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养洁,1928年1月1日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
莫斯科国立大学,获有机化学副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51年吴养洁从
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吴养洁被选送到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195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获得副博士学位。1958年,吴养洁从
莫斯科回到中国后任教于
郑州大学。其后,吴养洁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主持建立了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吴养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方法学、物理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大环化学。截至2009年,吴养洁在国际及中国期刊、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并多次被邀在国际及中国学术会议或大学作学术报告。
截至2019年,吴养洁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65名和博士后出站人员5名。其中,丁奎岭于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曾被评为在全国科技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吴养洁,1928年1月1日生于山东济南。6岁时,父亲去世,他在
烟台市恤养院长大。1944年秋,他辗转到河南淅川上集的国立一中读书,其后于1945年徒步翻越
秦岭,每天走六七十里路,到达
陕西省继续求学。
1947年9月,吴养洁考入
复旦大学化学系,于1951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10月,吴养洁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进修俄语,并于1954年8月获得
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1954年9月,吴养洁被选派到
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学习,获有机化学副博士学位,师从O.A.莱乌托夫院士。
工作经历
1958年,吴养洁从
莫斯科回到北京。当时,
郑州大学正在全国高校抽调专家教授进行援建,吴养洁抱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想法,回到了郑州大学,并被任命为
化学系主任助理,负责筹建新的化学实验楼。
1972年,吴养洁投入到国务院农药调查组攻关项目“氯化、
水解法制甲萘酚”,经过1400多天的小试和中试,最终用萘氯化水解法成功研制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用杀虫剂“
西维因”的
中间体“甲萘酚”。1978年,吴养洁作为《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项目的负责人出席“
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得“在全国科技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86年,吴养洁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其后于1996年主持建立了
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3年11月25日,吴养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南省第一位本土培养的院士,也是中国第一位从地方(省级)实验室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
2008年,吴养洁和崔秀灵教授课题组首次引入内置氧化剂的概念,创立“崔-吴偶联反应”,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
化学顶尖杂志《J.Am.Chem.Soc.》。
2010年12月31日,
郑州大学化学系第一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化学系学术报告厅召开,吴养洁出席了会议。
2013年10月,吴养洁与
崔秀灵教授在钯
催化的
二茂铁不对称C-H键活化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相关内容以 《Redox of ferrocene controlled asymmetric dehydrogenative Heck reaction via
钯catalyzed dual C-H bonds activation》 为题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
2017年12月29日上午,“美丽化学美丽人生——吴养洁院士90华诞学术研讨会”在
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吴养洁院士上台致谢。
2023年9月10日,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化学学院院长
臧双全,党委副书记王振伍,副院长
郝新奇,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刘晨湘等到
郑州大学南校区,走访慰问吴养洁。
社会任职
科研成就
综述
吴养洁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提供了
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众多新的证明,阐明了其作用规律,丰富了近代
化学键理论。他提出并证明在某些邻位取代
芳基汞分子中有分子内
配位存在,以及由此对反应活性、波谱性质与化学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提出芳
CH2芳胺希夫碱的汞化反应经历四元环过渡态,从而修正了含氮配体形成五元金属合环的通则;通过金属转移反应开拓了制备手性二茂铁环金属化合物的新途径;发现
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可以作为
heck反应、Suzuki等反应的高效
新型催化剂;制得了一系列
大环配体及其与金属离子或中性分子形成的
配位化合物、包合物和超分子;以双冠醚、
卟啉与
杯芳烃衍生物为载体制得一系列阳离子与
阴离子的化学传感器;与糖或氨基酸络合的杯芳烃硼衍生物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截至2009年,吴养洁在国际及中国期刊、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经SCI等检索,已被国际及中国重要刊物引用500多次,曾多次被邀在国际及中国学术会议或大学作学术报告。
研究方向
吴养洁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方法学、物理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大环化学。
代表论文
专利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吴养洁在入职
郑州大学以后,一边教学,一边着手新建化学实验室。在留学期间,他把
莫斯科国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的设计、装备,甚至连实验台的长短、高低、结构、布局都记录了下来,这些详细的资料都在建立实验室时派上了用场。
在吴养洁的主持下,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在1993年被批准设立博士点,1995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其后,他于1996年主持建立了
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于2003年建立了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另外,吴养洁在有了经费后,首先考虑的是购置公用的仪器和其他同志必要的仪器。他会用自己的科研启动费,给刚从美国、
日本、
澳大利亚等国及中国香港等地回来的年轻教师购置精密贵重仪器,从而建成了先端纳米材料研究室、有机磷光材料实验室、毛细管电泳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做一名好老师”
吴养洁先后讲授过理论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文献等课程。他认为,要教好书,老师首先要吃透讲授的内容。因此,他每次讲课前都要重新备课,增添新的内容,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
严格要求
吴养洁认为,科学没有捷径,搞科学研究必须要培养“严谨求实”和“严于律己”的品质,这是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之德”。 同时,他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重视学生的实验报告与论文的写作,对一个错误的、不适当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哪怕是躺在病榻上,翻身呼气都困难时,仍然在修改学生的博士毕业论文。
指导学生
1979年,吴养洁率先在学校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截至2019年,他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65名和博士后出站人员5名。他指导的学者中已有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2013年入选),2人进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被聘为日本文部省“优秀中心”研究员,多人入选
河南省“百人计划”专家。
个人生活
对学生慷慨
吴养洁对学生慷慨,当学生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时,他组织老师捐款;当学生生病住院时,他垫付医药费。但他对自己很“吝啬”,从没拎过皮包,没买过名牌衣服,上下班骑自行车,将节省下的钱投到实验室建设上,为学生们改善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泡”出来
吴养洁在92岁时,依然每天到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攻关。有人感叹,这位河南省培养的第一个“本土”院士,真是从实验室里“泡”出来的。他却表示:“我一个苦孩子能有今天,全是党和人民的功劳。我比很多人更能理解‘国家’这两个字的分量,我要为祖国贡献所有力量。”在
郑州大学的几十年中,他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基本上每个节假日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
荣誉奖项
科研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从物理有机化学到
金属有机化学,从大环化学到化学生物学,吴养洁潜心治学,对事业执著追求,孜孜不倦,而忘却老之已至。(河南日报评)
吴养洁院士为学严谨,为人诚笃,科研成果丰硕,学术造诣深厚,从郑州大学早期建校,到近十年来建设有机化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高等学校
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贡献突出。(
郑州大学评)
参考资料
吴养洁.www5.zzu.edu.cn.2024-04-17