233年)10月专权达25年之久的
史弥远病死,朝中反对派开始集中攻击史的专政,清算其党羽。期间
赵昀大概想起用袁韶,先以祠禄官召之,结果遭到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现存集子中有
魏了翁、
洪咨夔、
吴泳、
王迈等人反对起用他为祠禄官的奏疏。吴泳也上书反对起用他,说他“七八年间,再典
京兆,羽冀权奸,凌善类,扰累富民,罗织儒生,钩距术数,盖有为昔人之所不为者”,并说如果起用他,“天下之乱将自兹始矣。”(鹤林集卷二十一)洪咨对理宗说袁韶“仇视善类,附
史弥远”,结果他的祠禄官也被免去了(资治通鉴后编卷140)。可见本传接着说他“
端平初奉祠”又误,当是端平初罢祠禄。最后本传载其卒年七十七,未明何年,以致现在多种专书都无法确定他的生卒年。查《
资治通鉴后编》卷141记有“嘉熙元年(1237)五月丙辰,前同知枢密院事奉祠袁韶卒。”,可知他的生年当为1161年。
宋史本传于袁韶过多偏爱,在本传中所记皆是好事,不避畏贵的直臣,爱民如子的佛子,力主平叛的英雄,对他与
史弥远的关系则只字不提,他似乎成了史弥远专政时代朝中身居高位的大好人,参照其它史料,全不是如此。可见本传疏漏之多,几有误导读者之嫌了。也正因为如此,明清时代
编修的地方志也多将归入忠良之类,加以表彰,实在是受了宋史本传的误导所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